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fā)言人襲艷春
?
我的成長與我從事的工作密不可分。1997年大學畢業(yè)以來,我一直從事新聞發(fā)布工作。20多年來,我參與、見證了中國新聞發(fā)布工作的不斷前行,也伴隨著新聞發(fā)布工作的進步成長。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三個親身經(jīng)歷的小故事:第一個故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糊信封。我參加工作時,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記得,那時國務院新聞辦沒有自己的發(fā)布廳,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要去北京各大涉外賓館現(xiàn)找場地。那時候一年也就開十幾場新聞發(fā)布會。通知記者的方式也非常原始,就是通過信函郵寄的方式寄送采訪通知。記得當時舉行一次發(fā)布會要糊300多個信封,花費半天的時間。所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從糊信封干起的。
外交部翻譯司參贊兼英文處處長周宇
多人一聽到“翻譯”這個詞,馬上想到,這工作只要語言特別精通就能勝任了??晌壹尤氲酵饨徊糠g隊伍的這20年,正是我國經(jīng)濟總量不斷趕超、經(jīng)濟外交深深滲透進外交工作各方面的20年,只有語言好,很多時候并不能滿足高層外交活動的需要。2001年,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外交官,我越來越多地碰到經(jīng)濟金融類議題,深感自己知識儲備不夠,便報名參加了經(jīng)濟學碩士的在職課程。幾年后,公派赴美國留學期間,我也重點選修了經(jīng)濟類課程。常言道,知識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2008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需要我投入到中美圍繞應對危機的經(jīng)濟合作中,我的經(jīng)濟學知識派上了用場,每次活動后都有不少思考和總結(jié),我愈發(fā)感到自己需要再去系統(tǒng)地讀一些書,深入思考一些問題,于是報考了社科院的金融學博士。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員周雪媚
我來自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是我國第一位從事殯葬科學研究的女博士。
死亡并不是一個容易被談起和思考的話題,因為懼怕死亡,為逝者服務的殯葬行業(yè)至今仍然是一個不被理解乃至受歧視的行業(yè)。因為長年面對冰冷的遺體和哀傷的群體,很多殯儀職工都像我一樣,不會笑了!逢年過節(jié),連走親訪友這樣普通的事情,都變得很難、很難!
殯儀職工不僅在心理上承受著社會的歧視和偏見,身體上也受到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威脅,一些殯儀館消毒設施落后,殯儀職工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從2006年開始,我和我的同事們對全國殯儀館的消毒
狀況展開了調(diào)研。第一次到廣州殯儀館采樣時,盡管事先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眼前一百多具正在等待整容化妝的遺體還是給我極大的沖擊。
交通運輸部安全與質(zhì)量監(jiān)督管理司公路處副處長翁優(yōu)靈
在我的腦海中,有三條“路”永遠無法忘卻。第一條是我爺爺1939年走過的路,也是我們村里唯一一條出村的山路,羊腸小道,崎嶇險阻。第二條是我父親1960年參軍進城的路。從村子到縣城,30里的路走了整整一天,腳上磨出了好幾個血泡。第三條是我1996年上大學報到的路。那年,我坐了2個小時的公交車到了縣城,坐了10個小時的長途汽車到了省城,又坐了36個小時的火車才抵達西安。
憶往昔,長路漫漫,道路的艱辛讓祖輩和父輩們吃盡了苦頭。在填報大學志愿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yè),帶著鄉(xiāng)親和家人們的期望,開啟了我的追路之夢。
審計署駐長春特派員辦事處金融審計處處長霍旋
我的故事要從身邊的行李箱說起。我的頑皮兒子在8歲時寫了一篇作文——《行李箱,你帶媽媽去哪?》。文章開頭寫道:“我的家里總有或大或小的拉桿箱在角落里挺立著,媽媽說這是她們審計人員的標配。我小時特別喜歡蜷縮在那個大個頭行李箱里,讓人拉著滿屋跑。后來,我漸漸地討厭起行李箱,特別是那個大塊頭的,它總是拽走媽媽,很長時間我都見不到媽媽。”是啊,審計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審計項目在哪里,我們就要奔赴到哪里。從孩子兩歲起,我就一次次踏上了異地審計的征程,在大興安嶺冒著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查看保障房的建設,在火爐城市頂著酷暑烈日延伸審計金融機構(gòu)貸款資金的去向,年出差200余天……
國家信訪局督查室副調(diào)研員、掛職河北省海興縣蘇基鎮(zhèn)張常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巍婷
我是國家信訪局的一名干部,現(xiàn)在河北省海興縣張常豐村任第一書記。
剛來的時候,我懷著一種浪漫的心情,因為我們村的東邊就是大海。我心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多美??!”但實際情況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不開。因為村里都是大片鹽堿地,只長野草不長莊稼,莊稼靠天吃飯,小麥畝產(chǎn)最高300斤,有時甚至顆粒無收。
剛開始,我們想過改良土地,引進新品種,可是費用太大。有一次,我在村里吃饅頭的時候,感覺特別勁道,和在北京吃的不一樣。后來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小麥大紅王屬硬質(zhì)麥,它的鈉元素和植物蛋白含量都比一般小麥要高。我靈光一閃,要是能讓城里人吃到這種饅頭,把短板變優(yōu)勢,是不是一條出路呢?
蒙曼寄語:
美人如花。像什么花呢?那傲岸的像梅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那幽獨的像蘭花,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那晚節(jié)的像菊花,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那嬌艷的像桃花,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那內(nèi)秀的像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那雍容的像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朵花雖然小,但是卻能夠反映整個世界的豐富。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把每朵花匯聚起來,就是無比美麗的春滿園。
——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蒙曼
窈窕淑女。什么是窈窕?美心曰窈,美貌曰窕。美在哪里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女兒之美,美在多情。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這是妻子之美,美在體貼。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是母親之美,美在慈祥。還有呢?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是孝順之美,更是忠義之美。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這是不平之美,更是剛強之美。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這是悲壯之美,更是英雄之美。裁錦成衣,提筆成詩,在家行孝,為國盡忠。誰說女子不如男?
——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蒙曼
巾幗英雄。什么樣的巾幗力量堪稱英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韌,就是女性的堅強。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巧,就是女性的本事。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就是女性的靈氣。文姬胡笳傳心聲,謝女詠絮留才名。才,才華,就是女性的光彩。紙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情懷,就是女性的魅力。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志氣,才是女性的靈魂。還有呢?還有最重要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長情的堅守,不忘的初心,才是女性對家庭,對社會,對祖國最美的告白。
——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