傅沁
摘? 要: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京劇的發(fā)展經(jīng)歷過繁榮與衰落,同時也經(jīng)歷了改革,然而發(fā)展到今天,京劇藝術已經(jīng)漸漸被人們忽視。本文在探究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與教育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針對我校開展的“小學生京劇進課堂”活動展開了闡述。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京劇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通過探究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從國家的視角論述京劇的現(xiàn)狀。第二部分:小學生學習京劇的意義以及京劇的傳承價值和教育價值。第三部分:闡述小學生京劇進課堂的組織與實施途徑。結語部分針對小學階段京劇進課堂未來發(fā)展提出筆者的一些建議,并進行一些反思與追問。
關鍵詞:小學生? 京劇課程? 組織? 途徑
一、內容界定
本論文中所闡述的教學對象是全日制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
二、京劇的發(fā)展現(xiàn)狀
京劇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格局下面臨著市場流失、后備人才嚴重不足等文化困境,近些年隨著各種各樣新興音樂、通俗音樂的興起以及電視傳媒的發(fā)展對京劇起到了很大的沖擊作用。從國家2008年以來頒布的各項措施來看,我們感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非常重視京劇的傳承,出臺了許多舉措。中央電視臺為京劇開辟了播出劇目專欄,教唱唱段專欄,為老藝術家舉辦各類紀念演出,送戲去大學校園,近些年更是將京劇納入了中小學課堂。盡管如此,放眼望去除了國家的一些舉措外,民間的京劇、戲班子已然淡出了市場,面臨著沒劇目、沒觀眾的尷尬局面。
三、小學生學習京劇的意義
1.京劇本身的魅力無限
京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京劇中人物形象豐富而有趣,除卻技巧嫻熟、聲情并茂的舞臺表演,人物的化妝和服飾也別具一格。一個相貌普通的演員,只要五官端正,經(jīng)過化妝,就可以成為舞臺表演中的各種角色,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臉譜,無論是黑臉的張飛、紅臉的關公、白臉的曹操都將人物特點刻畫在臉譜上。
2.京劇的傳承價值
世界上各種戲劇形式都有各自的表現(xiàn)方式,歌劇只唱不說,話劇只說不唱,舞劇既不說也不唱,中國的戲曲則又有說又有唱又有舞臺動作。京劇綜合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雕塑、雜技、武術和建筑七種民族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民族藝術特征。
四、“京劇進課堂”的組織與實施途徑
1.組織的目的
(1)繼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京劇藝術知識,并且形成對京劇藝術的關注和熱情,并且將自己的收獲傳達給身邊的人,進而達到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2)提高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者而言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階梯式授課,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京劇的興趣。
2.實施的途徑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選擇課程時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有價值且孩子喜歡的教育內容,比如在給一、二年級的學生授課時可以選擇《鬧天宮》唱段,這部傳統(tǒng)劇目選自小學生熟悉的小說《西游記》,教師在講授這個劇目時可重點講述美猴王大鬧天宮的故事,可以和學生討論其中的一些武戲、服飾、道具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給五六年級學生授課時可以選擇京劇現(xiàn)代戲《紅燈記》,這樣的樣板戲可以說是京劇發(fā)展到現(xiàn)代的一種京劇藝術形式,它的唱詞比較容易理解且易于傳唱。
(2)階梯式培養(yǎng)
小學階段學習京劇時,應注重階梯式的培養(yǎng),學生年齡段劃分是有必要的,一至六年級可以分為三個班(一二年級為低段班、三四年級為中段班、五六年級為高段班)。這樣有規(guī)劃的劃分,有利于教師更好的安排相適宜的課程。低段班授課時可以選擇故事情節(jié)有趣、較簡單的劇目;中段班可以選擇有歷史背景以及文學背景的劇目;高段班可師生共同選擇感興趣的劇目。
3.學習形式多樣化
本校提供了多個平臺讓師生來展示京劇的學習成果:組建京劇社團、邀請京劇大師進班授課、文學課與京劇課的整合課教學、在走廊上建立京劇藝術展示區(q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并學習京劇。
4.成果展示
我校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在京劇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我校學習京劇的學生在中小學各項藝術類比賽中,表演京劇獲得好評。我校教師在省、市級素養(yǎng)大賽中表演京劇唱段獲得專家的肯定。
結語
京劇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當代人去傳承、弘揚和發(fā)展。然而新興音樂、通俗、流行音樂等現(xiàn)代音樂占主流的今天,京劇這一中國傳統(tǒng)音樂形式已漸漸失去發(fā)展的市場,京劇藝術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師范類院校開設的課程中有京劇專業(yè)課的學校非常少,在我們高升呼喊京劇進中小學的同時,回頭望望,我們能教京劇的教師又有多少。本文僅僅是筆者的個人看法與見解,與教育同仁們共勉。
參考文獻
[1]姬瑞麗.幼兒園大班京劇課程的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馬瑞.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3]祁銀環(huán).談京劇進課堂的認識[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2)
[4]嚴峻.淺析“京劇進課堂”的現(xiàn)實意義[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0)
[5]胡勝盼.京劇進課堂,好[J].中國京劇.2008(06)
[6]陳桂生.“京劇進課堂爭議”大觀[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