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常印坤 施曉光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汽車市場的發(fā)展,用戶對汽車動力性、舒適性的要求以及國家對節(jié)能和降低油耗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汽車整車擁有越來越多的散熱零部件(增壓器、空調(diào)、變速器、48 V電機等)。由于空間有限,單純提高散熱器及風扇的散熱能力已不能滿足散熱需求。CFD技術(shù)的普遍應用,幫助工程師們從流場的角度去提高發(fā)動機艙的散熱能力。對整車熱管理開發(fā)來說,格柵開口越大,進入發(fā)動機艙的風量就越多,散熱能力就越好。但格柵開口越大,與造型的理念以及風阻的開發(fā)相悖。因此,與整車風格相匹配的格柵才是造型最需要的。如何在造型允許的前提下,對格柵進行優(yōu)化設計,以滿足整車熱管理的開發(fā)需求,是熱管理工程師們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基于空氣動力學原理,汽車行駛過程中,來流與車頭相遇,氣流遇到車頭后受到阻滯,使氣流速度降低,在車頭形成正壓區(qū),氣流的動壓力轉(zhuǎn)換成靜壓力。
針對不可壓縮理想流體定常流動,有如下公式[1]:
式中:p 為靜壓力,Pa;ρ·v2/2 為動壓力,Pa;ρ為流體密度,kg/m3;z為位置中心處的高度,m,v為氣體流動速度,m/s;c為常數(shù)。
空氣在流動過程中,忽略高度壓差引起的壓力損失,則有如下公式[2]:式中:Cp為壓力系數(shù),表示來流動壓力轉(zhuǎn)變?yōu)殪o壓力的轉(zhuǎn)化系數(shù),為車頭部分迎面風進入發(fā)動機艙的利用率。pi為格柵處的靜壓力,Pa;p∞為入口壓強,Pa;v∞為汽車行駛速度,m/s。
Cp可以從外流場CFD計算結(jié)果中讀取。Cp值越大的地方,代表進風效果越好,發(fā)動機艙的冷卻效果越好。格柵的開口應有效利用正壓區(qū),確保氣流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圖1為汽車外表面壓力分布圖。
圖1 外表面壓力分布
從圖1可以看出,格柵的開口部位在車頭的正壓區(qū),開口位置較好。
熱管理定義格柵的有效進風面積為一項重要的控制指標。格柵的有效進風面積為除去遮擋物(保險杠橫梁、支架、喇叭等)外,格柵開口部分正投影到散熱器芯體的面積,為圖2中的紅框綠色部分,一般要求格柵的開口面積占散熱器芯體面積的20%。
圖2 格柵有效進風面積
在造型初期,熱管理將有效進風面積需求提供給造型,并在造型及發(fā)動機艙布置的不同階段跟蹤格柵的有效進風面積。
一般來說,格柵的開口面積越大越好。但是,如果格柵進入的冷風不能得到冷卻模塊充分利用,而是從冷卻模塊與車身內(nèi)壁的四周進入發(fā)動機艙,氣流會在發(fā)動機艙內(nèi)無組織地流動,引起發(fā)動機艙內(nèi)阻增大,增加整車行駛阻力的同時,會對前端模塊的進氣產(chǎn)生影響[3]。從這一點來說,熱管理與整車風阻開發(fā)的目標相一致,應在造型設計階段有效控制格柵的開口,可以對非正對散熱器部分的格柵進行封堵。
為提高冷卻風的利用率,可以在冷卻模塊四周增加導風板,如圖3所示,保證冷卻風盡量進入散熱模塊。
圖3 導風板
導風板的設計應與格柵相匹配,確保冷卻風能夠順利進入冷卻模塊。由于發(fā)動機艙內(nèi)有發(fā)動機、排氣系統(tǒng)等高溫零部件,像懸置橡膠、蓄電池等耐受極限溫度能力較低的零部件,受到熱輻射的影響,需要冷風將其周邊的熱量帶走。如果所有的冷風都通過冷卻模塊,散熱器出口的空氣溫度一般在80~100℃,對懸置橡膠、蓄電池等零部件的散熱不利。因此,整車熱管理的開發(fā)應綜合考慮多個方面,有效協(xié)調(diào)各部分性能。
由于汽車防撞橫梁的存在,為遮擋防撞橫梁,格柵一般設計成上、下兩部分。奧迪車型只有一個大進氣格柵,對防撞橫梁進行噴涂掩飾。上、下格柵進氣的冷卻效果不同,一般來說,針對低速大負荷工況散熱不足,可以適當增大上部格柵。如高速工況不滿足要求,可適當增大下部格柵。
某車型為提高散熱性能,將下部格柵由原來的蜂窩狀(如圖4所示)改為條狀(如圖5所示),經(jīng)過CFD分析可知,散熱器、發(fā)動機艙的進風量均得到提高,如表1所示。
圖4 蜂窩狀格柵
圖5 條狀格柵
表1 不同格柵狀態(tài)下風量對比
格柵的形狀越復雜,越容易對氣流進行遮擋。與來流方向夾角過大的格柵對氣流的阻礙作用很明顯,氣流的流速減弱,降低了發(fā)動機艙散熱性能[4]。氣流在格柵表面發(fā)生分離造成壓力損失,對格柵的進風不利,不利于熱管理性能。
在氣流通過時,格柵橫條起到一定的導風作用。圖6為格柵橫條傾斜方向圖,圖7為橫條格柵流場示意圖。從圖6、圖7可知,格柵橫條的傾斜角度應盡量與冷卻模塊進行匹配,以便氣流能夠順暢進入冷卻模塊。
對整車熱管理開發(fā)來說,對格柵的約束和控制應注意以下幾點:
1)格柵應盡量開在車頭的正壓區(qū)。
2)格柵的開口面積并不是越大越好,應注意與系統(tǒng)的匹配,一般開口比在20%左右。
3)格柵的表面形狀不能太復雜,但這與造型沖突,應注意與造型協(xié)調(diào)。
圖6 格柵橫條傾斜方向
圖7 格柵橫條流場示意圖
4)格柵的外表面傾斜角度越小越好,有利于進氣。
5)格柵橫條的傾斜角度應與冷卻模塊配合,幫助氣流順暢進入冷卻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