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林
摘 要:教師借助學習評價能夠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歷程有一個深入了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并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方式。開展學習評價時,教師不可以只關注最終結果,還要關注其學習的具體過程,需要以學生為本,構建一個效果明顯、操作簡單、方式多樣化、內容多元化的發(fā)展性、溫暖性評價體系。
關鍵詞:小學生 發(fā)展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179-01
按照新課標的內容,對語文課堂教學展開評價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優(yōu)化教師的課堂教學。展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時需要將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水平充分反映出來,有效發(fā)揮課堂評價各方面的功能,對不同的評價方法加以運用,重視評價主體互動性和多元性,同時應將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整體性凸顯出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用適當的方式激勵、開發(fā)、引導學生,以發(fā)展的視角展開學生評價,以溫暖的情懷感染學生。
目前我們語文的學習評價主要采用筆試,筆試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這種單一的考試方法,無法讓絕大部分學生通過考試數據得到學習的動力與成功的愉悅。為了轉變單一評價方法,教師需要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質展開全面考察,評價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多層次,對學生相互評價、自我評價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應發(fā)現學生在個體方面上的差異,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1 評價應主要評價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個體差異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中,學習的內容是《走,我們去春游》,教師對學生口語交際方面展開評價時,要想將其整個學習過程有效、充分地反映出來,可適當通過展示活動、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來評價學生,評價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和操作,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完成對學生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查。要結合具體的景物,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發(fā)現、自己的感知和體會,發(fā)表自己獨有的感受。展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評價學生認識的過程,對其獨特體會和觀察進行鼓勵,從而實現多樣化課堂評價。例如,教師選取主要觀察對象的過程中,不但要關注結果的正確性,還要關注每名學生思考的整體過程,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觀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給學生以溫暖的關懷與鼓舞。
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與體會,可以使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充分提高,對其寫作過程展開評價時,只要其寫作過程做到了積極參與,即使部分學生寫作較少、寫作質量較低,教師也不可以責怪、訓斥學生,需要用表揚、鼓勵等多種積極方法肯定學生,以溫暖性的評價幫助學生實現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用三個層次展開評價時,在各個層次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其中,第一層次要求學生可以寫出基礎性內容,學生完成時需對其予以肯定。第二層次要求學生可以用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學生完成時需對其予以肯定。第三層次要求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描寫,使用多種類型的修辭手法,學生完成時需在課堂上表揚該學生。由此我們能夠看出,評價的層次性能夠讓全體學生獲得成就感并明確自我努力的方向。
2 教師應將學生學習特點和評價內容充分結合,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形成方式多樣的評價手段
不管是筆試的量化評價還是過程性評價,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不同的評價方式,例如,教師可采取活動報告、課堂提問、口試、筆試等方法,或是通過成長記錄袋、作業(yè)分析、課后訪談、課堂觀察等方式來進行。若教師需要考察口語交際水平,則采取口試方法,若教師需要考察聽寫水平,則舉辦聽寫競賽,若教師需要考察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基礎知識的狀況,則采取書面考試方法等。
需要注意,評價應充分結合定量和定性,表述評價結果時盡量多使用鼓勵性、激勵性的語言,將評價具有的激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使各名學生都可以感受到只要努力便會被教師客觀、公正地評價,全面提升其學習信息。詳細來講,表現評價的方法有總結性的成長記錄、、階段性的評語、日常的量化評價等。
2.1 日常量化評價
在進行量化評價之前,先制定評價標準,讓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朝著預定學習目標努力。量化包括相對評分、絕對評分,一般來說,具體分數是絕對評分,而等級評價屬于相對評分,應采取等級制。
這兩種評價方式是相互支持,相互關聯的。如:學生平時測驗的分數,是他們一段時間的學習水平的體現。日常的學習態(tài)度則是動態(tài)監(jiān)測,采用等級制,可以是自評、互評、教師評定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反思與總結。當測驗分數或等級不理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進行自我修正,定期反思,不斷更近,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種日常性評價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習慣。而且結合定量和定性的評價方法具有多樣性,可對最終評價結果進行正確處理,讓評價更具合理性、公正性、公平性。
2.2 階段性評語
所謂階段性評語,指的是教師以用簡潔明了的評定性語言對最終評定結果進行敘述。通過階段性評語,教師能夠以描述性語言表述學生日常表現、知識水平等。例如:你最近上課發(fā)言積極性明顯提高,書寫也比以前端正了很多,繼續(xù)努力。又如:“課前五分鐘,你儼然是個小指揮家,帶領同學唱著歡樂的歌,課堂上你聚精會神地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真是同學們的好榜樣。非常喜歡你的黃老師!”
這種階段性評語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看到劣勢和長處,中長期地監(jiān)測學生并階段性總結、階段性提高。
2.3 總結性成長記錄
成長記錄與學生的素質報告單相輔相成,成長記錄中評語更多是一種總結性的鼓勵與期許,它比素質報告單多了一些溫度,也更加具有時效性、準確性、可操作性,總結性評價內容也更加豐富。
在進行成長的記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滿意的測試卷、滿意的作業(yè)、獲獎情況記錄、實踐活動報告、課堂觀察檢核表、閱讀體會、日記等收集到成長記錄袋內,當學期結束以后,學生、教師與家長共同參與對學生這學期的評價。
實施溫暖性、發(fā)展性學習評價,可以讓教師轉變過去的重知識輕情感態(tài)度的教學方式,并通過多元評價方法,調動其學習時的自主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總之,溫暖的課堂需要有溫暖的老師,需要有溫暖的情懷,而溫暖與發(fā)展性評價是溫暖課堂的有效補充,是一種多元、可操作、動態(tài)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