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嗜酒人數(shù)眾多,長期酗酒可致肝臟慢性酒精中毒,發(fā)展為酒精性肝炎,出現(xiàn)肝細胞反復變性、壞死和再生,造成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不僅會出現(xiàn)肝硬化相關并發(fā)癥,同時也合并代謝紊亂,其中糖脂代謝異常較為常見[1]。本研究探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糖脂代謝變化與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的關系。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間在寧波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鄞州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住院且病歷資料完整的酒精性肝硬化病例。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由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2];(2)配合調(diào)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病毒性肝炎等其他類型肝炎;(2)伴未控制的嚴重感染;(3)合并繼發(fā)性糖尿病,如垂體、腎上腺疾病或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等所引起的繼發(fā)性糖尿??;(4)無法配合完成檢查或拒絕調(diào)查者。因長期酗酒且最終發(fā)展為肝硬化者基本為男性,故本研究最終納入的患者均為男性,共49例。為排除性別差異而造成的偏移,故選取同時期25名無肝臟病史、無糖脂代謝異常的健康男性作為對照組。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入選患者在入院48 h內(nèi)完成生物化學、凝血功能等化驗檢測,獲取血清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時間(PT)、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糖化血紅蛋白(HbAlc)。同時測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島素(FINS)及餐后2 h胰島素(2 h PINS)。胰島素釋放指數(shù)(IRI)為FINS與FPG之比。采用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法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SI),公式為ISI=ln[1/(FPGFINS)][3]。根據(jù)ALB、TBil、PT、腹水和肝性腦病情況,按照Child-Pugh評分標準,將試驗組分為A級組、B級組和C級組,比較各組間及其與對照組的糖、脂代謝差異。
入選試驗組的49例患者,年齡41歲~72歲,平均年齡(53.1±9.2)歲,根據(jù)WHO診斷標準(1999年)[4],其中空腹血糖受損9例(18.4%),糖耐量減低5例(10.2%),糖尿病24例(49.0%)。根據(jù)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5例,B級21例,C級13例。25例健康對照者,年齡40歲~66歲,平均年齡為(49.0±5.3)歲。兩組間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9,P>0.05),具有可比性。
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較,F(xiàn)PG、2 h PG、2 h PINS、IRI和HbAlc均顯著升高,ISI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糖代謝參數(shù)的比較()
3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患者比較,F(xiàn)PG、FINS、2 h PG、2 h PINS、IRI、ISI和HbAlc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B級組2 h PG、2 h PINS及HbAlc水平高于A級組(P均<0.05),C級組FPG、FINS、2 h PG、2 h PINS、IRI及HbAlc水平高于A級組,ISI低于A級組(P均<0.05),C級組FPG、FINS、2 h PG、IRI及HbAlc水平高于B級組,而ISI低于B級組(P均<0.05)。見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間比較,LDL-C顯著降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組的糖代謝參數(shù)比較()
注:與A級組相比較,aP<0.05;與B級組相比較,bP<0.05;與C級組相比較,cP<0.05
表3 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脂代謝參數(shù)比較()/ mmol·L-1
3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之間比較,TC和LDL-C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B級TG和LDL-C水平低于A級(P均<0.05),C級TC和LDL-C水平低于A級(P均<0.05),C級TC和LDL-C水平高于B級(P均<0.05)。見表4。
表4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組的脂代謝參數(shù)比較()/ mmol·L-1
注:與A級組相比較,aP<0.05;與B級組相比較,bP<0.05;與C級組相比較,cP<0.05
長期酗酒會造成細胞膜和亞細胞器的脂質(zhì)過氧化以及各種細胞因子代謝失調(diào)等造成器官功能障礙[5]。肝臟是人體物質(zhì)和能量代謝的重要器官,也是乙醇的主要代謝部位,長期過量攝入乙醇會導致廣泛肝臟病變,而肝硬化是其進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過程中糖脂代謝也可能發(fā)生異常從而對疾病預后有所影響[6]。
2013年中國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病率為10.4%,其中男性患病率為11.1%[4],而本研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為49.0%,遠高于普通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這與Nishida[7]的研究結果相似。
長期酗酒不僅導致攝入營養(yǎng)結構失調(diào),而且對肝臟細胞及線粒體有直接損傷作用,造成營養(yǎng)代謝紊亂[8-9]。此時肝臟攝取葡萄糖、合成糖原及調(diào)節(jié)血糖的能力減弱,胰島素受體數(shù)量減少,而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水平異常升高,加劇了胰島素抵抗,為彌補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胰島B細胞代償性增加胰島素分泌,但其會逐漸衰竭而喪失功能[10-11]。本研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FPG、餐后2 h PG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伴有餐后高胰島素血癥,而胰島素敏感性卻顯著下降,存在胰島素抵抗。HbAlc檢測結果反映了患者8~12周內(nèi)血糖控制欠佳。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組間比較顯示,肝功能越差則糖代謝異常越顯著,隨肝硬化進展而加重,這與Chen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
肝臟是TC、TG代謝合成的重要場所,也是HDL-C來源場所之一,由肝臟卵磷脂膽固醇?;D移酶代謝,肝功能損傷時會導致LCAT合成不足[13]。此外肝功能損傷亦會導致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代謝產(chǎn)物LDL-C隨之減少[14]。本研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LDL-C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且隨著肝功能Child-Pugh分級而加重,但TC、TG、HDL-C水平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病例數(shù)目不足有關,今后可擴大病例數(shù)進一步觀察;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組間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肝功能損傷加重,TC、LDL-C呈現(xiàn)下降趨勢。
綜上所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現(xiàn)糖脂代謝異常,肝功能Child-Pugh分級越高則糖脂代謝異常越顯著,積極評估糖脂代謝情況有助于了解疾病進展及處理代謝相關并發(fā)癥,對治療和預后有積極的作用,有望進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