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輝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的教學模式和目標都有了新的變化,不僅改變了從前只看重考試分數(shù),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式,還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從高中政治入手,對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進行了探究,希望借此為高中政治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
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水平,為高中政治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是每一名高中政治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積極性;巧用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精神這幾方面著手進行高中政治教學。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真正的指南只有實際生活,實際生活向我們提供無窮的問題,要求不斷地解決。我們朝著實際生活走,大致不迷路。新高考背景下選擇政治課程的人數(shù)之所以越來越少,關鍵的問題就在于教學脫離生活,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生活”,這啟發(fā)廣大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引入生活素材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與課本知識相互聯(lián)系,以便激發(fā)學生參與政治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中“文化與社會”一課時,為了使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環(huán)境,如校園、社區(qū)、網絡等,體察生活環(huán)境中的文化價值;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yǎng)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能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并能增強文化競爭意識,樹立反對文化版權主義和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上課之初,我先是借助幻燈片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幅“中國結”的圖片,引導學生體味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后面的教學做一個很好的鋪墊。學生的注意力紛紛被幻燈片呈現(xiàn)出來的“中國結”所吸引。之后,我引導學生區(qū)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講的“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懂得了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有靜態(tài)(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化、藝術等)、動態(tài)(即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學習、積累的過程),還使他們明白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精神力量上。
二、采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為學生進行口頭講解,學生在下面聽、記,這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還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鑒于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目標相結合,以此打破新高考前的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例如,在教學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價值與價值觀的含義,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能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發(fā)展觀,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把實現(xiàn)人生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并培養(yǎng)抽象思維、辯證思維能力,運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上課之初,我先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呈現(xiàn)了最近流行的電視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中厲致誠火燒問題面料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厲致誠的價值觀,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在經過一系列探討后,懂得了價值觀對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活動,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問題時,選擇正確就會在改造世界活動中成功,選擇錯誤則會遭遇失敗。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政治教學效率。
三、巧用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在新高考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是借助黑板和粉筆為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降低了學習效率,還無法調動他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無法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的精神。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合作學習與教學目標相結合,讓他們在組內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中“個人收入的分配”一課時,我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性格、性別、課堂綜合能力等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引導他們在組內探討我國在公有制經濟中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這樣的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的精神。
新高考在科目設置、考試形式、錄取方式上更加注重公平性、公正性,政治課程如何適應新的高考形勢,值得每一個政治教師深入開展探討。
參考文獻:
[1]戴晶,余維祥.淺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走班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
[2]臧金峰.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