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睿
在本期美食同題作文PK賽中,特邀名家李銘來點撥。李銘,原名李民,一級作家。在文學(xué)、影視、戲劇等領(lǐng)域均有諸多成就。如短篇小說《幸福的火車》獲得遼寧省文學(xué)獎,《幸福的雪花》獲得《鴨綠江》年度小說獎,編劇的電影《媽媽去哪兒》獲得第十五屆電影百合獎優(yōu)秀影片一等獎、優(yōu)秀編劇獎,編劇的舞臺劇《代理村官》獲得第九屆全國話劇金獅劇目獎、金獅編劇獎等。
中國的美食舉不勝舉,有皮脆肉嫩的北京烤鴨、肥而不膩的內(nèi)蒙古小肥羊、絲滑爽口的云南過橋米線……這些美食無論再怎么好吃,也不可能比過我心中的NO.1——長沙臭豆腐。
國慶期間,我有幸去長沙“做客”,那兒的臭豆腐讓我流連忘返。走進街道,一股臭味飄來,我循著臭味跑到店前,只見老板把一塊塊豆腐輕輕放入油鍋中,用筷子撥上幾下,那鍋子便唱起了“吱吱”的交響曲,豆腐還跟著“交響曲”在鍋中左搖右晃地跳著恰恰呢!沒過多久,一塊塊小豆腐們穿上了黑色的外衣,一股臭味也迎面撲來。老板把豆腐撈出來放到碗里,撒上香菜、蝦米,澆上香噴噴的辣油,來個“萬綠叢中一點紅”,一份臭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老板把臭豆腐遞給我,我捧著“臭烘烘”的臭豆腐坐到椅子上,猛地咽了口口水。臭豆腐們穿著冒著煙的黑皮大衣,浸在米黃色的湯里,頭上戴著頂“紅帽子”,活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我湊近一聞,哦,好臭!果然名副其實。不過,再仔細聞一聞,臭味中也透著一種誘人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我吃第一塊臭豆腐時,還沒有經(jīng)驗,一口吞了下去,結(jié)果什么味道都沒有嘗出來,反而還被燙得不輕。之后,我吃了很多塊,才吃出了一個小技巧。就是先在臭豆腐上小心翼翼地咬出一個小口子,再把湯汁灌入臭豆腐里,蘸一點醬汁,輕輕咬上一口,啊,外焦里嫩,松脆可口,濃濃的湯汁四溢,充斥著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我仿佛感覺到細膩的豆腐伴著又香、又鮮、又辣的湯汁跑遍了我渾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這真是一場味覺盛宴??!我環(huán)顧四周,有的人狼吞虎咽,湯汁濺了一身;有的人細嚼慢咽,邊吃邊頻頻點頭……還有三個外國人也買了一份臭豆腐,他們咬得太用力,導(dǎo)致鮮美的湯汁濺了他們一臉一身,盡管如此,但他們絲毫不在意,一邊豎著大拇指,一邊說著:“OK!OK!”
每當看到路邊的小吃攤上有臭豆腐,我就會想起那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的長沙臭豆腐。
小作者善于觀察生活,把做好的臭豆腐形態(tài)描寫得惟妙惟肖:“冒著煙的黑皮大衣”“頭上戴著頂紅帽子”,這樣擬人化的寫法給文章增色不少。
小作者把第一次吃臭豆腐的動態(tài)寫得很傳神,幾個動詞用得非常好?!耙С觥薄肮嗳搿薄罢骸薄拜p輕咬”等,這種帶著動作的描寫,寫出了吃臭豆腐的動態(tài)美,讀者看著也感同身受。小作者的筆法很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