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慧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石家莊 050021)
該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上的一個重要的大型渠系建筑物,該渡槽橫跨高速公路,混凝土澆筑7.1萬m3,工程施工工程中,發(fā)現(xiàn)伸縮縫止水部位出現(xiàn)了滲漏,伸縮縫部位采取了止水防滲漏處理。
渡槽于2013年11月完成,于2013年年底開始進行第1次充水試驗,在充水第3d發(fā)現(xiàn)渡槽的1#,4#墩處伸縮縫有窨水現(xiàn)象。
止水滲漏處理施工工藝流程: 清理原止水縫面(瀝青麻絲、閉孔泡沫板及聚硫密封膠等)→充填GB柔性填料→充填聚硫密封膠→手刮聚脲。
2.1.1 GB柔性填料
該材料具有優(yōu)良的獨特性、高塑性、耐熱性、耐寒性、耐老化性,還具有操作簡便、無毒無味、耐水、黏附性能好等特點,最大特點是具有優(yōu)異的變形性和流動性,在水壓力作用下可以流動,擠入縫中起止水作用,抗?jié)B性能優(yōu)異,能對孔隙、縫隙起到封閉止水作用。
GB柔性填料的主要性能指標在常溫干燥和常溫浸泡狀態(tài)下拉伸強度不小于0.05MPa,斷裂伸長率不小于125%,且黏接面不破壞;密度為1.4±0.1g/cm3;施工度(25 ℃針入度)0.1mm不小于70。
2.1.2 聚硫密封膠
該材料主要物理力學性能指標: 密度不小于1.6g/m2; 適用期不小于2h; 表干時間不超過24h;低溫柔性要求-40 ℃無裂紋且符合設計要求; 黏結拉伸強度不小于0.4MPa; 黏結拉伸伸長率不小于400%;彈性恢復率不小于80%。
2.1.3 雙組份手刮聚脲
該產品要求無毒、對水體無污染,按JC 1066—2008《建筑防水涂料中有毒物質限量》標準控制聚脲有害物質的含量。反應型防水涂料A型的環(huán)保要求,而且耐久性好,耐老化,耐水、防沖刷。基本性能指標如表1。
表1 手刮聚脲材料(抗沖耐磨型)技術指標
2.1.4 專用底涂
涂在打磨基面上,介于打磨基面與聚脲涂層之間,用于提高黏結力;保證底涂與打磨基面、底涂與聚脲涂層之間的黏結力均大于2.5 MPa。
底涂指標包括4項:①外觀質量采用目測,要求均勻黏稠體,無凝膠、結塊;②表干時間不超過2h;③實干時間不超過8h;④黏結強度不小于2.5MPa。后3項依據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試驗方法》進行試驗檢測。
渡槽滲漏處理不局限于槽身與進出口連接段之間縫面,同時還應對與之聯(lián)通的順流向的縫面止水進行加固處理,順流向的縫面(含連接段和槽身擋水結構部分)加固處理范圍為2.0m。渡槽與連接段縫面滲漏處理如圖1,順流向聯(lián)通止水縫面處理構造如圖2。
圖1 渡槽與連接段縫面滲漏處理
圖2 順流向聯(lián)通止水縫面處理
由圖1~圖2可知,順流向聯(lián)通止水縫面加固處理部分,聚脲刮圖的范圍擴大至GB柔性填料填充區(qū)終點以外50cm。
2.3.1 止水縫面清理
清洗原止水縫面,將原止水縫內的瀝青麻絲、閉孔泡沫板及聚硫密封膠等清理干凈,并對充填區(qū)混凝土界面用角磨機和鋼絲刷刷毛去污。也可采用有機溶液溶蝕清理,清理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原紫銅止水帶不被破壞。
2.3.2 GB柔性填料填充
對充填區(qū)界面用棉紗蘸丙酮擦凈,再在界面上涂刷干性黏結劑,涂刷后需晾干10~15min(與氣溫、風速等有關),感覺不沾手時即充填GB柔性填料。GB填料的充填方向先渠底后渠坡,填料接頭間互相搭接,使填料與界面之間連接為密實的整體。
2.3.3 界面劑施工
注膠前先將原基面清理干凈,接著在基面上均勻刷涂界面劑,手刮聚脲涂層與底材的黏接面采用BE專用潮濕面界面劑,該底漆可在飽和水或干表面施工。底面處理后,在混凝土表面涂刷BE界面劑,涂刷厚度要求薄而均勻,無漏涂現(xiàn)象。
2.3.4 聚硫密封膠填充
要求界面劑涂滿基面,晾干幾分鐘,界面劑完全固化后再注膠。保證注膠飽滿,用刮刀壓緊刮平。注膠完成后對注膠質量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有凹凸不平、氣泡、粗糙外溢、表面脫膠、下垂等現(xiàn)象時,及時修補整齊。
2.3.5 手刮聚脲施工
2.3.5.1 結構表面處理
聚脲施工區(qū)混凝土表面首先清除基面浮土、水泥浮漿等雜物。表面預處理時,用丙酮洗刷有油漆或油脂污染部位。用鋼絲刷或砂磨機清除表面的突起、起殼、分層等部位并形成毛面。如基面有裂縫、蜂窩、麻面及松動石子必須先行處理,保證修復表面處理成毛面。保證混凝土基層堅固、平整、干凈、不松脫、不起砂、不脫層。
2.3.5.2 底涂施工及氣孔修補
按比例將底涂材料加入攪拌機,充分攪拌均勻,在連續(xù)攪拌條件下,將固化劑緩慢加到基料中,攪拌均勻后靜置3~5min,采用涂刷方法將底涂均勻涂刷在結構縫兩側的基面,保證涂刷寬度50cm。共刷兩遍,兩遍刷涂方向垂直。若底涂上出現(xiàn)鼓泡或氣孔時,須予擊破,并在清除殘渣后,采用修補膩子補孔。
2.3.5.3 手刮聚脲施工
(1)在底涂和修補膩子表干后(黏手不拉絲)進行手刮聚脲施工,注意觀察,保證施工時間。
(2)施工前對手刮聚脲用材、用量、專用手刮板進行檢查,做好準備。手刮聚脲刮涂時間需在底涂初始固化(黏手不拉絲)時。
(3)聚脲刮涂遍數2~3遍,每兩遍涂刷時間間隔需掌握在4h以上。刮涂表面需保證表面平整,無氣泡、褶皺、氣孔等缺陷,要求涂層的厚度均勻,涂層表面做好保護,不得有水或灰塵。
(4)進行刮涂施工時,嚴格控制涂刷的速度,保證刮涂的遍數和刮涂的厚度。嚴格控制每層間隔時間。涂刷一次成型,不要來回涂,防止出現(xiàn)小包。
(5)手刮聚脲施工的環(huán)境要求溫度10~50 ℃,相對濕度小于85%。
(6)保證手刮聚脲的施工速度,打開蓋后1h內完成施工。
2.3.5.4 涂層修補
手刮涂層出現(xiàn)漏涂、厚度不足、黏結不牢、鼓泡、針孔、損傷、兩端斜面收邊過陡等缺陷時,需及時進行修補。修補前,先清除有缺陷的涂層并將基層及其外20mm范圍內的涂層打毛并清理干凈,分別涂刷專用底涂,再用手刮聚脲刮涂修補。對于厚度不足的涂層采用與原涂層相同的手刮聚脲進行二次刮涂。對于兩端斜面收邊過陡的聚脲涂層采用砂輪打磨,使之與相鄰渠道內表面平順銜接。
2.3.5.5 涂層養(yǎng)護
涂刷手刮聚脲施工過中,如果遭遇到大風和下雨時,立刻停止施工,用帆布等防護材料對聚脲涂層進行遮蓋保護。待雨停后,擦干手刮聚脲涂層上的附著物,繼續(xù)施工。聚脲涂刷完工后,對涂層及時進行了養(yǎng)護,24h內無水浸泡,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完成刮涂的聚脲受損。
(1)涂刷界面劑的混凝土基面要求潔凈、干燥。
(2)界面劑的涂刷要求薄而均勻,無漏涂現(xiàn)象,界面劑的涂刷面積一定要大于涂刷手刮聚脲的面積。
(3)注意施工的時間,在界面劑初始固化(黏手而不拉絲時)時實施涂刷手刮聚脲施工。
(4)涂層要求涂刷均勻。
通過4年多的工程通水運行實踐證明,止水效果好、施工速度快,處理后的渡槽伸縮縫能夠滿足工程正常運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