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芳
任何一件藝術品的誕生看似是剎那間的靈光一閃,但其實都包含著長時間的醞釀和“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當這些因素發(fā)生作用的時候,藝術品也就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
紫砂壺的誕生也符合這條規(guī)律,早在紫砂壺誕生之前,中國就已經(jīng)有陶瓷的茶壺了,而茶道文化也已經(jīng)在中國發(fā)展了較長的一段時間了。紫砂壺的誕生得益于紫砂泥的發(fā)現(xiàn),這種泥料是紫砂壺的關鍵,它不僅透氣性好且顏色多變,一進誕生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僅茶道愛好者將其視若珍寶,文人騷客們更是將紫砂壺變?yōu)橐环N精神理想的寄托,由此為紫砂壺增添文化特征,這一特征也成為紫砂壺藝術的關鍵內核,直到現(xiàn)在,人們選擇一件紫砂壺仍將文化性看的十分重要。
本文所要介紹的這件“萬木爭榮”紫砂壺是一件包含自然色彩和創(chuàng)新理念的藝術作品,在它的表層之下揭示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文化理念和手工藝人的個性,體現(xiàn)出紫砂壺藝術在繼承傳統(tǒng)之上所煥發(fā)的新的生命力。
此件紫砂壺是在傳統(tǒng)圓器造型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將正圓形壺身變?yōu)榘雸A形,底部平整寬大,與桌面等接觸面積大,較為平穩(wěn)。壺身由一條弧線勾勒出造型,弧度優(yōu)美,線條流暢舒展。這件壺的造型像一個圓圓的小樹墩,又像從海平面初生的太陽,頗具自然美。
《萬木爭榮》
紅潤的紫砂泥被燒制的十分光滑而又不失其紋理質感,較好的光澤度又為作品增添了一層光暈。在壺的表面上,有不規(guī)則的金色線紋裝飾,曲線流動自然,像是樹木上的脈絡,彰顯著它所承受過的風風雨雨。
壺嘴與壺把手都較為粗大,相比于壺身線條的舒緩,壺嘴與壺把手線條則較為堅毅、硬朗。二者都由樹木枝節(jié)進行裝飾,刻繪的枝節(jié)極為真實,從而使二者看上去棱角分明,在與壺身形成對比的同時,也凸顯出植物所具有的多重美感。
壺蓋為嵌入式,與壺身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半球形,并同樣有金色紋線裝飾。壺蓋上是造型奇特的壺鈕,其造型為不規(guī)則形狀,像一小段樹根,又像是樹樁上生出的菌類,但不管怎么說,都可看作是這件紫砂壺自然風采的一部分。
整件紫砂壺以樹樁、樹枝等為參考設計而成,通過對傳統(tǒng)造型的小改動而具有創(chuàng)新理念,在這種創(chuàng)新理念的支持下來展現(xiàn)自然風采,因而使整件紫砂壺雖體現(xiàn)出共性,又有十分飽滿且亮眼的個性特征。
“萬木爭榮”這一詞語描述的是樹木在春天競相生長所形成的欣欣向榮的樣子,引申指諸多美好的事物或是人才濟濟。樹木是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環(huán),比起其他植物,樹木有著更為旺盛的生命力,同時它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人們的生活中似乎少不了木材。手工藝人將此件紫砂壺塑造的極為溫和,恰似自然界中的樹木不計回報的為人類付出,它身上的紋路是風雨,更是人類活動的軌跡。手工藝人創(chuàng)造性的以金色紋路強調這一點,體現(xiàn)出手工藝人對于樹這種自然植物的看法和對于自然的深切關懷。
此件“萬木爭榮”紫砂壺包含著一個廣闊的自然,同時也包含著自然對于人類的哺育,人類對于自然的關懷,這才是它自然風采的全部。手工藝人并不是終日鉆研制壺技藝,而是要通過諸多的活動來獲得靈感和創(chuàng)新能力,感悟自然便是重要的一環(huán),只有真正與這“萬木”心意相同,去真實感受他們所處的位置,才能使這萬木“爭榮”。
結語:自然永遠是紫砂壺的重要主題之一。作為一件與泥土制成的工藝品,它與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茶道本就是一項安靜平和,超凡脫俗的活動,也與自然有著間接的聯(lián)系,因此紫砂壺的自然特色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聽過分析此件“萬木爭榮”紫砂壺藝術作品,我們不僅了解到它的自然風采和創(chuàng)新理念,更為重要的是參透二者如何結合起來,引領紫砂壺藝術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