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周生
摘? 要:質量是生命,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都必須接受質量檢驗,適者生存。怎么檢驗?人們在思考、在探索……目前尚未找到科學有效易于操作的評價方法,現(xiàn)行的比較有效、操作性強的方法就是考試。一考試,各項數(shù)據(jù)就檢測出來了。綜合分析數(shù)據(jù),就可以看出教育教學的成績與問題。盡管這種做法不能反映全部,卻是評價的重要依據(jù),因此備受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學校關注,家庭關注,教師關注,學生關注。提高質量,提高成績成為共同的需要。
關鍵詞:淺談? 高中生? 學習成績
怎么提高質量,提高成績呢?我從多年教育教學的實踐,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供交流探討,以求科學有效之法。
學習成績能否提高,關鍵在于學生。學生學習或不學習,教師不能支配,能做的是引導、教育、影響他們去學習,去努力學習,去不斷提高成績。教師行為在學生成長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從嚴要求自己,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一、教師要科學認識學生,公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構成是多元的,具有多種不同的智能;但很難具備各種智能的全部,在具有的智能中只有某一種或某兩種在智能構成中占主導地位,其他若干種只是處于次要的從屬地位。按照這一理論,可以認為每個學生都具有多種智能,各種智能參差不齊。學生個體智能構成存在差異,表現(xiàn)為智能類型的不同,如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能力強,有的學生藝術能力強,有的學生運動能力強……現(xiàn)實中,文化智能發(fā)達的學生受到優(yōu)待,而其他智能突出的學生受關注不夠或不被關注,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教師要看到學生智能構成的差異,公正、平等看待學生,因材施教——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強智能,積極引導,幫助他們揚長促短,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不同類型人才。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同智能不可比,同一智能有可比性,存在強弱、高低與長短之分,如同我們的手指有長有短。教師要一視同仁,不能偏愛,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
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身心健康,方能全力投入學習。身體或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皆會影響學習。教學實踐中,碰到這方面的事例多,不一而足。
三、教師要科學實施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笆∈浅晒χ??!薄煺劢逃慕浀涿?。可當前盛行成功教育,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覺得二者都有道理,也都有不足。老是失敗,會讓學生喪失信心,裹足不前;老是成功,會讓學生驕傲自負,不堪一擊。教育教學中,我常用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強意志;適時安插成功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大學習觀。看教材,做習題,才是學習。這種學習觀很有市場。隨著教育改革,考試改革的推進,此觀念需要更新了。教材是學習的讀本,且版本多,如高中教材有人教版、岳麓版等??荚嚸}不是依據(jù)教材,而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必須樹立大學習觀——生活就是學習,閱讀就是學習,活動就是學習,練習就是學習……
五、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認真?zhèn)湔n要做好三件事:1.研讀教材;2.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積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3.確定教法。教無定法,適合學生,有明顯教學效果,就可采用。
六、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怎么學習?教師要研究,時代不同,學習條件、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如在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過去要解決則需翻閱書籍,若家中無書只能作罷;或者求教于他人?,F(xiàn)在,足不出戶,網上一搜,答案就出來啦。課堂學習,老師可觀察,隨時指導。課余學習,學生則要自主學習。老師要授之法:讀—思—疑—解。要求學生多讀、多思、多練和正確使用網絡技術工具。
七、科學訓練。光講不練,如紙上談兵;光看不練,則眼高手低。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怎么練?精煉。學生要做的習題很多,教師可以幫他們選擇,有針對性的練。其次,教師要及時認真批改,講解練習題。這樣,既可以獲知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知道對與錯,學習的得與失。每次練習,師生都要認真反思,方能教學相長。
八、教師要搜集、整理、研究考試信息,努力把握考試脈搏??记埃處熞罅λ鸭荚囉嘘P信息。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研究,淘出有價值的信息。再根據(jù)它們,設計專題訓練卷和模擬試卷。最后,組織考試,分析提升。
九、教師要調整學生應考狀態(tài)。臨考前,要適度減少訓練頻次,降低訓練難度,以求減輕學生壓力,增強學生大考信心。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飲食起居、課余活動、情緒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有了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tài),充分的知識積累,敏捷的思維,熟練的技巧,在考場定會盡現(xiàn)風采,實現(xiàn)自我。
教師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最終的教學效果還是取決于學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法和努力都可受到教師的很大影響;但學生的學習能力受教師的影響有限。最大可能去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是廣大教師的終極追求。
參考文獻
[1]譚燁.提高高中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