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 馮曄
【關鍵詞】 課堂教學;等待;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07—0043—01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耐心和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jié)課上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這些時間會得到百倍的補償?!闭n堂中的等待是教師對學生無形的期待、支持和鼓勵,是讓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學習與質疑,也是對“生本資源”的高度重視。等待,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顯,也是教師從容心態(tài)的表現(xiàn);等待,是藝術,也代表著一種教學智慧。
一、等待讓組織教學更有效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抓好課前一分鐘,就為這節(jié)課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學生在課間充分釋放情感,情緒處在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在課間活動上,上課伊始,馬上展開教學則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因為學生從一種狀態(tài)過渡到另一種狀態(tài)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應當用一分鐘的時間組織教學,讓學生盡快從熱鬧的玩樂情緒轉入到積極的學習情緒中。在這一分鐘里,教師可以走上講臺,用專注的目光環(huán)視全體學生,用眼神查看每一個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用眼神提醒一些學生做好上課準備,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等待,從而靜下心來準備上課。在這一分鐘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深呼吸幾次,待心情平靜下來后開始上課。組織教學一分鐘用得得當,往往能收到“以靜制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等待讓新課導入更完美
以提問方式導入新課是教師常用的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新課的一些基本信息。此時,教師一定要耐心等待,因為一些看似簡單的提問,學生完全說出答案也并非易事,但如果教師耐心地等待引導,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終才能說出正確答案。盡管會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多費些時間,但卻非常值得,因為這不僅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了學生自己尋求答案的動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等待讓自主學習更高效
自主學習不單單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素養(yǎng)。一些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馬上要求學生作答,而由于問題本身的原因或學生的能力水平,在沒有充分思考的條件下,學生的回答大多答非所問,這樣的問題再精彩、再切合課堂教學,也是無效的問題。課堂上往往還會出現(xiàn)另外一種情況:教師提出問題后,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差錯或意見不一時,一些老師往往急于拋出正確的答案。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卡爾·羅杰斯說:“能夠影響一個人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發(fā)現(xiàn)并加以同化的知識。”學生在沒有經歷親手實踐體驗的無意識狀態(tài)下,所得的知識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時,應該耐心等待,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個反思交流的機會,在反思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斷被激活,經驗不斷被喚醒,在不斷沖突、碰撞中,自然會消除困惑,得出正確的答案。
四、等待讓討論交流更有趣
課堂中的討論交流是學生不斷思考與探索、質疑與釋疑、表達個人見解和提升個人經驗的過程,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罢胬碓睫q越明”,教師要設計具有一定難度并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究與討論時間。因此,教師要盡量避免過快地介入學生的爭論,耐心地當一個旁觀者,讓學生有足夠的討論時間,并尊重他們獨特的見解和真實的感受,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放得開,才會有精彩的爭論,才能達到學習互助、知識互補與成果共享的目的,體會到討論之趣與合作之樂。
五、等待讓主體地位更凸顯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由于每個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個性差異,他們的探究過程就會變得多姿多彩,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等一等”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生聽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講幾遍;提出問題后,留點時間給學生思考,別急著呈現(xiàn)標準答案;課堂不能只是優(yōu)等生展示的舞臺,也應是后進生探索、體驗的平臺……只有給每個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主宰”課堂進程,他們才能因發(fā)現(xiàn)而喜悅,課堂才能因生成而充實。
總之,課堂中的等待藝術,正是對學生主宰課堂的一種期望,一種鼓勵。多一些等待,學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經歷和體會,多一些對問題的深思熟慮,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提升。只要教師在課堂中恰如其分地掌握時機,恰到好處地運用等待策略,相信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因充滿靈動和活力而綻放無限精彩!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