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多智
【摘要】創(chuàng)客背景下游戲和學科教學如何深度融合?如何打造厚重、靈動、多姿、游戲與學科融合新時空?通過實驗,創(chuàng)客技術能夠游戲的精彩深深刻畫在孩子們的記憶深處,能夠大面積解放了孩子們的手、口、眼,能夠讓無所不在的游戲與學科教學發(fā)生碰撞、重疊、糅合和創(chuàng)新,以此為每個孩子成為一名真正的創(chuàng)客而助力。
【關鍵詞】創(chuàng)客教育游戲作文教學創(chuàng)客提倡“玩”,認為“玩”是一種狀態(tài):放松、愜意、自由;“玩”是一種實踐:不但要動手,還要動腦;“玩”是一種分享:與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義;“玩”是一種境界: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創(chuàng)客一起玩時,世界將因“玩”而改變。創(chuàng)客關于“玩”的理念和游戲一脈相承;創(chuàng)客教育所倡導的“在實踐中學習、樂于分享、協(xié)作學習、橫跨多門學科、玩轉信息技術、工匠精神以及將創(chuàng)意變成現實等”,恰恰就是游戲所倡導的,恰恰就是“學中玩和玩中學”的真實體現。下面僅以小學作文教學為例談談基于創(chuàng)客教育的游戲和小學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一、合理介入,潤物無聲,激發(fā)興趣
曾有一線教師發(fā)出感嘆:“玩著的語文是激情的語文,玩著的語文是快樂的語文,玩著的語文是創(chuàng)意的語文。”小學生作文同樣可以通過“玩”字演繹出激情、快樂和激情。的確,讓“游戲”介入到小學生的作文課堂中,讓“玩性”盡情地釋放,不僅僅是符合兒童天性的課改之路,也是打造快樂作文和“寫真話抒真情”的迫切需要。
比如,一次作文課上,教師先組織了“盲人畫鼻子”的游戲——有的把鼻子畫到了頭頂,有的把鼻子畫到了嘴下面,有的把鼻子畫到了耳朵的旁邊,有的連黑板都找不到……大家笑得直不起腰,笑出了眼淚。而教師不失時機地把其中的精彩部分拍攝下來,然后通過創(chuàng)客技術播放出來,或放大、或縮小、或特寫、或整體、讓孩子們在“直不起腰”的同時“靜下心來”精心選材,進而進行真實、鮮活、細膩地表達。
可以發(fā)現,這其中的游戲和創(chuàng)客理念結合在一起,多媒體合理介入,達到了潤物無聲,激發(fā)興趣的目的。教師要營造活潑潑的創(chuàng)客教育情境,讓孩子們興致盎然,情感的翅膀撲棱棱地飛翔,樂學善學的因子充盈在學習的每一個細微處,如此,孩子們必將步入多姿、靈活、搖曳生姿的理想學習境界中。
二、重現游戲,全面展示,形象逼真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何將“眾樂樂”的精彩、耀眼和亮點都呈現出來,一定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因為,此舉不僅僅大面積解放了孩子們的手、口、眼,也為孩子們提供了真實的、原生態(tài)的、鮮活的作文素材。而這,同樣離不開過創(chuàng)客背景下游戲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以“寫紙條”的游戲作文為例,游戲原則是四個小組互不知情,所以最后組合在一起的內容必定五花八門,異??尚Γ瑹o比荒誕,如“李白在飛碟中踢足球”。教師利用創(chuàng)客技術將這樣的游戲鏡頭重現在屏幕上,盡最大可能展示其中的“不可能”和“滑稽性”。孩子們目睹到自己或他人的夸張表情、滑稽動作,必將為自己寫出形象逼真的文章而奠定基礎。
“寫紙條”的游戲作文本是一個老話題,一個傳統(tǒng)作文訓練項目。但現在我們賦予了它新的理念,其“面孔”就不一樣了——變得清新、變得活潑,而且通過全面展示,一個更加形象逼真的游戲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的心是亮堂的,情是愉悅的,學習的動力是巨大的。
三、接近天性,豐厚素材,有感而發(fā)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時下的教育患上了趣味匱乏癥”——嚴肅太多,幽默太少;單項灌注太多,多元互動太少;強調了一本正經的“學”,壓抑了符合天性的“玩”。我們必須重建一種更加成熟、更加周全,更加有效的教學觀、課堂觀和質量觀,我們必須以科技創(chuàng)新模式的嬗變?yōu)槠鯔C,將創(chuàng)客理念這種新興的教育方式與無所不在的游戲發(fā)生碰撞、重疊、糅合和創(chuàng)新,以此為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制定多樣發(fā)展策略,為每個孩子成為一名真正的創(chuàng)客而助力。
比如,數數游戲。數到“尾數是5或5的倍數都要說‘過”,說錯的同學表演一個節(jié)目,累計說錯三次的同學退出游戲,或者游戲結束。教師可以將其中最夸張、最精彩、最有意思的情節(jié)拍照或者拍攝,然后通過教育云平臺放大或者播放出來。其他不表演節(jié)目的同學認真觀看,將其中的精彩部分反復醞釀,撰寫成文。
不僅僅是數數游戲,其他如“成語馬拉松比賽”“對著干”“狼捉小羊”等游戲都可以順著孩子們的天性而介入到小學作文中,或介入到其他學科中。將“創(chuàng)客理念”、游戲和學科教學糅合起來,既有現實意義,又有創(chuàng)新意義,對于乏味、陳舊、傳統(tǒng)的教育是一個有力的挑戰(zhàn)。教師應該是這一“挑戰(zhàn)”工程的發(fā)起者、參與者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楊富昌.行走在“玩語文”的路上[J].教師博覽,2016,(04):31.
[2]程曉云.陳智峰:做新鮮有趣的人[J].教師月刊,2017,(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