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劍丹
[摘要] 目的 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疾病患者圍術期實施血糖管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外科120例膽囊結石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8月間收治)實施觀察研究,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n=60)和干預組(n=60),對常規(guī)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對干預組運用圍術期血糖管理服務模式干預,對比兩種護理方案的運用效果。結果 干預組術前10 min、術后即刻、術后3 d空腹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疾病患者圍術期實施血糖管理服務模式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發(fā)癥風險。
[關鍵詞] 手術;膽囊結石疾病;糖尿病;血糖管理服務模式;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b)-0134-02
膽囊結石疾病是臨床常見的結石性疾病,患者以上腹部隱痛、膽絞痛、黃疸等為主要表現(xiàn),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膽囊炎、膽囊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膽囊結石疾病的常用方式,可及時清除結石,控制患者病情。糖尿病是當前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膽囊結石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時,血糖控制效果不僅影響手術順利實施,還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狀況,因此在膽囊結石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需對患者的血糖管理[1]。該研究在外科60例膽囊結石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8月間收治)中實施了圍術期血糖管理服務模式干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外科120例膽囊結石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n=60)和干預組(n=60),常規(guī)組患者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56.4歲(s=11.4);性別分布:男/女為28/32;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6年(s=4.1);體重44.7~78.5 kg,平均體重60.5kg(s=9.4);干預組患者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6.5歲(s=11.2);性別分布:男/女為27/33;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年(s=4.1);體重44.4~78.6 kg,平均體重60.4kg(s=9.7)。對常規(guī)組與干預組患者基線資料(平均年齡、男/女、平均糖尿病病程、平均體重)對比,結果處于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該研究課題。
納入病例: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8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存在手術指征患者;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患者;患者自愿配合治療及護理,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病例:其他的膽囊疾病患者;其他系統(tǒng)及組織嚴重病變患者;精神障礙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近期腹部手術史、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等相關手術禁忌患者;孕期患者;哺乳狀態(tài)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根據(jù)患者實際狀況進行結石清除。
對常規(guī)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病情監(jiān)護、手術健康知識宣講、心理護理等,維持術前血糖<8.0 mmol/L;術中監(jiān)護患者體征狀況,做好護理配合;術后按醫(yī)囑對患者用藥,并給予患者康復指導。
對干預組運用圍術期血糖管理服務模式干預:①術前護理:術前耐心向患者介紹高血糖對手術過程的影響,告知患者血糖影響因素,包括飲食、運動、情緒等,使患者重視血糖控制過程,積極配合血糖控制;術前加強對患者的血糖監(jiān)護,為患者建立血糖監(jiān)護檔案,根據(jù)患者實際血糖狀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用藥降糖方案、飲食方案等,使患者術前血糖盡可能達到6.1~8.0 mmol/L的理想狀態(tài)。②術中護理:術中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狀況,及時根據(jù)患者實際狀況使用短效胰島素輔助控制血糖,若患者術中出現(xiàn)血糖明顯降低時,需根據(jù)實際狀況給予患者適量補充葡萄糖,積極預防低血糖出現(xiàn),維持患者術中血糖為6.8~11.2 mmol/L。③術后護理:在患者術后麻醉清醒后,耐心向患者介紹高血糖對患者術后恢復過程、切口愈合的影響,術后動態(tài)監(jiān)測血糖水平,根據(jù)實際狀況調(diào)整胰島素用量,患者并積極預防低血糖;給予患者針對性術后心理疏導,指導患者保持舒暢心態(tài),避免情緒大幅度波動;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康復方案,指導患者飲食中保持低鹽、低脂、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高蛋白質,向患者講解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食物類型,如白菜、芹菜、冬瓜等,戒煙戒酒,定時定飲;根據(jù)患者恢復狀況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床上肢體被動活動、主動活動、下床活動等,并注意訓練量適度,預防切口開裂[2]。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種護理方案下患者血糖變化狀況。②對比兩種護理方案下患者并發(fā)癥狀況。③對比兩種護理方案下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空腹血糖變化狀況分析
干預組術前10 min、術后即刻、術后3 d空腹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并發(fā)癥狀況分析
干預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分析
干預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5.3±1.1)d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6.7±1.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62,P<0.001)。
3? 討論
糖尿病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對于實施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合并糖尿病時患者手術風險增加,且糖尿病會導致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此外,機體處于糖代謝紊亂時,將導致機體免疫力及對抵抗力下降,并為致病菌生長繁殖提供良好的條件,導致患者感染風險較高[3-4]。因此在膽囊結石癥疾病患者圍術期需實施針對性血糖管理。該研究根據(jù)以上原因,對干預組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均進行了血糖監(jiān)護,結果顯示干預組術前10 min、術后即刻、術后3 d空腹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說明實施血糖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圍術期血糖控制效果。常規(guī)組患者血糖水平在術后即刻達到高峰,分析原因是手術應激反應引起血糖應激性升高[5],而干預組患者術前10 min、術后即刻、術后3 d空腹血糖均較為平穩(wěn),原因是在干預組血糖管理中,通過術前針對性高血糖的危害、血糖影響因素相關知識介紹可有效提升患者對血糖控制的重視,促進患者積極配合血糖控制,并促進患者進行自護;在術前護理中加強血糖監(jiān)測,并以此進行用藥降糖、飲食調(diào)整,可有效提升術前血糖控制效果;術中不僅加強血糖監(jiān)測及短效胰島素輔助控制血糖,減少血糖應激性升高狀況,還可通過適量補充葡萄糖預防低血糖,保證患者順利實施手術;術后通過針對性知識宣教、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康復訓練指導等護理過程盡可能減少不良因素對血糖的影響,并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取及消耗過程,可進一步提升術后血糖控制效果[6]。干預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分析原因是通過針對性血糖管理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減少低血糖出現(xiàn),并可保持血糖穩(wěn)定,減少血糖波動對切口愈合、感染風險的影響,從而可降低并發(fā)癥,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疾病患者圍術期實施血糖管理服務模式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發(fā)癥風險,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顧佳毅,徐佳,曹暉,等.共患糖尿病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血糖管理[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2):171-172.
[2]? 安永慧,何麗英,趙金彩,等.個體化營養(yǎng)干預模式在腰椎管狹窄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7,39(18):2771-2774.
[3]? 姚峰.綜合健康管理模式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 干預效果研究[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7,19(1):64-65.
[4]? 伊鑫,魯志華,邱博,等.加速康復外科在膽石癥圍手術期應用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2):100-103,108.
[5]? 李進.腹腔鏡手術對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患者機體應激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7,23(9):1440-1444.
[6]? 劉斌,魯蓓,石玉寶,等.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21):2505-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