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結(jié)學,劉東,吳家清,蒙善東,申升,朱春麗,鄧庚國,馬娟,鄭克立(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器官移植科,廣東 廣州 510317)
自1981年Siegle提出紅細胞免疫之后,國內(nèi)外對此進行了廣泛研究,認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器官移植等免疫病理方面紅細胞免疫功能有其臨床價值。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期間腎移植圍術期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腎移植圍術期紅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探討。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首次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的腎移植受者資料,術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13例〔平均透析時間22(2~70)個月〕,腹膜透析12例〔平均透析時間25(4~72)個月〕,術后3個月內(nèi)使血肌酐維持在45~103 μmol/L,24 h排尿約1 800 ml,比重為1.010~1.040。移植組:B超檢查顯示移植腎體積、結(jié)構和血流均正常,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42.4±11.7)歲。對照組:同期健康體檢人員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 (49.8±15.5)歲。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免疫抑制治療方案:移植組采用三聯(lián)免疫抑制方案,應用激素+霉酚酸酯+環(huán)孢素A方案9例,應用激素+霉酚酸酯+他克莫司方案16例。健康對照組不服藥。
1.3 試劑和方法
1.3.1 紅細胞免疫功能測定:紅細胞C3b受體花環(huán)率(RBC-C3b receptor rosette rate,RCRR)、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huán)率(red cell immune complex wreath rate,RICR)、腫瘤紅細胞花環(huán)率(tumor red cell rosette,TRR)的測定依照郭峰方法[1]。每個紅細胞結(jié)出2個或2個以上酵母菌為花環(huán)試驗陽性,各自計算出花環(huán)結(jié)合率。
1.3.2 淋巴細胞亞群測定:使用熒光顯微鏡,收集外周血分離單個核細胞之后按常規(guī)進行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2]。測定成熟的T淋巴細胞(CD3)、輔助性T細胞 (CD4) 及抑制性T細胞(CD8)比例,計算CD4/CD8比值,試劑由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1.4 倫理學: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標準,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018-YZKWZ-013)。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經(jīng)方差齊性檢驗和正態(tài)性檢驗之后,組間比較采取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前RCRR、RICR、TRR較正常對照組低,術后呈下降趨勢,至第七天下降至最低,隨后逐步上升,至術后3個月基本恢復至術前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2.2 術前CD3、CD4、CD8與正對照組相比,稍有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CD3、CD4、CD8呈一過性下降,至第三天為最低,以后逐步恢復致術前水平(表2)。
2.3 CD35、CD58、CD59較正常對照組稍低,術后CD35呈下降趨勢,術后14 d降至最低,之后逐步恢復,術后3個月基本恢復正常,CD58、CD59術后稍有升高,術后3 d達高峰,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隨后逐步恢復至正常(表3)。
表1 兩組紅細胞免疫功能動態(tài)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紅細胞免疫功能動態(tài)變化比較(%,±s)
移植組 25 RCRR 13.71±3.20 13.12±2.89 12.28±3.12 13.35±2.45 13.56±2,54 13.60±2.36 RICR 6.25±2.12 6.03±2.45 5.89±2.76 6.13±2.41 6.17±2.24 6.30±2.10 TRR 45.12±7.50 43.69±8.45 43.20±9.23 44.08±8.56 45.06±8.21 45.20±7.32對照組 25 RCRR 15.60±2.56 15.55±2.31 15.48±2.68 15.59±2.56 15.61±2.62 16.01±2.76 RICR 7.67±2.03 7.48±2.13 7.75±2.09 7.71±2.01 7.59±2.05 7.66±2.21 TRR 46.27±7.89 46.23±7.54 46.30±7.54 46.40±7.68 46.57±7.25 46.34±7.76
表2 兩組T細胞亞群動態(tài)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T細胞亞群動態(tài)變化比較(%,±s)
移植組 25 CD3 750.17±25.80 712.12±24.45 721.87±25.12 735.12±24.98 745.45±25.23 754.89±42.79 CD4 488.20±24.67 424.90±23.47 435.23±23.45 436.12±23.12 438.25±24.67 486.12±24.38 CD8 221.50±12.90 198.43±12.67 210.42±12.89 218.10±12.54 220.23±12.65 222.75±12.89 CD4/CD8 2.20 2.14 2.07 2.00 1.99 2.18對照組 25 CD3 852.30±24.56 850..35±21.41 851.51±24.56 853.31±23.78 854.87±20.86 853.52±22.06 CD4 518.12±24.56 516.53±22.79 518.12±24.56 518.92±20.54 517.63±20.85 518.52±23.45 CD8 243.30±13.32 240.56±14.56 241.98±12.56 242.65±10.62 242.45±15.54 243.89±12.75 CD4/CD8 2.12 2.15 2.14 2.14 2.13 2.14
表3 兩組紅細胞CD35、CD58、CD59的表達比較(%,±s)
表3 兩組紅細胞CD35、CD58、CD59的表達比較(%,±s)
移植組 25 CD35 28.76±10.03 28.30±9.12 24.20±8.23 23.12±7.23 27.34±11.23 28.12±10.56 CD58 91.20±14.34 93.34±12.32 92.23±11.87 91.51±12.21 92.02±14.42 92.45±15.03 CD59 85.78±23.56 92.12±16.23 87.10±17.10 85.32±23.45 86.23±23.65 87.45±24.60對照組 25 CD35 35.23±3.45 35.32±3.35 35.41±3.18 36.01±3.21 35.68±3.45 35.76±4.58 CD58 92.89±8.59 91.76±8.45 91.96±8.63 92.89±7.86 93.02±7.50 93.23±6.89 CD59 113.32±13.62 112.21±12.98 112.26±14.26 114.12±12.54 114.22±13.52 114.54±14.12
腎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移植術后免疫功能失衡,則是導致移植器官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有效的調(diào)整腎移植受者免疫狀態(tài),是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的重要手段[3-4]。既往調(diào)整受者免疫狀態(tài)多集中于白細胞和淋巴細胞,近年來人們逐步注意到紅細胞免疫可能也參與其中,并且紅細朐免疫與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相互聯(lián)系。紅細胞占血液有形成分的99%以上,表面與胞質(zhì)中含有多種與免疫相關的分子(CD35、CD58、CR3、CD59、CD44),具有免疫黏附、促吞噬、抗原傳遞等各種免疫功能,并且參與調(diào)控T、B淋巴細胞免疫活性,構建了維持機體免疫平衡狀態(tài)的免疫細胞網(wǎng)絡是機體免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5]。
有研究表明[6]圍術期紅細胞免疫功能變化,不僅影響了紅細胞免疫黏附、促吞噬及抗原傳遞功能,同時也影響了淋巴細胞的活化,造成機體自身免疫調(diào)節(jié)紊亂,免疫反應平衡失調(diào),導致腎組織受損害。本文結(jié)果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RCRR、RICR及TRR較正常健康人群要低,存在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狀況,即使是血透患者其紅細胞膜免疫分子表達也無明顯改善,與既往研究相類似[7-8]。腎移植圍術期受者的RCRR、RICR、TRR較術前均有下降,于1周內(nèi)下降最明顯,其后逐步回升,于術后1個月左右回升至術前水平,但較正常健康人低。至術后3個月左右,隨著貧血改善、腎功能好轉(zhuǎn)及全身情況改善,RCRR、RICR、TRR等逐步恢復正常人水平。其發(fā)生可能與圍術期處理、手術中失血和術后抗排斥藥物的使用等多種因素有關,如何減少手術和圍手期處理對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需進一步研究。
既往研究顯示紅細胞通過其表面的多種免疫分子(CD58、CD59等)調(diào)控,指導白細胞的天然免疫與獲得性免疫。在移植腎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紅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會引起T、B淋巴細胞的功能也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變化[9-11],本研究顯示紅細胞表面CD35于術后14 d內(nèi)進行性下降,之后逐步恢復,至術后3個月尚未能恢復到術前水平。而CD58、CD59的表達在術后呈現(xiàn)一個先輕微上升,后逐步恢復正常的現(xiàn)象,圍術期無明顯下降趨勢,這可能與手術后機體形成許多免疫復合物,與紅細胞CD35表面的C3b結(jié)合,導致其低表達。而移植術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損傷,產(chǎn)生大量的炎性因子,造成機體的免疫應激狀態(tài)導致CD58、CD59的表達先升高后恢復。在紅細胞免疫功能變化同時,T、B淋巴細胞也呈現(xiàn)先下降,后逐步恢復過程,于術后3 d CD4、CD8下降最明顯,其后逐步上升,至術后3個月左右基本恢復正常水平,但其恢復的程度和水平與紅細胞免疫功能恢復并不平行,CD4、CD8的完全恢復較紅細胞免疫要慢,可能與術后免疫抑制劑的大量使用有關。
由此可見,在腎移植圍術期、紅細胞介導的天然免疫與T、B淋巴細胞介導的獲得性免疫均參與了腎臟移植的恢復過程,紅細胞免疫功能及T、B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與移植腎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可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