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誠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具有吸引力,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不科學等問題。主要從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來探究如何讓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煥發(fā)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煥發(fā)魅力主要是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而不是使其流于形式,更好地突出信息技術的特點,將文字形式的語文內容通過圖片或影視等形式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或者是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更多的課外內容,更好地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他們的思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老師認識到其重要性,更科學有效地進行應用,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采取策略,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但是每節(jié)課都有不同的重難點知識,所以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選出其中的重難點進行有效的突破。然而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認知水平等,在此基礎上能夠把握哪些教學內容對小學生來說是難于掌握和理解的,不再是灌輸式地講授給學生,而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設計或者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xiàn),使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加合理有效;同時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和教學時間緊密聯(lián)系,所以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也要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有效地分配教學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會使得學生逐漸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要使信息技術煥發(fā)魅力,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課堂形式的豐富可以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圖片、影視等不同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知識,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是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學語文貼近我們的生活實際,這樣就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學習,也能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或者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思考,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虎門銷煙》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我們中國的歷史有關,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歷史素養(yǎng)不夠,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就會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虎門銷煙的影視資料,使學生更直觀地進行了解;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出一些問題,使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了解到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進行講授,學生被動地聽,是一種先教后學的模式,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只能是死記硬背所學知識。所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可以是先學后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學,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將自己不明白的內容進行標記,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重點地進行傾聽;也可以是合作學習,老師在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探討,圍繞問題大家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拓展思維,然后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老師再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這樣不僅有利于使信息技術煥發(fā)魅力,還能使學生豐富知識,掌握不同的學習思路,還能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九寨溝》時,我會在教學的開始引導學生圍繞“你所知道的景點”展開討論,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發(fā)表想法,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從課外讀物或者信息技術等資源上了解到的進行表達;然后在學生互動交流的基礎上引出本節(jié)課所學的九寨溝,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一些九寨溝的圖片,接著圍繞作者的描寫進行講述,使學生更認真地緊跟教學思路。
四、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更加自主地學習;也能夠幫助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所以要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老師可以用信息技術制作一個教學評價表格,將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等內容都作為評價的標準,并且將學生的每一次表現(xiàn)盡可能地記錄,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變化,也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策略;其次,在評價主體方面,既要有老師的評價,又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從多個角度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而不斷地改進和優(yōu)化,提高學習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煥發(fā)魅力主要就是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突出信息技術直觀性、交互性的特點,在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修英.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16):247-248.
[2]王占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0):167.
[3]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236-23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