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青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家庭教育是人生奠基性教育,對人的成人成才至關(guān)重要。生活是教育的起點和內(nèi)容,實踐是教育的基本特征,家庭生活實踐的開展是其他生活實踐的前提和基礎(chǔ),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補充與延伸。鑒于當下家庭教育的種種,筆者主張?zhí)剿鳂?gòu)建基于生活·實踐教育的家庭教育。
源于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的生活·實踐教育
從20世紀三十年代初起,陶行知指出傳統(tǒng)教育是一種“吃人教育”,一方面,“教學生自己吃自己”,讓他們死讀書,讀死書,以致“讀書死”;另一方面,“教學生吃別人”,教人勞心不勞力,這就表明了傳統(tǒng)教育是一種死的教育,割裂了生活、實踐與教育的聯(lián)系。因此,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學說”。他說:“人就是天天受教育,差不多從出世到老,與人生為始終的樣子。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學?你哪一天學不是生存呢?”他在這里已經(jīng)認識到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即教育。1926年,他又在《我們的信條》中明確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培植生活力?!贝送猓罱逃鲝?“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這是一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踐為基礎(chǔ)、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為目的、社會為學校的大教育。
為踐行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于1944年提出“育才二十三常能”,涵蓋了生活力、自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諸方面。自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旨歸都是使生活力的培植達到更好效果?!吧罴唇逃彼从吵鼋逃囊恍┮?guī)律性的東西,不僅在歷史上起到過積極作用,而且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因此,只要教育與生活、教學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的三個脫節(jié)還存在,生活教育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生活·實踐教育是對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起點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它最早發(fā)端于2003年周洪宇和鄒倫海等人開啟的“新陽光教育實驗”,歷經(jīng)了十余年的實踐摸索后逐漸成形。生活·實踐教育的教育學基礎(chǔ)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學說,哲學基礎(chǔ)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實踐是人們社會生活的本質(zhì)和認識活動的基礎(chǔ)。個體既通過實踐認識世界,又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生活·實踐教育理論的基本主張包括生命即成長、生活即學習、生存即共進、世界即學校,注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與合育的融合,培養(yǎng)具有生活力、學習力、自主力、合作力、創(chuàng)造力、實踐力的時代新人,目的在于通過生活和實踐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因而,需要在家庭中注重生活、實踐與教育三方面,以提高家庭成員的生活力、自主力和創(chuàng)造力。
生活·實踐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
(一)生活·實踐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的內(nèi)涵。
家庭教育是指在生活與實踐中實施的教育,能使人個性化。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指出:“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最早的、最基礎(chǔ)的、也是最重要的。”從幼年的經(jīng)驗習得,青年的情感解惑,中年的工作減壓,老年的孤獨消除等都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因此家庭教育是以家庭為教育場所的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式的交往實踐。家庭教育使得父母和子女能在家庭這個活生生的環(huán)境里潛移默化地接受對方知、情、意、行的熏陶,解放個性,給個體生命以自由,實現(xiàn)成人成才。
家庭教育是通過生活與實踐來實施的教育,能使人社會化。家庭教育是以家庭生活與實踐為教育途徑的教育。家庭生活是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起點,生活與實踐的交互能助力子女由“生物人”變?yōu)椤吧鐣恕?。家庭教育的實質(zhì),在于父母通過生活和實踐來影響子女,要求子女從個人生活與實踐轉(zhuǎn)向?qū)W校生活與實踐,并與社會對接,實現(xiàn)家國一體的轉(zhuǎn)化。同樣,子女可以通過生活與實踐來影響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使他們成為適應現(xiàn)代生活和未來需求的人。
家庭教育是為了生活與實踐而實施的教育,能使人多樣化。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說道:“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奔彝ソ逃淖罱K目標是要實現(xiàn)家庭成員自由全面的發(fā)展。家庭教育是多樣化的教育實踐,可以根據(jù)不同家庭成員的生活群體與實踐程度采取多樣的方法施教。這樣不僅能使個體獲得家庭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個體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力、自主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成為具有生活目標和實踐技能的人。
(二)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是輕視了家庭生活對子女的教育意義。突出表現(xiàn)為家庭生活的缺失、不足和單向。家庭生活的缺失對應忙碌型家長,他們無暇參與子女的成長,只能把教育的希望寄托給學校和教師,僅用物質(zhì)的富足來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忽略了使學生健康的成長需要健康的生活這一關(guān)鍵。家庭生活的不足對應盲目型家長,他們認識到了家庭生活的教育意義,但不知道如何開展,無法做到科學育人、生活育人和實踐育人。家庭生活的單向?qū)獧?quán)威性家長,他們只重視自身生活對子女的教育意義,輕忽了子女生活的教育意義。生活·實踐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的第一個核心概念就是生活,重視家庭生活對子女的成長意義,且這種生活是必需的、雙向的、有教育性的。
二是輕視了家庭實踐對子女的教育意義。突出表現(xiàn)為重腦力實踐,輕體力實踐;重言語說教,輕以身作則;重知識實踐,缺情感實踐。生活·實踐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的第二個核心概念就是實踐,這里的實踐首先是物質(zhì)資料的生產(chǎn)活動,包括體力實踐和腦力實踐兩方面。體力實踐是對學生身與心的雙重錘煉,是身、心的契合。其次指家長與子女的交往活動。家長通過具體實踐示范,將言傳和身教結(jié)合起來,引領(lǐng)子女學會認知和學會做事。最后指生命的活動。生活·實踐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尊重個體生命,重視情感溝通,最終指向?qū)W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
探索基于生活·實踐教育的家庭教育
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兩大問題根源在于脫離生活,脫離實踐?;谏睢嵺`教育的家庭教育能有效地解決這兩大問題,因此筆者主張?zhí)剿鳂?gòu)建基于生活·實踐教育的家庭教育,將生活、實踐與教育緊密融合在家庭這個大熔爐里。
(一)回歸生活,注重德、智、體、美、勞的有機融入。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指出:“過什么樣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樣的教育”“過康健的生活便是過康健的教育;過科學的生活便是受科學的教育;過勞動的生活便是受勞動的教育?!币源祟愅疲^家庭的生活便是受家庭的教育。家庭生活是人類最原始與最核心的教育場所。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回歸家庭生活?;谏睢嵺`教育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長一方面要為家庭成員建構(gòu)科學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注意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分階段地對兒童的生活進行具體指導,如0-3歲進行感知覺和動作的指導,3-5歲進行行為習慣的指導,5-10歲進行具體思維邏輯的指導,10-14歲進行抽象思維的指導。另一方面要在家庭生活中有機融入道德教育、智力教育、體育教育、美感教育、勞動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智育中心主義傾向,做到以德育來統(tǒng)領(lǐng)家庭教育,以智育來為家庭教育奠基,以體育來保障家庭教育,以美育來升華家庭教育,以勞育來實施和貫徹落實家庭教育。
(二)立足實踐,營造言傳身教、知行合一的優(yōu)良家風。
面向家庭生活的教育是人類最早存在的基本教育實踐活動。基于生活·實踐教育的家庭教育務必要立足實踐,以動態(tài)的、進步的、發(fā)展的實踐觀來指導家庭教育。這就要求家長既要從具體實踐中探索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挖掘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又要在具體實踐中驗證家庭教育方法和內(nèi)容的適用范圍,做到知行合一。正如陶行知所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痹诩彝ソ逃校议L一要注意自身言行,善于說理,用真情實感來感染和教育子女;二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身教與言教相結(jié)合,發(fā)揮親范效應,給孩子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三要善于反思,推陳出新,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法,滿足家庭成員多樣化實踐的需要。要做一分實踐,體認一分認識。體認一分認識,行一分實踐。
(三)凝聚共識,形成家、校、社協(xié)同推進的教育合力。
基于生活·實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一種面向家庭生活的實踐。但它不是一種簡單的生活實踐,其根本目的是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激發(fā)個體通過家庭生活與家庭實踐,實現(xiàn)家庭幸福。家庭教育是開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chǔ)。要使家庭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就必須凝聚家庭、學校、社會的共識,發(fā)揮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合力,共同培養(yǎng)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的完人。家庭中要發(fā)揮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作用,積極轉(zhuǎn)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教育素質(zhì)和教育能力;家長要自覺地融入學校、教師的生活和實踐中,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中,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實踐,從而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實踐指導,開發(fā)家庭教育家長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建立家長委員會、創(chuàng)建家長學校,搭建家校合作平臺,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促進家校一體化;社會和政府要提供多種軟硬件的家庭教育資源,如與高校組建家庭生活·實踐教育指導者隊伍,開設(shè)社區(qū)家庭教育宣傳專欄,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設(shè)備使遠方的家長能面對面地指導孩子的家庭生活與實踐,充分利用社區(qū)、村委會的力量,不落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
綜上所述,生活·實踐教育視域下的家庭教育要回歸生活,注重德智體美勞的有機融入,要立足實踐,營造言傳身教、知行合一的優(yōu)良家風。同時也要發(fā)揮家庭教育的教育性,凝聚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識,發(fā)揮教育合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通過構(gòu)建基于生活·實踐教育的家庭教育,來實現(xiàn)家庭生活、家庭實踐與家庭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家庭教育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