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運愛
【摘要】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養(yǎng)成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學生的寫作能力最能體現(xiàn)語文學習成效,綜合性的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對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檢測方式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上進行探索,雖然教師主觀上已經有意識的去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致使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基于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并依據自身的一線教學經驗,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策略,讓學生在寫作學習中能夠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問題分析應對策略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一)傳統(tǒng)教學方法根深蒂固
由于我國教育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為了在卷面成績上取得突破,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學生考試經驗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真正提升。為了讓學生“會考試”,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時常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首先將寫作方法進行固定,然后設計出通用的寫作模板,最后讓學生不需要主動構思,只需要結合寫作主題將模板進行填充就可以快速的完成一篇作文。這種方法表面上雖然解決了學生面對作文無從下筆的問題,但是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喪失創(chuàng)造能力,思維被局限,寫作能力的突破將會變得舉步維艱。通過對語文試卷的批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班級中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相似的作文,無論是作文結構還是語言組織的風格,甚至作文中所舉的例子也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可言。這種“填充式”的作文,沒有任何的情感,雖然符合了寫作的主題要求,但是無法打動批改教師,得分也只是中規(guī)中矩,無法完成高分的突破。高中作文教學不能被“套路”所束縛,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多培養(yǎng)學生主動構思的能力,在語文作文教學方式上進行必要的創(chuàng)新。
(二)對于寫作模式過于重視
作文分值在語文試卷中占有極大地比重,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會著重突出對學生寫作模式的訓練。教師常常以作文書和文摘雜志為媒介,讓學生通過不斷地閱讀去積累好的詞句,對好的寫作模式進行模仿,讓學生大腦對寫作形成“肌肉記憶”。然而,一篇好的作文,必須融入學生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充滿血肉情感的優(yōu)秀作文,在創(chuàng)作前必須要有好的表達技巧,巧妙的表達不僅能將情感恰當融入字里行間,又能在不讓人感到“強說愁”的基礎上引發(fā)共鳴。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對學生寫作模式的進行統(tǒng)一教學,例如,寫文章的步驟和模式總是要求學生“龍頭”“鳳尾”多引用多仿寫。導致學生無論寫何種類型的作文,都始終走不出固定的思維圈,寫出來的作文東拼西湊,“四不像”,既沒有對平時的素材積累的活學活用,又沒有自己的思想內涵。
(三)忽視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
作文是對自身思維的高度凝練和表達,在目前高中學生作文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不知道自己要寫什么要表達什么,甚至會出現(xiàn)通篇仿寫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學生寫作思維的缺乏,同樣也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寫作思維應當是貫穿整個作文的脊骨,沒有脊骨的作文縱然每塊血肉都很強健,依然是缺乏靈魂無法站立的個體。教師在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時,往往重視學生的素材、語言積累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面對不在日常訓練范疇或較具新意的寫作題材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或寫出的作文差強人意。同時,忽略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也造成了學生在提筆寫作時的信心缺乏,學生對自己所寫出作文唯一的參照點就是寫的像不像,一旦出現(xiàn)腦海中記憶對象模糊或不確定,就難以下筆或大腦空白。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研究
(一)語文教學和思維培養(yǎng)并重
隨著國家教育制度和新課標的不斷深化改革,語文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文化學科教學,而是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一點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上更應有所體現(xiàn),因為高中生的心智逐漸成熟,社會經歷也有所豐富,對于在作文中的自我表達需求不斷加深。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基礎文化積累的內容,更要給學生提供精神和思想上的養(yǎng)分。語文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的思維培養(yǎng)內容核心在于:發(fā)散性思維和獨立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是對固有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對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具有重大作用。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對待作文題材的審讀,要抓住其中細節(jié)并進行辨證的深度,打破固有思維,對學生基礎文化的運用也要加以引導,靈活變通。獨立思維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來源和關鍵,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盡量獨立完成,而不是讓現(xiàn)有的教材解讀文物或作文技巧文物替代學生思考。只有把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思維培養(yǎng)的方法相結合,在教學中積累知識,在積累的過程中自我感悟,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或成績考核中達到理性的效果。
(二)注重精品化寫作思路培養(yǎng)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寫作思路的培養(yǎng)同樣是十分關鍵的,一篇作文立意的深度就決定了它的高度。一般的、普遍的寫作思路教學只能讓學生對于寫作的程序和方法有大致的了解,對提升作文的質量水平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培育時,首先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盡可能多的了解到學生個體的寫作特點和習慣。學生講完后,應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助學習,學習彼此之間好的寫作思路,挖掘其中的閃光點。然后,教師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寫作思路的情形下,把學生的特性與教學目標相結合,針對學生思路中不好的,普通的觀點和技巧進行摘除,把精細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教給學生。寫作的思路不可能一成不變,教師在引導學生培養(yǎng)寫作思路的過程中,應該帶給學生“精品化”寫作的思想態(tài)度,即寫作的思路和方法不在于多和雜,而在于“精”,在于高質量。對于一個特定寫作對象和題材的寫作思路上不是無限的,更不是越刁鉆越背離主流價值觀就能夠博得眼球,而是應當注重如何在大數量的作文作品中脫穎而出?!熬坊睂懽魉悸返暮诵木褪菍W生作文的質量要求,在以往“我以我手寫我心”的思路層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三)組織實踐活動
以往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總局限于教室之內,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寫作的能力沒起到有力的作用,甚至降低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新時代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置身于自然和實質性的人文環(huán)境中去感悟寫作并激發(fā)其寫作的靈感。實踐活動是對課本知識的有益補充,因為山川河岳本身就是知識,其中就蘊含著自然規(guī)律和哲理;人文建筑本身就是人類優(yōu)秀思想的結晶,學生對現(xiàn)實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對象,更容易理解和運用。組織實踐活動已經是改善高中作文教學必不可少一環(huán),其中的價值意義已逐步被認可和推廣。
三、小結
本文就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應的解決方法做出了探究,結合個人經驗,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應從學生、教師及學校整體規(guī)劃,三者結合來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戴博文.新概念作文的寫作理念對高中作文教學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宋佩群.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障礙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3]陳杰.基于學生寫作動機與情感態(tài)度的高中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