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翠芝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隨之而來的各個方面的變化,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一段時間以來,在校園中出現(xiàn)了個別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原因?qū)е逻^激行為的一些典型案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變得尤為迫切。在學校教育中,如何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從而獲得全面和諧發(fā)展,進而促進學校與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是當今教育所面臨的一大課題。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梢?,課堂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對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音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一、作為音樂教師,要具備強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
1.作為音樂教師,要有強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教師應該時刻充當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角色,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畢竟教師面對的基本上都還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的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各方面都還有待健全,因此,教師不能僅僅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更要注意“傳道”,這個“道”就包括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當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是隨時隨地的,只有在腦海中具備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強烈意識,才有可能抓住每一個機會對學生實施正面影響,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作為音樂教師,自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自身相應的理論素養(yǎng)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一方面,要求教師平時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只有教師本身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對學生施加良性的心理影響;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充分學習和利用《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根據(jù)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建議音樂教師參考《音樂診療學》等書籍,對如何運用音樂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二、音樂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做法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音樂教師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與學生積極溝通。我認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還是以積極的引導、預防為手段,平時要注重與學生平等交流。比如,每次看到來上課的孩子,我總是對他們笑臉相迎,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有時候發(fā)現(xiàn)哪位同學剪了頭發(fā),我總是及時地給予贊揚;發(fā)現(xiàn)有孩子面色不好,就詢問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事實上,通過構建良好的互動平臺,可以讓孩子們以愉悅的心情進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習過程中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長期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堂,擁有良好的心理感受,對于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學生來說,有很好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梢哉f,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
2.充分發(fā)揮音樂學科特性,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眾多的學科中,音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音樂中的不同節(jié)奏、旋律、和聲等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情緒,對心理調(diào)控能產(chǎn)生最直接的效果。有效地利用豐富的音樂資源,對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具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在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中,由于音樂能使聽眾產(chǎn)生巨大的愉悅感,從而達到疏導情緒、調(diào)適心情等目的,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團體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甚至現(xiàn)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通過音樂矯正一些心理存在健康問題的癥狀。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斷試圖通過采取音樂獨有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比如,在某天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時,我發(fā)現(xiàn)來音樂教室上課的孩子們情緒不高,一問之下,才發(fā)現(xiàn)他們班在剛剛結束的校運會比賽中成績倒數(shù)。面對這種情況,我打開音響,放起了《鏗鏘玫瑰》的曲子,并鼓動孩子們一起唱,孩子們很快就被激昂的旋律所帶動,恢復了良好的情緒。
3.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在《音樂鑒賞》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到處都是。比如在《高亢的西北腔》教學中,我著重強調(diào)了黃土高原上勞動人民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zhì);在第十五節(jié)《貝多芬》中則重點介紹了貝多芬在失聰?shù)那闆r下沒有向命運屈服,寫出眾多的交響樂的事跡,借以激勵學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勇敢面對。
4.在課堂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對自己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有效的檢驗。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引導學生主動達成教學目標,更要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成長。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的喜悅,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體驗,逐漸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堂評價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注重評價的角度以正面評價為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的亮點并予以肯定;在評價語言的使用中,切忌信口開河、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只要所有的教師都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就是完全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寧.音樂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6(13).
[2]方芳.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多元文化理念[Z].中國基礎教育年鑒,2012—2015.
[3]肖蕓.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Z].中國基礎教育年鑒,2012—2015.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科研基地專項課題(FJKYJD17-4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