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蘭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很多藝術(shù)創(chuàng)作在自然界中都具有一個明顯的原型,紫砂花貨的創(chuàng)作也同樣如此,在古代的中國,人們敬畏自然的同時也親近自然,在傳統(tǒng)文化中我們經(jīng)??梢哉业綄τ凇暗馈钡拿枋觯糯苏J為自然的終極就是各種不同的“道”,而這一點又跟古典時代對于整個世界的認識有關(guān),其中包含了諸如“天圓地方”“山高水長”等等的樸素理念,但這些都是從大的方向入手,是自然使人敬畏的一面。對于這一面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往往會帶來宏大、華麗、莊嚴等等的表象,與之相反,紫砂花貨的很多創(chuàng)作都是從細處著手,具體表現(xiàn)親近自然的一面,從人的生活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
作品“富貴玉蘭”壺就是以玉蘭花的造型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引入了玉蘭花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將之同紫砂壺結(jié)合起來。在古典文化環(huán)境中,玉蘭花代表著多種內(nèi)涵,古詩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贈君。”從這首詩的遣詞用句上我們就能夠感受到那種浪漫的芬芳,玉蘭花代表了回報恩情以及忠貞不渝的愛情。傳說中玉蘭三姐妹為了拯救他人化作了美麗的玉蘭花樹,不單唯美還令人感動,反映了一種生活中普遍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完美的向往。所以在歷代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中都有著玉蘭花的身影。自古常言“花開富貴”久而久之,純潔新芬的玉蘭花也成為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詞,最終衍化成了“富貴”二字,秉承玉蘭的美德,生活必將邁向富貴祥和,伴隨著花香甜美的芬芳。
所以在制作這把壺的時候主題十分明確,那就是終點要塑造出玉蘭花的清新、純潔以及隨之而來的芳香,讓人們賞壺如賞花,賞花如賞人。整件作品的壺身采用傳統(tǒng)的圓身鼓腹的經(jīng)典造型,將壺面作為承載玉蘭花的主體,以鮮香的花朵作為裝飾,將花的形象和壺的結(jié)構(gòu)相互融合,借用玉蘭花之美成就壺之美。在現(xiàn)實中,玉蘭花開時異常驚艷,滿樹花香,花葉舒展而飽滿,但花期短暫,但開放之時特別絢爛,代表一種一往無前的孤寒氣和決絕的孤勇優(yōu)雅而款款大方。所以在壺面上的貼塑具體描繪的就是玉蘭花盛開前和盛開后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在貼塑的時候,花朵順著枝條排布,越靠近枝頭,花苞越小,而在主干附近,花瓣舒展,鮮芬正艷,不同泥色的明暗對比有著相當強烈的場景呈現(xiàn)效果,就如同鏡頭的焦點與虛化的背景,而在花朵和花苞之間,將開未開之際的花色亦展示著自身的嬌嫩,而在整個壺面的下部,一片片花瓣安然飄落,鮮花盛放亦有凋零,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展示了整個花期的所有狀態(tài),而始終伴隨著這些花朵的,則是支撐它們的枝干,從壺把上延伸而來的枝干逐漸回歸,讓壺把顯得堅實而有力,這也是傳統(tǒng)花貨當中常見的塑造手法,從把根向壺面展開,從而拓展出其余沒有完全展示的玉蘭花樹。
除了壺面的貼塑裝飾以外,與壺把對應(yīng)的壺流帶有著與之對應(yīng)的硬朗,圓腹之上壺頸直升,同壺蓋組成了截蓋式樣,半圓形的壺蓋表面光圓素潤,在中心部位生長出蜿蜒穹壯的玉蘭枝鈕,并從這造型怪異的樹枝上延伸出同壺面一樣的玉蘭花,這既是對于蓋以及壺鈕的點綴,亦是在空間上對壺面的貼塑的一種呼應(yīng),倘若沒有這一步驟,那么壺面的玉蘭花貼塑就是單純的平面裝飾,如同繪畫的畫卷,只是偏居一偶的美景,是局部的放大,但當壺蓋上的玉蘭花鋪陳開來,上下呼應(yīng),整個壺身立刻就自成一片天地,在這里生長著散發(fā)陣陣清香的玉蘭花樹,它健康、向上、雀躍而高貴,是每個人生道路上向往的氣息,由此不單成功的塑造出了玉蘭花樹的形象,也彰顯了核心的主題思想。
結(jié)語:壺上的玉蘭花雖小,但其在精神世界散發(fā)出的花香卻陣陣襲來,這是一種由靜而動的文化表達,不單可以避免畫面過于僵硬,甚至能傳遞出更深層次的感覺,讓人在賞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趣味,愉悅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