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永華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史銀春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脂肪攝入過多對糖友們也是一種負擔?!饵S帝內經·素問》中就有對糖尿病與高糖高脂飲食關系的記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边^多的脂肪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從而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血糖與血脂的關系可查看雜志2018年5月刊《控糖不控脂,等于白控制》一文)。
在治療糖尿病時,保持“糖脂雙降”的原則,才能起到治標治本的作用。按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標準,成年人每天脂肪攝入量不應大于人體總熱量攝入的30%。然而,這個標準并未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據《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記載,在城市居民中,脂肪攝入超過35%的大有人在,這就加大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因此,糖友們在平時要養(yǎng)成將脂肪攝入總量限制在總能量的30%以下的好習慣。
過度攝入脂肪是引發(fā)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但也不要談“脂”色變。許多熱衷減肥的人,會有這樣的誤區(qū):“脂肪是人體的健康殺手。”其實,并非所有的脂肪攝入都是壞事。
脂肪分為動物脂肪與植物脂肪。動物脂肪(從動物身上獲得的脂肪)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升高。長期過量服用這類脂肪不僅影響形體美觀,而且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壓、血脂、血糖升高。平常食用的紅肉與白肉都屬于動物脂肪。紅肉顧名思義就是紅色的肉,主要包括豬肉、羊肉、牛肉等。而顏色較淡的就是白肉(即魚肉、雞肉、鴨肉等),白肉的蛋白質組成與人體更為接近,因此白肉是優(yōu)質蛋白的最佳來源,從健康角度來講,平時可以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植物脂肪(從植物獲得的脂肪)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研究表明,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液黏稠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如果想改善微循環(huán),推薦大家多食用植物脂肪。
那么,能不能通過多吃堅果來改善微循環(huán)呢?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堅果作為植物的精華部分,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優(yōu)質蛋白,并能夠補腦益智。但每日攝入30克左右的堅果就足夠了,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就要適當減少其他油脂的攝入量。
另外,有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不宜食用,即反式脂肪酸,它被稱為“健康殺手”,多來源于植物性奶油制品或油炸食物。若大量食用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病幾率。所以,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這類食品。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它的選擇與食用是很重要的,最好每餐均衡攝入,以此保證營養(yǎng)搭配。
脂肪的攝入量必須控制。飲食中應避免食用大量肥肉、動物內臟、動物油,選擇適當攝入瘦肉、魚肉等。在平時的炒菜過程中,推薦食用植物油,尤其是橄欖油,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建議平時可以多選購白肉類;對于那些比較喜歡吃紅肉的人,則建議每天吃一兩紅肉 (相當于一個荷包蛋大?。┘纯?。
此外,烹飪方式的選擇也很關鍵。比如,同是魚肉,選擇不同的烹飪方式則其所含有的熱量也不同。煎、炸魚肉的熱量明顯高于清蒸魚肉的熱量。所以,推薦大家多用蒸、煮、燉和涼拌等用油較少的烹調方法,而少用煎、炸等方法。
同樣,烹飪時間也會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烹飪時間越長就會使肉含有的調味品越多、油脂量越多,是不利于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奶油蛋糕、方便食品的攝入。購買食品時,應向商品說明書上標注有“人工黃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黃油、食用氫化油”等的食物說再見。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至關重要,懂得膳食搭配,選擇合適的飲食往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倡低脂飲食,并不是不沾葷腥。研究表明,膳食均衡搭配更有利于使血糖平穩(wěn)。
所以,糖友們可以參考正常人飲食結構,做到少食多餐,少肉多菜,少吃紅肉,多吃白肉,少細糧多粗糧,細嚼慢咽,減少外源性脂肪的攝入量,高脂食物應盡量少吃或不吃,清淡烹制,選擇健康的蔬菜及肉食,吃得放心,吃出健康。
控制脂肪攝入是基礎,控制血糖還要堅持運動鍛煉。參考閱讀本欄目以往的文章,相信你的血糖會管理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