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視域下加強黨校思政課黨史教育,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提高黨性修養(yǎng)的需要。加強黨校思政課黨史教育的策略是:在內容上要注重黨史與思想政治理論的結合,在教學方法上注重靈活性和有效性,依托黨史教育基地、黨史親歷者開展教學活動,并注意解決融合性、全面性、現(xiàn)實性等問題。
【關鍵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校思政課;黨史教育;意義;策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十九大的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黨建理論獨具匠心的表達。為中國人民謀福祉并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致力于實現(xiàn)的重要目標,它推動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向前邁進。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歷史就是這種初心和使命的具體體現(xiàn),學習黨史能夠幫助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因此必須在思政課中加強黨史教育。
一、強化思政課中的黨史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黨史是一部廣大黨員干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奮斗的歷史,學習黨史可以讓新時期的黨員干部在精神上受到先輩的感染,在情感上得到感召。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視域下,強化思政課中的黨史教育是極其必要的。
1、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需要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中,對于黨史教育的重要性多次都做出了極為精到的表述并指出了中國革命歷史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黨校的思政課是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是進行黨史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思政課中更加深入的融入黨史教育的內容,讓學員能夠在思政課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史,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始終堅信不疑的初心和使命。并通過先輩感人至深的事跡激勵后進,積極投身于新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之中,最終使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得到進一步的貫徹和落實。
2、提高黨性修養(yǎng)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廣大黨員干部每時每刻都在經受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受到腐朽思想觀念的誘惑,有部分黨員干部在這種沖擊和誘惑之下漸漸迷失了方向,思想受到了腐蝕,理想信念發(fā)生了改變,漸漸忘記了中國共產黨人長久以來為之奮斗,做出犧牲的使命和初心,迷失了方向。貪污腐敗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黨性修養(yǎng)漸漸喪失。在黨校思政課中融入黨史教育的內容是幫助學員在各種不斷泛濫的社會思潮當中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進一步牢記和重拾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手段。通過黨史教育使廣大學員能從黨奮斗和發(fā)展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加強自身的修煉,提高黨性修養(yǎng)。
二、加強黨校思政課黨史教育的策略
黨校的思政課是學員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思政課中加強黨史教育需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做出合理的改變,采取正確的策略,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在內容上要注重黨史與思想政治理論的結合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我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理論對于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實踐可以反過來驗證理論。黨校的思政課如果脫離中國共產黨奮斗的具體實踐單純進行理論的講解,無疑是干癟的。中國共產黨奮斗的歷史實踐是構成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這些歷史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相結合進行講解,不但會使課程更加生動鮮活,變得有血有肉,同時還會大大增加理論的說服力。
例如,在講解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時,如果單純進行理論的講解就會使課程缺乏生動性。這時如果能夠結合黨史教育的內容,以共產黨人長期奮斗的歷史作為載體,不僅能夠使理論更加豐富,還能使學生能夠更加生動地感受到這種艱巨性。在中國共產黨人帶來中國人民進行革命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不僅受到了外來侵略者的阻撓,還受到本國軍閥和獨裁統(tǒng)治者的圍剿,同時黨自身的不成熟也使這種困難進一步增加。一度只能被迫通過萬里長征這種大范圍、長距離的轉移來保持有生力量和革命的火種,以尋求度過革命低潮的機會,等待革命高潮重新到來的時機。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雖然黨已經取得了領導權,并且?guī)ьI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會受到黨內左傾思想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走過了不少彎路,甚至面臨了嚴重的危機。無論是初期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還是后來帶領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有許許多多需要發(fā)揮智慧去克服的困難和跨越的難關,這些都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艱巨性是客觀存在、無法回避的。通過黨史教育,不僅讓廣大學員回顧了我黨奮斗的艱難歷史,讓新時期的黨員干部更加清楚為了實現(xiàn)初心和使命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做出的巨大犧牲。同時,也幫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課相關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了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視域下實現(xiàn)思政課與黨史教育的深入融合。
2、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視域下,加強思政課中的黨史教育不僅要在內容的安排上做出改變,同時在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上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用多種手段來提高黨史教育的效果。在黨史教育中,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通常較為單一,而且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參與感和存在感、主動性也不強,很容易出現(xiàn)左耳進右耳出,教學有效性差等問題。在黨史教育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革新,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和主動性,讓其主動地進行思考,在心中受到感召,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灌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重現(xiàn)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讓學員站在革命先輩的立場上進行抉擇。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員們重現(xiàn)革命先輩奮斗的經歷,讓學員更深入地參與到黨史的學習當中,設身處地的感受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惡劣處境,以及共產黨員身上高尚的革命精神。從而通過增加參與感來推動學員主動進行思考,主動接受黨的感召,主動接過革命先輩的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中國夢的實現(xiàn)作為自己的追求和信念。通過發(fā)展新的教學方法,使得黨史教育的手段更加豐富,黨史教育更加不拘一格、形式多樣,進而不斷提升黨史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3、依托黨史教育基地開展教學活動
中國共產黨奮斗的歷史不僅存在于歷史資料的描述當中,同時在現(xiàn)實中也有大量的見證者。其中大量存在著的革命紀念館、遺址、烈士陵園以及名人故居記載著我黨奮斗的歷史。在思政課黨史教育中,我們不應該將課堂局限在教室之內,而應該突破教室的限制,走入到黨史教育基地所營造的更加真實、具體的空間之中,通過探訪名人故居來了解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成長的軌跡;通過參觀革命紀念館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革命的方方面面;通過走進烈士陵園來與革命先烈進行近距離的精神交流,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的犧牲精神。在黨史教育中充分發(fā)揮黨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可以使黨史教育能夠在更加感人至深的環(huán)境下進行,使得黨史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對于黨史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通過黨史的親歷者來開展黨史教育
在新時期成長起來的黨員沒有經歷過黨在革命和建設初期的那段艱難的歷史,對于黨奮斗的歷史缺乏直接的、深刻的認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存在著大量的遺址、文字、圖片等黨史的見證者,同時還存在著一部分黨史的親歷者。在黨史教育中,我們應該積極發(fā)揮這些親歷者的作用,推動黨史教育水平的提高。通過邀請黨史的親歷者到思政課堂中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為學員提供一個全新的認識黨史的視角,使得黨史教育更加具體化。同時,也可以組織學員們拜訪黨史的親歷者,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和訪談。在這種深入的互動中使得黨史教育更加具有溫度,更加鮮活,最終黨史教育的有效性也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加強黨校思政課黨史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思政課中開展黨史教育是必要的,通過采取有效的策略可以是黨史教育的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也必須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注意講故事和講道理的融合
在黨史教育中,大量的歷史事實無疑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些大量存在的關于黨的奮斗歷史的故事是使黨史教育更加生動和豐富的重要材料。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正確把握講故事和講道理的關系,將二者深入融合起來。如果黨史教育中講道理過多,通篇都是理論知識,很容易就會陷入到說教之中,使得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興趣得不到進一步的激發(fā)。而故事雖然更加生動,也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借助于革命先輩鮮活的形象和曲折的經歷來調動學員們的學習激情。但是單純地講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歷史故事,而忽略故事背后體現(xiàn)出來的道理會影響到黨史教育的深刻性,不利于通過黨史教育來提高廣大學員思想政治理念和理想信念的提高。在黨史教育中,注意講故事與講道理的融合要求做到二者的平衡和有機結合。要通過黨史故事作為理論的重要載體,通過故事來引出道理,揭示道理。在黨史故事中注入理論知識,并通過故事來引導學員進行思考。同時也要通過理論和道理對于故事的主題進行總結和升華,提高故事的思想性和啟發(fā)性。從而找到講故事和講道理的平衡點,實現(xiàn)二者的深度融合,使黨史教育變得生動活潑的同時兼具思想性和啟發(fā)性。
2、注重黨史教育內容的全面性
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奮斗和成長的歷史,在成長中既有成就,也有挫折和失敗。黨史教育在內容上應該是全面的,既應該包含著成功的經驗,也應該包含著失敗的教訓。要避免片面的黨史教育就不能夠在內容上回避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與失敗、黨史人物在歷史上所出現(xiàn)的過失和犯下的錯誤。從而正確處理成就和問題、經驗和教訓,功與過的問題。
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黨在歷史上所取得的成就來不斷增強學員對于黨的信心,使其理想信念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從而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謹記共產黨人的使命。通過黨史上的光輝事跡讓廣大學員正確看待當前的挫折和困難,明白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具有長期性的和艱巨性,但是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最終的勝利必將屬于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
另一方面,也必須讓學員們直面黨史上的失敗和過失,而不是在黨史教育中避開這些內容。首先,在黨史教育中必須勇于承認失敗和過失,讓學員們明白在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初期失敗是必然要經歷的寶貴經驗,它能夠使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中國共產黨人變得更加成熟。其次,在此基礎上必須幫助學員正確分析黨史上歷次失敗的經歷和出現(xiàn)的過失。從而找到遭到失敗和出現(xiàn)過失的根源,并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最后,還要堅決糾正、引導學員們從黨史的失敗經驗中找到避免出現(xiàn)類似問題的辦法,從而幫助學員們在現(xiàn)實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避開這些問題。
進行全面的黨史教育要求我們必須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黨史中的光輝時刻,避免沾沾自喜。同時也不能刻意掩蓋和回避失敗的教訓,而要知恥而后勇,以這些失敗的歷史經驗為鏡來對照現(xiàn)實。
3、黨史教育要關注當下的現(xiàn)實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在一個更加開放的環(huán)境中,言論更加自由。身處其中的新一代黨員干部也不可避免會受到這個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開展黨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而更好地應對現(xiàn)實的沖擊。因此,黨史教育的開展不能夠僅僅將目光投入到過去的歷史中,而應該通過歷史來觀照現(xiàn)實。在黨史教育中,教師除了要關注于過去黨的歷史事實的講解以外,還必須結合現(xiàn)實的狀況,找到黨在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中有哪些經驗對于當前的建設是有重大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的。從而通過歷史經驗來啟發(fā)學員們找到應對現(xiàn)實的有效辦法。在革命的過程中,黨的成長和壯大一直以來都受到反動派的歪曲、丑化和誣陷,而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采取了有效地宣傳策略不僅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而且使黨不斷成長壯大,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同樣,在當今時代下,丑化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人物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也時有發(fā)生,無論雷鋒、狼牙山五壯士,還是邱少云等都受到了惡意的質疑和丑化。而前段時間更是出現(xiàn)了暴走漫畫無底線惡搞革命先烈葉挺的事件。在黨史教育中,我們應該積極進行回應,以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來回應這種行為,避免在隊伍中部分不堅定的黨員干部受到其影響。研究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現(xiàn)實,同樣開展黨史教育也是為了推動黨在新時期的發(fā)展,黨史教育必須關注現(xiàn)實。
四、結語
總之,黨史教育是廣大黨員干部教育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思政課中深入開展黨史教育才能使新時期的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中國夢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曉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視域下的思政課黨史教育[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8.4.
[2] 張建彬.黨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育人功能探析[J].傳承,2013.2.
[3] 方建.高校思政課講好黨史故事需要注意的幾對關系[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7.12.
【作者簡介】
陳學紅(1964—)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