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鐘馗像”是任伯年人物畫作中頗具特色的一類,可謂其人物畫作中最為傳神、生動的形象。任伯年的鐘馗像多呈現(xiàn)剛強堅毅、英俊灑脫的態(tài)勢,這和他本人早年的從軍經(jīng)歷不無關聯(lián),再者他繼承家學,廣師求益,所作鐘馗像充滿著和諧,用墨濃淡相宜,顏色潤澤鮮活,創(chuàng)作出大家認為融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而又“雅俗共賞”的鐘馗作品。
關鍵詞:任伯年;鐘馗;藝術特色
一、與他人鐘馗像藝術特色比較
“鐘馗”作為一個傳奇的神話人物,他的故事不斷被人們傳唱、豐富,為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歷代的鐘馗畫題中,為人所熟識的有鐘馗醉酒、鐘馗捉鬼、鐘馗斬狐、鐘馗小妹、鐘馗迎福、文人鐘馗等等,這具有獨特審美品格的人物形象被歷代畫家賦予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吳道子、竇開、陳洪綬、黃慎、任伯年、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人在繪制鐘馗畫作上,彼此間有著承上啟下的巨大作用。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有詳細描述鐘馗畫像的起源,并且多為后世引述。唐玄宗夢醒圣體康復,與吳道子述夢中所見并讓其作鐘馗像,畫畢,皇帝贊嘆道:“是卿與朕同夢而,何肖若此哉?遂大加褒賞?!盵1]
眾所周知吳道子作為畫圣,對后世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畫鬼神形象方面當是鼻祖,所創(chuàng)形象詭異,焦墨為主,在此基礎上淡彩附著,整體風格簡約而有淡雅。民間年畫中驅(qū)邪納福的鐘馗即采納吳道子的“鐘馗像”為藍本,我們所見歷代有關鐘馗像的畫作以此為范本進行創(chuàng)作,多繪主題突出、畫面干凈的鐘馗像,任伯年鐘馗像的構圖布局也如是。
元人龔開,原本在南宋將領李庭芝麾下任職,宋末成為江南遺民文化圈的標桿人物,不僅不仕元朝,而且畫中落款只寫干支,不寫元朝年號。他所畫的鐘馗畫用來抒發(fā)自身所感所受,極具特色,有漫畫式意味。而他的鐘馗造型不同于前人的隨意繪畫,而是基于現(xiàn)實的人,先做人物畫,在此基礎上完成鐘馗畫像的人物結構。鐘馗的形象也不同于以往畫像中的豹頭環(huán)目,他創(chuàng)造了畫史中獨一無二、怪誕寫意的“墨妝”,臉部多采用不勾畫輪廓直接進行皴染的畫法,用留白凸出鐘馗的五官,與以往所畫的猙獰形象不同,竇開的鐘馗圖顯得十分憨直,并且整體視覺效果十分夸張。竇開想要表達的是畫鐘馗不能當作戲筆隨意畫,應當有一定的人物畫基礎,并且要有反諷和振聾發(fā)聵的警示世人某些深刻道理的意義。任伯年生于擅寫真術之家,也有從軍的人生經(jīng)歷,不少鐘馗畫像的主題都能表現(xiàn)出深刻的意蘊;但是任伯年不曾畫過長卷漫畫式的鐘馗畫,偏愛立軸和扇面,所表現(xiàn)出的是浩然正氣。
陳洪綬奉行著“寧拙毋巧、寧丑勿媚”的藝術信條,作為任伯年的師祖,他對任伯年影響極其大。陳洪綬所畫人物如鐘馗畫用筆金石韻味濃厚,將衣紋造型強調(diào)化整為散、變圓為方,轉(zhuǎn)折有力而又綿延,任伯年在繼承其繪畫形式筆法真諦的同時,將西洋藝術的精華融匯其中,畫面采用暈染相結合,使得具有質(zhì)感美,再者,任伯年的鐘馗畫多以民間藝術形式為根基,所畫的鐘馗形態(tài)各異、靈巧生動,裝飾意味也更加強烈。
爾后也有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人畫鐘馗畫,齊白石也是延續(xù)任伯年雅俗共賞的風格路線,相比任伯年的鐘馗其鐘馗畫更加充滿世俗情趣,縮脖,聳肩,醉態(tài)可掬,一團身體跟肉乎乎的臉蛋顯示得淋漓盡致。徐悲鴻極愛任伯年的作品,他認為任伯年是“仇十洲以后中國畫家第一人”“一代明星”[2]徐悲鴻也畫鐘馗像,希望借鐘馗手中的三尺龍泉斬盡天下的魑魅魍魎,他們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李可染的鐘馗畫的墨色濃重,在黑中留著漂亮的幾個留白,臉部用破墨法,線條用積點成線的顫筆,任伯年鐘馗畫與其在線條、墨色上有極大不同,易辨別。
二、任伯年鐘馗像的藝術特色
1858年左右,任伯年到上海謀生。初到上海,鮮為人知,得上海松江人胡公壽相助。介紹任伯年到古香室箋扇店畫扇謀生。任伯年積極學習,細致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斷地進行臨摹寫生,數(shù)年間名聲大噪。自身的勤奮加上古香室箋扇店的老板胡鐵梅、著名的裱畫商聽雨樓主吳文恂等等,為其宣傳,使得任伯年能夠立足在上海,他做人物畫像勾勒取神,不假渲染。為迎合市場需要,他畫大家喜聞樂見的鐘馗像,并融入自身的豪邁灑脫的情感,形成“雅俗共賞”的佳作。
在畫鐘馗人物造型時,堅持“若要畫中人有神,畫家先化畫中人”,他畫出人物的形象的同時也畫出生動的情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特定的人物的神情,夾雜著畫家自己的情感,使得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深受大家的喜愛。在鐘馗畫的設色與造型統(tǒng)一上,任伯年發(fā)揮了我國工筆畫的特長,極具示范性。所畫背景遠山近石、花草樹木都只抓住它們主要的特征,并使其規(guī)律化,極為單純,設色和造型保持一致,單純亮麗,加以渲染,不同于現(xiàn)實本色。
任伯年在古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技法,尤其在人物畫上重視形體結構,細描淡染,筆墨無幾卻飽含神情,充滿新穎,在任伯年的筆下至少出現(xiàn)二十多個絕無雷同的綽約多姿的鐘馗,他從不同的角度、側(cè)面去捕捉展示人物美,使得鐘馗這一人物形象彈性張力并俱。
參考文獻:
[1](宋)沈括.歷代筆記名著叢書——夢溪筆談[M].山東:齊魯書社,2007:53.
[2]竇產(chǎn)興編著.任伯年全集(共6卷)[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8.
作者簡介:馬程程(1994.7-),女,江蘇徐州,碩士研究生在讀,華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美術學美術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