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安
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對某種事物或活動容易產生興趣。如果引導得好,興趣會成為學習的動力。本著激發(fā)學生興趣這一問題的認識,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摸索出語文趣味教學五法,現(xiàn)作簡要闡述。
一、導入法
設計好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帶領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學生專心于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在鉆研課程標準、熟悉教材文本、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精心設計靈活有趣的導入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嘗試著歸納了三種:
1.故事導入
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往往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時用“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故事導入;在教學《醉翁亭記》時用安徽廣播電臺征集“美人澆美人蕉”下聯(lián)的故事導入。
2.矛盾導入
矛盾導入法是通過設置與學生認知相矛盾的情境導入新課的方法。而矛盾沖突容易激起學生強烈的探求欲望,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畫山繡水》時的導入:游客正在興致勃勃地觀賞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時,導游卻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著大煞風景的凄慘故事。相信大家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導游太不稱職??僧敶⑽拇蠹覘钏菲彤斄艘换剡@樣不稱職、招人嫌的導游。
3.設疑導入
設疑,就是運用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孔子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一旦對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必然會出現(xiàn)急切尋求解答的心理,求知欲望被激發(fā),學習熱情必然高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設疑的內容,設計好導入方案,達到設疑激趣的效果。例如朱自清《綠》的導入:朱自清先后兩次到梅雨潭游玩,第一次對梅雨潭的綠無動于衷,第二次卻驚詫不已,這思維還真有點與眾不同。
二、直觀法
學生都喜歡形象直觀的文學藝術形式。作為本身具有藝術性質的語文教學,如果充分利用直觀性的原則,就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直觀教學分為兩類:形象的直觀和抽象的直觀。前者指具體的教具、板書,特別是多媒體中的教學資源,后者指教學語言要通俗易懂,富有表現(xiàn)力。
語文教師不但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而且能以嫻熟的語言吸引學生領會所講授的內容,喚起學生的美感,激發(fā)學生興趣。最好善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比如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只要把“三人三心理、三答三語氣,三諫有三賞、三時三情況”介紹給學生,教師稍加點撥,便可清楚明白了。
三、質疑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目標明確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庇阡粝壬苍f:“讀書要能發(fā)現(xiàn),要能提出問題,探究疑難,否則,往往是蜻蜓點水,不甚了了,深入不下去?!笨赡壳按蠖嗾Z文教學是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為問而問,學生為答而答……這種被動的學習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毫無主體精神可言。
而質疑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愉悅課堂氛圍、和諧師生關系、彰顯民主精神。比如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出疑問:菲利普夫婦真的冷酷無情、無人性嗎?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經小組合作,學生結合文本,能找到相關語句作為論據,給予反駁。如,菲利普夫婦生活拮據,他們渴望提高生活質量,這無可厚非。況且,是于勒給了他們希望的肥皂泡。十年之后,由希望的頂峰墜入失望的深淵,逃避是正常的選擇。
由此可見:質疑法必然從不同的側面激趣,活躍氣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交流法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而中學生很容易感情用事,親其師則信其道。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親近他們,愛護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幫助他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當學生愿意把你當作朋友的時候,就自然喜歡你所教的學科,樂意接受你的教育和管理,從而在課堂上他們能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對于一些程度較差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對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面向全體,公平民主對待每一個學生才是教育的真諦。
師生課下交流是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在課堂上教師更應注意交流。課堂交流分為有聲交流和無聲交流兩種。有聲交流是指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包括提問、回答、質疑、討論等;無聲交流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動作、眼神、表情等反饋信息,并及時給予回應。特別是眼神的交流。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歡樂、驚奇、疑惑、受窘或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xiàn),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闭n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無聲的反饋,及時調整語速的快慢、內容的詳略、難度的深淺。要用動作、眼神、表情與學生進行暢快的交流,以此修正教學。
五、引申法
引申主要是把知識引向縱深發(fā)展,讓學生重新認識,得以深刻掌握知識點。恰當合理的引申,能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可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進取意識,并能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引申的方法主要有縱向引申、橫向引申、逆向引申。
1.縱向引申
縱向引申是指語文學科不同知識點間的綜合。包括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綜合??v向引申集中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已得到重視。
2.橫向引申
橫向引申是指對教學內容進行多角度的剖析,旨在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以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這個單元是小說單元,節(jié)選了四篇課文。其中《故鄉(xiāng)》刻畫了“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側重小說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敘述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因其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側重小說的“情節(jié)”;《在烈日和暴雨下》側重小說的“自然環(huán)境”;《多收了三五斗》剖析了“舊氈帽朋友”“豐收成災”的種種原因,側重小說的“社會環(huán)境”。
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正是小說的三大要素。若在這個單元教學之后增加一堂關于小說的引申課,肯定能促使學生對小說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逆向引申
逆向引申是在學生思考出現(xiàn)障礙時引導學生迅速轉到另一種思維中去,用不同的立場、角度和側面去思考。平時教學通常要求學生正確運用知識進行正向思維解決問題,這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定勢。而逆向引申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克服單向思維所造成的刻板與僵化。
例如,《多收了三五斗》這篇文章重在剖析“舊氈帽朋友”“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歸納不全。這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換個角度:米行壓價,“舊氈帽朋友”是否可以延時糶米、易地糶米、易行糶米或干脆不糶?四個小問題難度都不大,只要熟悉文本,答案躍然紙上。教學難點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