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yè)問題提出意見。本文作者以自己多次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的實際工作經驗結合真實案例,探討如何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
關鍵詞:專家證人;出庭;文書鑒定
中圖分類號:D918.9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5-0038-03
作者簡介:左小雄(1979-),男,漢族,湖北孝昌人,本科,畢業(yè)于中國刑警學院,文檢專業(yè),廣東明鑒文書司法鑒定所,文書司法鑒定人,工程師,研究方向:文書鑒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托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但是,由于絕大部分司法鑒定項目都屬于經驗科學,任何鑒定機構及鑒定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鑒定意見永遠是準確的,永遠都不出錯。因此,我國《民事訴訟法》同時也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yè)問題提出意見。”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專家證人”制度。我國《民事訴訟法》之所以作出這樣一種制度設計,就是為了當鑒定人作出錯誤鑒定結論可能因此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時,當事人有一個救濟的途徑。筆者作為文書司法鑒定人,曾多次以專家證人的身份出庭作證,就其它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書發(fā)表質證意見。下面筆者就以一起較為典型的案件為例,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
一、簡要案情
2018年8月份,一名當事人帶著一份某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意見書》和檢材到筆者所在鑒定機構,要求委托本所對該《鑒定意見書》進行審查并提出質證意見。本所向當事人了解到,這是一起合同糾紛案件,涉及標的830萬元。當事人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協議書》作為證據,這份《協議書》是在一張A4紙上雙面打印的,在背面落款處左側有“甲方”、“身份證號碼”、“電話”印刷體字跡及填寫的相應手寫體字跡,右側有“乙方”、“身份證號碼”、“電話”印刷體字跡及填寫的相應手寫體字跡;檢材紙張泛黃,紙張右側邊緣有上下兩處裝訂痕跡。對方當事人(甲方)不認可這份證據的真實性,并向法院申請文書司法鑒定,鑒定事項為:“對<協議書>中第1頁與第2頁打印的時間與書寫的時間是否是同一時間形成進行鑒定”,法院委托了某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二、該鑒定機構的檢驗結果及鑒定意見
該鑒定機構采用《篡改(污損)文件鑒定規(guī)范》中的有關鑒定方法對檢材進行了變造文件鑒定,發(fā)現了以下7項“檢驗結果”:
1.“甲方”處的印刷體字跡為靜電復印形成,其它印刷體字跡均為打印形成,檢材上印刷體字跡的形成方式不一致;2.“甲方”與“乙方”印刷體字跡不在同一水平線,有二次排版特征;3.檢材第1頁、第2頁的紙張空白處均由彌散性墨點,但第2頁上的彌散性墨點密度大于第1頁,說明第2頁存在二次印制過程;4.“甲方”處簽名字跡與“乙方”處簽名字跡的筆跡壓痕深淺不同,說明書寫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判斷不是同一時間書寫;5.“乙方”處的印刷體字跡及手寫體字跡洇散現象嚴重,“甲方”處的印刷體字跡及手寫體字跡幾乎不見洇散現象,說明“甲方”處字跡與“乙方”處字跡不是同一時間形成;6.檢材紙張泛黃,說明檢材有人為做舊痕跡;7.紙張上有反常裝訂痕跡。
該鑒定機構依據上述“檢驗結果”作出如下“分析說明”:
“上述各項檢驗結果,還原了一個事實真相,即<協議書>的制作人是利用某一份原文件第2頁上有‘林某惠(甲方當事人)真實簽名,印刷字跡有‘甲方、‘身份證號碼以及‘電話號碼(原文筆誤:應為‘電話)的復印字跡,且除此之外頁面其它均為空白的第2頁的有利條件,根據自身需要拼接而成,這一鑒定意見,有來自檢材本身的客觀依據作支撐,檢驗結果之間可互相印證,構成了認定不是同一時間形成的充分條件。”
于是,該鑒定機構判斷檢材是通過變造形成的,并根據這一結論進而對《協議書》中第1頁與第2頁的印刷體字跡及手寫體字跡是否同一時間形成進行推斷,得出了三項有關檢材上字跡形成時間的鑒定結論。
三、筆者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的經過
本所接受當事人的委托后,組織了包括筆者在內的三名鑒定人對該《鑒定意見書》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審查,并對檢材進行了重新檢驗,發(fā)現該鑒定機構所謂的7項“檢驗結果”都是站不住腳的,檢材是通過變造形成的判斷沒有事實依據。于是,本所出具了一份由三名鑒定人署名的《咨詢答復函》,指出了該《鑒定意見書》中存在的問題,對其結論進行了反駁。委托人將《咨詢答復函》提交法庭后,該鑒定機構又出具了一份《復函》,堅持其鑒定結論。于是委托人向法庭申請鑒定人出庭,并申請筆者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筆者收到法院的《出庭通知書》后認真做好出庭前的準備工作,擬好了《出庭提綱》,制作了用于輔助說明的檢驗圖片和《特征比對表》,熟悉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技術規(guī)范及專業(yè)知識。
開庭時,該鑒定機構也派出本案的兩名鑒定人出庭,審判長先讓鑒定人陳述其鑒定意見及依據,然后讓雙方當事人或代理人發(fā)表質證意見。前面的程序結束后,審判長讓筆者向鑒定人發(fā)問,筆者考慮到在向鑒定人發(fā)問之前有必要讓法庭對我方意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于是向審判長建議先由筆者全面闡述對該《鑒定意見書》的意見,然后再向鑒定人發(fā)問,審判長同意。于是,筆者向法庭發(fā)表如下質證意見:
本案的委托要求是有關文件形成時間方面的鑒定,但是該鑒定機構實際上并沒有使用文件形成時間鑒定有關的技術方法,而是采用《篡改(污損)文件鑒定規(guī)范》中的技術方法對檢材進行了篡改、變造文件鑒定。該鑒定機構通過其在檢驗過程中發(fā)現的7項“檢驗結果”判斷檢材是通過變造形成的,并根據這一結果進而對檢材各部分字跡是否同一時間形成進行推斷。但是,本所通過對該《鑒定意見書》的審查及對檢材的重新檢驗,發(fā)現所謂的7項“檢驗結果”都是站不住腳的,具體理由如下:
關于第1項檢驗結果。本所通過顯微檢驗發(fā)現檢材上“甲方”處的印刷體字跡筆畫均由小圓點形成,紙張上有凹陷的打印頭沖擊痕跡,為針式打印機(即點陣式打印機)打印形成,檢材上的其它印刷體字跡也均為針式打印機打印形成,也就是說檢材上所有印刷體字跡的形成方式是一致的。我們選取相同印刷體字跡進行比對,發(fā)現細節(jié)特征一致,應為同一臺針式打印機打印形成。而靜電復印字跡筆畫是由墨粉凝聚形成,墨粉貼附紙張表面,無打印頭沖擊痕跡,其特征與針式打印機打印字跡存在明顯差異,通過顯微檢驗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來。(筆者向法庭出示了針式打印機打印字跡和靜電復印字跡的顯微圖片用于輔助說明)
關于第2項檢驗結果。本所通過檢驗發(fā)現檢材第2頁上每一行印刷體字跡均向右下方輕微傾斜,而行與行之間相互平行,也就是說各行的傾斜角度是一致的,這一現象是打印過程中走紙傾斜造成的,不是二次編輯排版造成的。打印過程中走紙傾斜有一定的隨機性,在不同次打印過程中,有時發(fā)生傾斜,有時不發(fā)生傾斜,有時向左傾斜,有時向右傾斜,即使向同一側傾斜其傾斜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打印文件各行之間傾斜角度是否一致,是判斷是否存在二次打印的重要依據,本案中“甲方”、“乙方”這一行與其它行均發(fā)生傾斜,且角度一致,正說明是一次性打印形成。結合前面第1項結果,可以判斷檢材第2頁上的印刷體字跡為針式打印機整體一次性打印形成,不存在二次印制的過程。(筆者向法庭出示檢驗圖片,說明檢材第2頁上各行印刷體字跡均出現傾斜現象,且傾斜角度一致)
關于第3項檢驗結果。靜電復印文件(包括激光打印文件)紙張上一般會有彌散性墨點(俗稱底灰),這些墨點較小,均勻分布在紙張空白處。本所通過顯微檢驗,發(fā)現檢材紙張正反面均有較大的墨粉顆粒,在紙張上分布不均勻,這種墨粉顆粒一般是檢材在與其它靜電復印文件(或激光打印文件)一起裝訂、存放、接觸等過程中轉移到檢材紙張上的,不是靜電復印過程造成的。本案檢材上只有針式打印機打印過程,不存在靜電復?。ɑ蚣す獯蛴。┻^程。(筆者向法庭出示顯微圖片,說明和靜電復印文件(或激光打印文件)接觸或輕微擦拭過的白紙上也會存在墨粉顆粒)
關于第4項檢驗結果?!凹追健碧幍暮灻舟E和“乙方”處的簽名字跡是不同人書寫的,不同人書寫筆跡筆力輕重不同,屬于個人書寫習慣;此外,不同人在同一時間簽名使用不同的襯墊物、不同的筆也是正?,F象;再說同一份文件雙方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分別簽署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所以“甲方”處的簽名字跡與“乙方”處的簽名字跡壓痕深淺不同對于本案的鑒定結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關于第5項檢驗結果。洇散是指液體在紙張上的擴散現象,因此一般只有墨水筆書寫字跡或噴墨打印字跡才有出現洇散現象的可能性,但也并不是必然會出現洇散現象;而激光打印字跡、靜電復印字跡、針式打印機打印字跡的色料均為固體形態(tài),不可能出現洇散現象。
本所通過顯微檢驗發(fā)現,檢材上無論印刷體字跡還是手寫人體字跡均沒有明顯的洇散痕跡,更不要說洇散程度存在差異。先說印刷體字跡,檢材上所有的印刷體字跡均為針式打印機打印形成,針式打印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針狀的打印頭撞擊色帶和紙張,將色帶上的色料轉印到紙張上形成圓點,大量圓點聚集形成筆畫。打印頭一般是球面型的,因此中間撞擊力量大,周邊撞擊力小,在紙張上打出的圓點中間顏色深周邊顏色淺,由大量圓點形成的字跡筆畫看起來會產生“洇散”的錯覺,但實際上并不是洇散,而是針式打印機打印字跡固有的特點。
再說手寫體字跡,檢材“甲方”處的手寫體字跡筆畫較細,墨跡較淡,顏色較淺;“乙方”處的字跡筆畫較粗,墨跡較濃,顏色較深;這是不同人使用不同書寫工具書寫產生的筆痕上的差異,鑒定人誤認為是洇散程度的差異。一般手寫體字跡的洇散肉眼都可以分辨,但是本案檢材上的手寫體字跡,不僅肉眼無法看到洇散痕跡,就是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也沒有發(fā)現明顯的洇散痕跡。(筆者向法庭出示顯微圖片,說明檢材上印刷體字跡和手寫體字跡均未發(fā)現明顯的洇散現象)
關于第6項檢驗結果。經觀察發(fā)現,檢材紙張泛黃,紙張表面上有黃色斑點,但是這些現象是紙張在長期存放過程中通常會出現的現象,不能認定為人為做舊的痕跡。按照該《鑒定意見書》及《復函》中的論述,鑒定人認為是有人在紙張上只有“甲方”處字跡還沒有其它內容時就對紙張通過“液體浸染”等方式做舊,然后再添加上“乙方”等其它部分字跡,由于人為做舊時對紙張造成破壞,因此“乙方”處字跡形成時才會產生嚴重的“洇散”現象。但是,人為做舊應當是先添加上新的內容,再對變造后的文件進行做舊處理;先對原始文件進行人為做舊,添加新的內容,這種“人為做舊”的方式顯然不合常理。
關于第7項檢驗結果。在日常生活中,將協議書與相關票據、單據一起裝訂是常見現象。檢材右側邊緣上下均有多次裝訂痕跡,這些裝訂痕跡較為雜亂,更符合與相關票據、單據多次裝訂的痕跡特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該鑒定機構的7項“檢驗結果”都是站不住腳的,對檢材是通過變造形成的判斷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檢材其實是一份通過針式打印機整體一次性打印形成,然后由雙方簽字落款的正常文件,不是通過變造形成的。
陳述完畢后,為了讓法庭對《鑒定意見書》中存在的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筆者就其前后矛盾及不合常理之處有針對性地向鑒定人發(fā)問。如:“你們認為甲方處以外的印刷體字跡是打印形成的,請問是何種打印方式?”,鑒定人答:“我們也認為是針式打印機打印的,雖然在鑒定書中沒有指明,但在我們的<檢驗記錄>里面有記載”。這一答復顯然與其《鑒定意見書》中的有關論述相矛盾,因為《鑒定意見書》中將檢材第2頁的彌散性墨點密度大于第1頁作為判斷第2頁存在二次印制過程的依據,如果二次印制的方式為針式打印機打印,是不可能使檢材第2頁與第1頁的彌散性墨點密度產生差異的,因為針式打印機使用的是色帶而不是墨粉。筆者問:“你們認為變造前的原始文件上,手寫體字跡只有甲方處的‘林某惠簽名字跡,那么甲方處的身份證號、電話又是誰書寫的?”,鑒定人答:“和乙方處的手寫體字跡是同一人書寫的”。筆者當庭一一指出兩者在筆跡特征上存在的大量高質量的差異點,向法庭說明兩者不是同一人的筆跡。筆者問:“你們認為紙張上有人為做舊的痕跡,又認為乙方處的印刷體字跡及手寫體字跡洇散更嚴重是由于紙張被人為做舊造成的,這就意味著是先人為做舊再添加乙方等內容,但是有誰會在變造之前先人為做舊的?”,鑒定人竟然回答說:“我們在從事鑒定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情況,有些當事人就是這么變態(tài)!”??上攵?,這種答復會讓法庭產生怎樣的映象!
此外,筆者還向鑒定人詢問了以下這些問題:“甲方處印刷體字跡的顯微形態(tài)明顯是針式打印打印的特征,你們是通過哪些特征判斷甲方處的印刷體字跡是靜電復印形成的?”、“你們認為甲方處以外的印刷體字跡均為針式打印機打印,又認為只有靜電復印才會產生彌散性墨點,那么第1頁紙張上的墨點又是怎么產生的?”、“你們認為<協議書>變造前的原始文件上只有甲方處的印刷體字跡和“林某惠”的簽名字跡,其它均為空白,那么原始文件上的‘乙方又是怎么消失的?”、“你們發(fā)現‘甲方、‘乙方這一行不在同一水平線,是否也對其它各行進行過檢驗?是否也不在同一水平線?”。對于這些問題,鑒定人要么避而不答,要么顧左右而言他,始終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復。
通過此次出庭,筆者已充分發(fā)表了對該《鑒定意見書》的質證意見,一一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其錯誤論點也進行了有力地反駁。無論法庭是否采納筆者的意見,相信法庭在決定是否采信該《鑒定意見書》的結論時會更加謹慎。從委托人及其律師的反饋來看,委托人對筆者作為專家證人出庭的效果是非常滿意的。
四、經驗總結
(一)專家證人應有正確的身份定位
專家證人雖然是某一方當事人聘請的,但是專家證人出庭是為了解決專門性問題,協助裁判機關查明案件事實。專家證人的角色與律師的角色有本質的差異,律師接受當事人的委托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是法律賦予律師的職責,是無可厚非的;而專家證人是憑借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公平公正地發(fā)表意見。有些人將專家證人與律師的角色混為一談,并質疑專家證人的公正性,這顯然是一種偏見。不過,這也提醒我們在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時一定要秉持公正的立場,客觀地指出原《鑒定意見書》在結論上或程序上存在的問題,而不能為反對而反對,不能在法庭上淪為當事人的“槍手”!
(二)出庭前要認真做好準備工作
出庭前要充分了解本案的基本案情、雙方的爭議焦點、雙方對于鑒定材料的質證意見。對原《鑒定意見書》的受理程序、鑒定程序、鑒定方法、檢驗過程、分析說明、鑒定意見進行認真研究,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在出庭前要先擬好《出庭提綱》,其中應包括對原《鑒定意見書》的反駁意見、我方的意見、對鑒定人的詢問提綱、對方可能提出問題的答復。對于一些專業(yè)性問題,可準備一些檢驗圖片、《特征比對表》用于輔助說明。熟悉與本案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及相關專業(yè)知識。
(三)出庭時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
專家證人出庭時要出示相關證件,證明自己的專家身份。著裝應整潔,一般應著正裝。在法庭上應嚴格遵守法庭紀律,言行舉止得體。在闡述意見或回答問題時應口齒清楚,音量適中,不卑不亢;語速適中,論述內容較多時可放緩語速,以便于書記員記錄;應盡量說普通話,語言規(guī)范,不過多使用專業(yè)術語。與鑒定人辯論時應心態(tài)平和,就事論事,相互尊重,避免同行相輕,共同維護作為鑒定專家的整體形象。
[?參?考?文?獻?]
[1]SF/Z JD0201001-2010《文書鑒定通用規(guī)范》.
[2]SF/Z JD0201005-2010《篡改(污損)文件鑒定規(guī)范》.
[3]王世全,黃建同.印刷文件檢驗[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