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海
摘 要: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只有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學生才能成為將來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有才無德的人只能成為危害社會建設的蛀蟲。因此,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思想道德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他們滲透德育,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價值認同,為學生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忽略對學生的德育。使得我們的教育偏離教育的本質、違背教育的初心。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德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知識傳遞的同時,還要抓住一切時機向學生滲透德育。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滲透德育呢?這正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nèi)容。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營造情感氛圍、運用靈活教學手段、開展課外活動,本文主要從這幾方面加以闡述,以供參考。
一、營造情感氛圍,誘發(fā)情感因素
情感只有在一定的氛圍中才能被誘發(fā)。因此,教師要結合課本內(nèi)容運用多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情感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誘發(fā)情感因素,從而達到情感滲透的目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內(nèi)容豐富、情感充沛的文章,教師要深挖其中的情感因素,讓其觸動學生的情感點,增強他們對生活與情感的感受力。
例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是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jīng)艱辛,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父子之情。全文語言雖然簡潔質樸,卻蘊含著濃郁而深沉的感情。這樣一種父子感情是生活中最尋常、最普通不過的感情。如何讓這種樸實的感情大放異彩、觸動學生的心靈呢?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調動一切教學手段渲染氛圍。如在教學的開始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地震的情境,看著廢墟的場景、聽著人們悲慘的叫喊聲,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正見證地震的無情和殘酷。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父親不離不棄地堅持救兒子,渲染深厚的情感氛圍。
不僅如此,在教學最后“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時,教師為學生播放《父親》這首歌曲,在深情的演唱中,不僅升華了文章的主題,更打開了學生的情感閘門,喚起他們心底對父親深厚的感情,在淚光中讓他們感受到父親的偉大,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運用靈活教學方法,增強情感體驗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很多語文課本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教學時教師要以新課改理念為理論指導,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把語文課文中的感情因素淋漓盡致地詮釋出來,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以五年級語文《晏子使楚》為例,這是一篇歷史故事,記敘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派晏子出使楚國時,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進行反駁、維護國家尊嚴的故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挺身而出、據(jù)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為了有效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教學時教師先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東周列國志》中關于晏子使楚的精彩片段。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加深他們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在基礎上教師再開展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就會順利得多。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晏子的聰明機智、楚王的輕視污蔑。就這樣通過在講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和分角色朗讀等教學手段,增添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還可加強他們情感體驗,誘發(fā)他們的情感動機。課文結束后,有很多學生在日記中都寫到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像晏子那樣維護國家尊嚴的人。感情的種子已經(jīng)在他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三、開展課外活動,升化學生的情感
活動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直接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水平。通過開展活動,不僅可以拓展語文課堂,還可以生化學生的情感。達到知識與情感的和諧發(fā)展。如國慶節(jié)的愛國演講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感情、中秋節(jié)的聯(lián)誼晚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教師節(jié)的感恩老師、向教師獻禮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除了這些節(jié)日活動外,還有主題活動,如關于網(wǎng)絡利弊的辯論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讀書活動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德育,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能力,真正落實新課改對發(fā)展全面學生的要求,全方位地讓學生在接受文化課程的同時德育素質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提高。
總之,德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實現(xiàn)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習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從營造情感氛圍、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方面入手,有效地滲透德育。
參考文獻:
[1]王德娟.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0).
[2]何鳳秋,夏麗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開展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