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添龍
摘要:隨著現(xiàn)代建筑工程數(shù)量日益增多、工程規(guī)模日益擴大以及建筑結構形式日益多樣化,對建筑結構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拐鹪O計作為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要得到重視。因為抗震設計事關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只有進行合理的抗震設計,才能夠有效避免地震對建筑造成的損壞,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杭震設計;房建筑結構設計;實踐應用
建筑工程作為人類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場所,它對人類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實現(xiàn)對人類生活正常秩序的有效維持,保證人類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做好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是對建筑設計,施工企業(yè)的基本要求。當今世界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不斷的提高,能夠有效的提高房屋使用的建筑結構抗震能力,和人們的生存安全的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房屋的建造設計中,合理的應用抗震結構設計,將有助于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公民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一、建筑結構抗震的重要性
基于地震災害的極強破壞性,我對于建筑工程的結構抗震設計要從整體局面考慮,加強結構的整體抗震設計。具體到工程設計中,需要相關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量,建筑整體的抗震性能每個單元之間的具體鏈接方式,從簡到繁,有邏輯的科學設計。其中結構抗震設計的核心觀點就是采取怎樣的構件連接方式,如何設置抗震防線,從而形成填密有序的抗震系統(tǒng)。由此出發(fā)選擇不同剛性,不同延展性能的構件,進行不同的組合連接,探討各種組合方式下的抗震效果。
1.建筑結構中應用抗震結構的設計,首先能夠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為內部人員的逃生以及求救爭取寶貴的時間;其次,強化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增加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也會提升建筑結構的使用壽命。
2.地震作為一種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其對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影響極大。而建筑物的安全一旦遭受威脅,倒塌事件將會接踵而至,從而對生命構成威脅,給人們帶來物質和精神上的嚴重損失。因此,建筑物在建設初期就必須做好抗震的準備工作,才能從根本上確保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的基本安全。
二、影響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因素
1.建筑選址不當。當建筑物的建造場地為軟土、液化士等土壤分布不均等場地時,在地震發(fā)生時可能會導致建筑物崩塌和下陷。建筑的平面不規(guī)則和豎向不規(guī)則,使建筑的抗震性能較差。
2.外形設計不合理。為了追求建筑外形美觀,標新立異,吸引投資者眼球和建筑物特殊的需要,往往造成建筑結構不是很合理,使建筑結構剛度,地震剪力等發(fā)生突變,在地震發(fā)生時對建筑造成極大的破壞。
3.結構設計不科學??拐鹪O計時,應該避免一味的加強建筑物的剛度來提高抗震性能的誤區(qū),應該做到剛柔并濟,才能使結構更合理更實用。應該綜合考慮結構的強度、剛度、延性及耗能能力,優(yōu)先選擇質量分布均勻,平面對稱、規(guī)則抗側向力較好的體系及剛度與承載能力變化連續(xù)的結構體系作為設計方案。
三、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為了提高建筑房屋的使用能力,將建筑房屋的安全性能提升到最高,盡量做到地震等災害時本可以有效預防的措施。將抗震設計應用于房屋抗震的結構建造中,就顯得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
1.房屋結構構件合理布局。質量和剛度中心接近重合是房屋結構的重要原則。構件豎向和平面布置是房屋結構設計的關鍵,對房屋抗震性能影響很大。在結構布局時力求簡潔和規(guī)范。錯落的豎向結構設計和頭重腳輕是房屋結構豎向布局是最大忌諱,所以要適當調整房屋結構中心。在豎向強度和剛度設計時要注意均勻性,避免地震時因部分過高發(fā)生鞭梢效應。特殊情況下要注意抗震縫的設置,保證房屋建筑結構功能齊全,提升抗震能力。
2.降低地震的破壞作用對房屋建筑的影響?,F(xiàn)最被工程界認可的一個辦法是在建筑基礎與建筑的主體部分之間加設一個隔震層,有的設計師在建筑物的頂端部分加設一個“反擺”。此反擺的作用是能夠在地震時使建筑物的位移方向相反,由于建筑物在地震時受到震動使得阻尼作用加大,降低了加速度,起到降低地震破壞力的作用。根據(jù)試驗得知,如果對“反擺”設置合理,那么對降低地震作用的概率可達65%,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物內的物品受損程度。這一方式在國內外正被廣泛地研究,并應用到了實際的工程建筑中,并巨地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3.房屋層數(shù)和高度控制。為保證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能力,需對房屋層數(shù)與高度嚴格控制。層數(shù)越多高度越高的建筑物,面對地震災害時,越難禁受住地震的破壞。所以在房屋結構設計時要嚴格執(zhí)行相關規(guī)范和要求,對總高度和總層數(shù)嚴格控制,嚴厲禁止房建企業(yè)為一己私利,改變職能部門審核的建筑設訓方案。
4.設置多重抗震防線。一個較好的抗震建筑結構由若干個延性較好的分體系組成,并由延性較好的結構構件連接協(xié)同工作。如教學樓這種相對大開間、單跨、大窗口、懸臂走廊的純框架結構,其縱、橫方向的剛度不均勻,很容易發(fā)生扭轉破壞,而整個結構只有框架一道防線,一旦柱子發(fā)生破壞,沒有其他約束措施,整個框架因喪失全部承載能力而倒塌。防止脆性和失穩(wěn)破壞,增加延展性,合理把握房屋剛性和整體性,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
5.加強建筑薄弱部分。通過在墻體內增加防震縫、混凝土構造柱、限定建筑層數(shù)及高度等多種方式來加強房屋建筑結構中的薄弱部分,使高層建筑中的居民有更多時間逃生,加強建筑的安全性。對建筑中受力較大,承載力薄弱的底層結構等部位來進行加固處理,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建筑的強度和剛度。提高短柱的延展性和承載力,采用”強柱弱梁”的框架,在地震中可以利用梁的形變吸能來消耗地震的能量,可以有效避免框架坍塌。
6.提高抗震設計質量。一旦地震災害發(fā)生其威力是巨大的,產生的危害也是無法估計的。所以,工民建建設中抗震性能的發(fā)揮至關重要。雖然,我國建筑工程者意識到抗震設計的重要性,但是整體設計水平還較低,設計方案與結構、環(huán)境不匹配程度加劇了建筑成本。建筑承重和自身重力的不協(xié)調,更使得在發(fā)生地震災害時加重危害力度。對此,要保證前期抗震設計方案合理性和科學性,并嚴格遵照抗震標準實施方案,在提高結構性能、承載能力、鋼構材料質量上下功夫,在確保建筑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提高其承重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落實,重點加強對于抗震設計工作的關注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這種抗震結構設計工作需要把握好建筑結構設計的各個方面,確保平立面較為規(guī)則對稱,材料的應用較為恰當合理,能夠綜合提升整體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效果。
參考文獻:
[1]蘇奕丹.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分析[J].四川水泥.2018(07).
[2]王霞.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35).
[3]賈昭.建筑結構杭震設計問題的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