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君妮
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一個極大的特點就是體現(xiàn)出強烈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氣質。這是一種必然的選擇。藝術品是生長于文化之上的,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后盾作為支撐,那么這件藝術品就不能禁得住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考驗。也就更談不上成為經典了。
紫砂壺是傳統(tǒng)手工藝品中文化氣息較強的一種。原因之一在于它與茶道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一種專供泡茶和茶道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茗器,紫砂壺一是要做到外表精致優(yōu)美,二則是要做到“有出處”,這個“有出處”便是指紫砂壺要有文化根基,不能只是元素的堆砌,要與茶道活動的氣質相符。手工藝人往往要在傳統(tǒng)積淀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看法,以自己的文化立場和審美角度來塑壺,才能打造出一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紫砂壺藝術品。
紫砂壺往往參考動植物造型塑造而成,具有強烈的仿生效果和自然效果。本文所選取的這件“吉象”紫砂壺是一件工藝精湛的光素作品,其造型將“象”的特征體現(xiàn)出來,靈動可愛,更重要的是其內部是由中國傳統(tǒng)的吉文化做支撐的,因而使整件作品變得更為深厚古樸,同時也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特征。
此件紫砂壺選擇了帶有雞眼的原礦泥燒制,其特點是表面紅潤,色彩均勻,光澤度適中。雞眼燒制后變?yōu)榻鹦侨鲇谧仙皦乇砻?,整件壺猶如燦爛星空,繁星閃爍,光彩照人。
壺身呈橢圓形,壺腹部分平滑寬闊,至底部微收,到底部形成底座。紫砂壺壺身就像龐大敦厚的象身一樣,踏實穩(wěn)重,溫和大氣。壺嘴從壺的一側伸出,線條流動彎曲,總體向上,雖然柔美但也是有棱有角,不難看出,這一部分的造型設計是仿造象鼻而制成。壺把手呈圓環(huán)狀,邊緣有棱角,與壺嘴相呼應,這樣的把手本是紫砂壺之中常見的,但由于此壺主題的不同,這一壺把手也就變得像寬大的象耳了,十分可愛。
壺身肩部平緩,并有一圈線紋做裝飾,以此來襯托壺頸,子母線交疊之上是梯形的壺蓋,邊緣走線清晰,端正精致,上承接圓形壺鈕,壺鈕較為特殊,似是從壺蓋上生長出的,且有均勻的棱紋分布進行裝飾,更為此壺增添莊嚴之感。
此件紫砂壺造型傳統(tǒng),光滑平整的湖面不見一點瑕疵,工藝精湛,且方圓相當,形成了圓中有方的特點。壺嘴與壺把手對于大象特征的體現(xiàn)則更為巧妙,由此使此壺形成了靈動包容的人藝術氣質。
“象”的發(fā)音在漢語中與“祥”相似,因此大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吉祥,福氣。而大象的脾氣也讓人們將它看作是忠厚老實與力量的象征。在佛教文化中,大象是由搖光之星生成的,能夠兆靈瑞。古佛即是乘著大象從天而降的,大象也是普賢菩薩的坐騎,可以預兆靈瑞。因此大象所承載的正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文化,象征著平安、如意、富貴。以象為原型塑造出的工藝品也就非常多了。而紫砂壺以其特性本來就體現(xiàn)著一種吉祥,在運用象的文化,這“吉象”紫砂壺也便是真的吉祥如意了。
中國吉文化是中華兒女在幾千年的勞動實踐中所形成的,這種求吉心理是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散的?!凹蟆弊仙皦匾约幕嘧ⅲ韵蟮耐庑螢樵煨?,凸顯出手工藝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對自然生物的關愛之情,也正是如此,“吉象”才能夠文化與情感兼具,才能成為一件獨特而美好的紫砂壺藝術作品。
結語:現(xiàn)在的中國雖然科技發(fā)展迅速,但諸如紫砂壺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品必須以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為依托才能夠傳承下去。紫砂壺藝術彰顯著中華兒女的聰明才智,彰顯著中華兒女對于國家民族文化的深深認同感,從這件“吉象”身上我們看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另一種形式,也看到了紫砂壺藝術的精美之處,它也能夠為以后的紫砂壺制作提供借鑒,在這樣代代相傳之中,紫砂壺才能長久地發(fā)展下去。
《吉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