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飛 徐康清 葉慧瑾 甘小亮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麻醉科(廣州510080);2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麻醉科(廣州510060)
術后惡心嘔吐(PONV)是斜視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30%~49%不等[1-2]。在斜視手術中由于眼外肌的牽拉,刺激三叉-迷走神經反射,從而導致PONV 的發(fā)生,研究證實斜視手術是PONV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3]。PONV 不僅會增加患者的不適,而且會增加眼壓導致眼科手術失敗,日間手術患者不能按時離院;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誤吸乃至窒息的風險[4],但影響斜視手術PONV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仍不明確。
需要提出的是,斜視手術時眼外肌牽拉操作疼痛較為劇烈[5],且手術縫合操作精細,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因此,本中心的斜視手術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中,麻醉時間與麻醉方式等是影響PONV 發(fā)生的重要因素[6],因此,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本中心1 069例在全麻下行日間斜視矯正手術患者,分析斜視手術PONV 的危險因素,為臨床有效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1 069例在全麻下行日間斜視矯正手術連續(xù)病例納入本研究進行分析。本研究經中山眼科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17KYPJ118)?;颊呒{入標準:年齡>3歲;全身麻醉;日間手術。排除標準:術中出現并發(fā)癥需要住院患者;記錄不完整;無家屬陪同患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經靜脈注射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1~2 μg/kg),已經合并使用/或不使用肌肉松弛劑(順阿曲庫銨,0.1~0.2 mg/kg)進行麻醉誘導,并置入合適型號喉罩。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物(凱紛,1 mg/kg,iv)或者納布啡(0.1 mg/kg,iv)用于預防術后疼痛。地塞米松(成人,5 mg;兒童,0.1 mg/kg,iv)復合5-HT3受體拮抗藥(帕洛諾司瓊,成人,0.25 mg;兒童,0.005 mg/kg,或托烷司瓊,0.1 mg/kg)在麻醉誘導時靜脈給予用于預防PONV。手術中麻醉維持采用全憑靜脈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或使用吸入麻醉(地氟醚或七氟醚)。采用經喉罩進行機械通氣模式,潮氣量8~10 mL/kg,術中PETCO2維持在35~45 mmHg。
1.3 術后復蘇 手術結束,停用麻醉維持藥物,當患者自主呼吸恢復(>4 mL/kg)或者患者完全清醒,拔除喉罩?;颊弑晦D入復蘇室(PACU)進行Ⅰ期復蘇,當Aldrete 評分≥9,患者轉入Ⅱ期復蘇室,當PADS 評分≥9[7],患者被允許離院。所有的患者24 h 內進行電話隨訪并詢問PONV 及是否緊急住院治療術后并發(fā)癥。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在Ⅰ期和Ⅱ期復蘇期間PONV發(fā)生率,記錄患者麻醉時間,手術時間,蘇醒時間,Ⅰ期和Ⅱ期復蘇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采用非參數檢驗(Mann-Whitney U 法),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Fisher′s 確切概率檢驗法,并采用單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PONV 的危險因素。所有統計方法均通過SPSS 16.0 軟件進行。以P<0.05 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一般資料 總共符合條件的患者有1 069 例,年齡3~67 歲,其中,男549 例(51.36%);女520 例。其中,左眼手術(28.16%);右眼手術(26.66%);雙眼手術(34.89%)。全憑靜脈麻醉(65.5%);吸入麻醉(34.5)。1 條眼外肌手術(27.6%);2 條眼外肌手術(58.7%);3 條眼外肌手術(9.8%);4 條眼外肌手術(3.2%);5 條眼外肌手術(1 例);以及6 條眼外肌手術(5 例)。
2.2 PONV 發(fā)生情況 10 例患者發(fā)生PONV,發(fā)生率為0.94%。據此,將患者分為PONV(-)組(n=1 059)及PONV(+)組(n=10)。兩組間年齡、身高、體質量、ASA 分級及性別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兩組間Ⅰ期和Ⅱ期復蘇時間及麻醉方式的比例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PONV(+)組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PONV(-)組(P<0.001,表1)。
表1 兩組間圍術期一般情況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both groups M(P12~P75)
2.3 回歸分析 單因素回歸分析顯示下斜肌手術、下直肌手術、眼外肌總數及手術時間是PONV的危險因素(P<0.05,表2)。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手術時間是PONV 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05,OR1.07,表3)。ROC曲線分析顯示手術時間>29.5 min能夠預測PONV 的發(fā)生(AUC 0.838,95%CI:0.554~0.733),其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0.64(圖1)。
表2 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2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M(P12~P75)
表3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M(P12~P75)
斜視矯正手術是PONV 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其高發(fā)生率可能與手術操作過程中眼肌緊張、術中刺激三叉-迷走神經反射有關。PONV 會使患者感到不安和痛苦,嚴重時可引起眼壓升高、傷口裂開,從而影響日間手術患者恢復及增加住院的風險與治療費用。
本研究發(fā)現僅有10 例(0.98%)患者出現PONV,與既往報道的高發(fā)生率有顯著的不同[1-2]。分析可能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第一,本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都是采用地塞米松復合5-HT3受體拮抗藥進行預處理,這也是對PONV 高?;颊哌M行預防處理的主要方法[2,8]。第二,本研究中,全麻能夠松弛眼外肌的張力,減少手術操作引起的牽拉,避免長時間引起三叉-迷走神經反射。
圖1 手術時長的ROC 曲線Fig.1 ROC curve of duration of surgery
既往研究發(fā)現,麻醉方式與PONV 發(fā)生密切相關,如與吸入麻醉比較,全憑靜脈麻醉能夠降低PONV 的發(fā)生率[9]。本研究發(fā)現吸入麻醉與全憑靜脈麻醉下PONV 發(fā)生率沒有顯著差異,盡管丙泊酚具有止嘔作用,但是,阿片類藥物的應用同樣會增加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后者可能抵消丙泊酚的止嘔效果,從而使得本研究并未發(fā)現全憑靜脈麻醉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10]。
不同類型的眼外肌肉操作也與PONV 的發(fā)生有關[11],本研究單因素回歸分析也顯示下斜肌手術、下直肌手術、眼外肌總數及手術時間是PONV的危險因素,但是,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僅發(fā)現手術時間是PONV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可能與本研究中低PONV 發(fā)生率有關。本研究還發(fā)現,手術時間>29.5 min 能夠預測PONV 發(fā)生,可以理解手術時間越長,牽拉眼外肌肉的時間越長,導致三叉-迷走神經反射的幾率大增,從而增加PONV 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與既往報道手術時間>30 min是PONV 的危險因素一致[12]。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該項目術前沒有常規(guī)詢問患者是否有暈動癥病史,存在這方面的數據缺失,可能會影響到實驗結果。第二,對于一些兒童,詢問其是否惡心存在困難,我們僅能通過觀察其面部表情并與其父母進行溝通[13],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使用地塞米松復合5-HT3受體拮抗藥進行預處理,并采取全身麻醉方式,能夠顯著降低日間斜視矯正手術患者PONV 的發(fā)生率,手術時間>29.5 min 是PONV 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