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香妹 李秀忠
【摘 要】目的:探討將糖類藥物的合理使用,從而為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提供指導;方法:對72例糖尿病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實施用藥指導,比較用藥指導前后血糖水平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用藥依從性;結果:用藥指導后空腹血糖水平(6.54±1.75)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9.36±2.56)mmol/L低于用藥指導前(9.62±2.32)mmol/L、(12.53±2.41)mmol/L,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17%低于用藥指導前13.89%,服藥依從性90.3%高于用藥指導前75%,且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用藥指導,能夠提高降糖效果,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不良反應。
【關鍵詞】糖尿病;降糖藥物;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5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國內糖尿病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死亡率也隨之增高,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當前,關于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運動治療以及飲食治療,其中藥物治療發(fā)揮主導作用。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長期堅持用藥,因此合理用藥至關重要。合理用藥不僅能夠控制血糖水平,還能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信心[1]。本文就降糖藥物的合理使用進行探討,詳細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報告一般資料來源于廣西桂林市臨桂區(qū)五通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共39例、女性共32例,年齡分布為60~85歲,平均年齡為(73.25±10.36)歲。所有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頒布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I型12例、II型60例,所有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確診后,針對患者血糖水平和身體狀況開具相應的降糖藥物,并實施用藥指導的內容:
1.2.1 健康教育。首先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告訴他們合理用藥是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關鍵,提醒患者漏服、少服或者擅自聯(lián)合其他藥物、更改用藥時間等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一次低血糖便可能對整個血糖控制效果產(chǎn)生影響,并號召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合理用藥中來。
1.2.2 定期為患者提供用藥服務。在衛(wèi)生院中專門設置糖尿病用藥咨詢窗口,并由我院專業(yè)的藥學人員向患者講解相關藥學知識,告知患者藥物禁忌癥,例如:降糖靈類藥物不可與四環(huán)素類藥物合用,并告知患者當用藥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應當如何處理。
1.2.3 實施個性化用藥指導。在為患者提供降糖類藥物時,除了應該考慮到該藥物的藥理學特征,僅僅是按照說明書用藥是遠遠不夠,而是應該結合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患者的運動、飲食、血糖水平、胰島素功能、體重等,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綜合用藥時間、用藥頻次、藥物品種、飲食、運動等制定用藥方案[2]。例如,針對糖尿病患者,首選磺脲類、雙胍類藥物,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壓、肥胖時,可以優(yōu)選選擇α-葡萄糖肝酶抑制劑與雙胍類。另外,不同種類的降壓藥物,其用藥的時間也存在差異,例如:雙胍類藥物應在飯后服用,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用藥時間為飯前5~20min,瑞格列奈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均在餐前30 min服用。
1.2.4 加強用藥的監(jiān)督管理。幫助患者制定用藥計劃,提醒患者按時用藥,以免發(fā)生漏服、錯服等情況。
1.2.5 聯(lián)合用藥指導。針對糖尿病患者,若單一用藥療效不佳時,降血糖水平不限制時可以考慮聯(lián)合用藥。聯(lián)合用藥應該遵循,胰島素促泌劑、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兩種或者多種聯(lián)合使用,基礎胰島素可以與非磺脲類促泌劑格列奈類聯(lián)合使用,但是短效胰島素不能與預混胰島素聯(lián)用、磺脲類促泌劑不宜與格列奈類聯(lián)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支氣管炎聯(lián)合應用甲苯磺丁脲和磺胺藥治療時,需要間隔服用。
1.2.6 藥物配伍禁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需要多重用藥,而這些藥物相互之間會發(fā)生反應,影響或者增強治療效果。因此,在給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選擇降糖藥物時,應該掌握藥物配伍禁忌。例如: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會削弱降糖藥物的藥效[3]。
1.3 觀察指標 用藥指導6個月后,對比指導前后血糖水平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用藥依從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應用SPSS21.0S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用統(tǒng)計,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糖尿病患者用藥指導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用藥指導前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為(9.62±2.32)mmol/L,平均餐后2h血糖水平為(12.53±2.41)mmol/L,用藥指導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6.54±1.75)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為(9.36±2.56)mmol/L,由此可見,實施用藥指導后患者血糖水平低于用藥指導前。
2.2 用藥指導前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在用藥指導前,患者服藥過程中有10例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其中低血糖2例、頭暈乏力 3例、惡心嘔吐2例、貧血1例、便秘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89%;用藥指導后,有3例患者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頭暈乏力1例、惡心嘔吐1例、便秘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7%,由此可見實施用藥指導后患者不良反應明顯降低。
2.3 用藥指導前后服藥依從性對比
用藥指導前,72例患者完全依從22例、部分依從32例、依從性差18例;服藥依從性為75%;用藥指導前后,患者完全依從36例、部分依從29例、依從性差7例;服藥依從性為90.3%;由此可見,實施用藥指導前后,患者依從性明顯提高。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類內分泌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糖尿病患者將激發(fā)一系列血管損壞、臟器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極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為此,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對其血糖指標進行控制,實現(xiàn)疾病發(fā)生速度的延緩非常關鍵。由于糖尿病患者對機體產(chǎn)生胰島素的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其胰島素分泌情況不同,應用的藥物也不盡相同。降糖藥物作為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不同的降糖藥物,其在劑量、給藥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必須實施用藥指導,保證用藥合理性,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藥效[4]。
在本文中,對72例糖尿病患者實施了用藥指導,包含健康教育、提供用藥服務、個性化用藥指導、用藥監(jiān)督管理、聯(lián)合用藥指導、藥物配伍禁忌等,經(jīng)發(fā)現(xiàn)實施用藥指導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降低,血糖控制效果顯著,并且還提高了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了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證實實施合理用藥指導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楊春源.降糖藥物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理使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2):83-84.
鐘健敏,楊瑩.降糖藥物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J].黑龍江醫(yī)藥,2018,31(03):537-539.
張艷梅.降糖藥物使用情況與合理應用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11):2002-2003.
袁穎,胡予.降糖藥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使用[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6,25(0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