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更好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鎮(zhèn)街黨校應發(fā)揮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向基層延伸、基層黨員干部接受系統(tǒng)教育培訓、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三個重要平臺”作用,堅持“黨校姓黨”,找準定位,系統(tǒng)謀劃;把握需求,努力創(chuàng)新內容方式;上下聯動,注重資源整合;健全機制,強化制度保障,實現黨員教育培訓的全覆蓋,打通服務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夯實黨在基層的戰(zhàn)斗堡壘。
關鍵詞:鎮(zhèn)(街)黨校;基層黨建;作用發(fā)揮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對基層黨校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們要站在全局和歷史的高度,深刻認識和把握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切實增強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鎮(zhèn)(街)黨校作為服務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平臺,要充分發(fā)揮服務聯系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群眾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要緊扣基層黨組織建設發(fā)展和群眾需求探索作用發(fā)揮途徑。為摸清花都區(qū)鎮(zhèn)(街)黨校建設情況,筆者通過走訪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廣州市花都區(qū)所轄六鎮(zhèn)四街黨校及相關干部、花都區(qū)188條村的書記(主任)和黨員群眾發(fā)放了526份問卷。本文擬通過實地調研和收集到的數據,對廣州市花都區(qū)鎮(zhèn)(街)黨校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作初淺探討。
一、花都區(qū)鎮(zhèn)(街)黨校建設情況及現狀
(一)基本情況
廣州市花都區(qū)位于廣州北大門,當前下轄新華、花城、秀全、新雅4個街道辦事處和花東、花山、梯面、獅嶺、赤坭、炭步6 鎮(zhèn),共188 個村(居)委。截至2018年末,全區(qū)黨員41672人,鎮(zhèn)(街)黨員27375人,農村黨員16588人,社區(qū)黨員5446人,兩新組織黨員3160(注:組織關系在花都)。為加強對農村干部、黨員的教育培訓,根據中共廣州市委的要求,花都區(qū)于20世紀九十年代始設鎮(zhèn)(街)黨校。具體要求有:配備固定教室,桌椅、檔案柜、多媒體設備等硬件設施,配置一定數量的圖書資源及有關黨報、黨刊,要求由分管黨建工作的副書記兼任校長,有專人管理學校的日常工作開展等。
(二)發(fā)展現狀
(1)基本建設較薄弱。部分鎮(zhèn)(街)黨校僅只有一塊牌子,多數沒有專門的校舍、辦公室、課室,掛牌的黨校教學活動場所,很少專屬,多與鎮(zhèn)(街)其他辦公室合署辦公,需要時是黨校辦公室。圖書資料室、課室、電子教學設備少有配備。另外,組織機構設置僅存于紅頭文件上,任命了校長、副校長等職務,黨委書記一般會兼任黨校的校長,一名黨委副書記兼任黨校副校長主抓工作,但只是掛名,他們日常工作繁雜,少有時間和精力來系統(tǒng)考慮黨校發(fā)展;至于固定師資隊伍、年度培訓計劃等更少顧及。鎮(zhèn)(街)黨校的這種生存狀況,致使村(居)黨員對鎮(zhèn)(街)黨校缺乏認同感,甚至不知道有鎮(zhèn)(街)黨校的存在。問卷顯示,知道所在鎮(zhèn)(街)有黨校的調查者只占41.1%,(其中知道具體位置的占39.9%,不知道具體位置的高達60.1%),認為沒有鎮(zhèn)(街)黨校的占42.6%,對鎮(zhèn)(街)有無黨校情況不清楚的16.3%。
(2)日常工作唯形式。從問卷分析中看到,占46.5%認為基層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黨員教育走形式、并且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約34.3%的認為還存有:基層黨組織重視不夠、重視短期集中性教育,經常性教育活動重視不夠、以老師講授為主,黨員被動受教育、教育內容單一、枯燥等;約19.2%認為現代信息傳媒在黨員教育中發(fā)揮作用不夠。
(3)作用發(fā)揮不充分。導致鎮(zhèn)(街)黨校作用發(fā)揮不充分,一是忽視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系統(tǒng)培訓。鎮(zhèn)(街)黨(工)委對鎮(zhèn)(街)黨校教育培訓村(居)黨員的主渠道作用認識不夠,認為基層黨員最重要的是抓社會生產的素質和能力、處理突發(fā)事件、綜治維穩(wěn)能力等,培訓中經常出現以業(yè)務知識代替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二是缺乏對培訓工作的系統(tǒng)安排。一些鎮(zhèn)(街)培訓在需要時臨時抽人撥資金搞突擊,完成上面規(guī)定的培訓任務,無視年度培訓計劃,無視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最終陷入鎮(zhèn)(街)黨校名存實亡,培訓虛化、形式化的惡性循環(huán)。調研中參加過鎮(zhèn)(街)黨校培訓的黨員僅占30.8%。
二、鎮(zhèn)(街)黨校應當發(fā)揮“三個重要平臺”的作用
鎮(zhèn)(街)黨校在基層黨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地位無可取代,目前,主要發(fā)揮好“三個重要平臺”的作用。
(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發(fā)表了許多重要論述,關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指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推進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治黨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程,要堅持不懈抓下去。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用黨章黨規(guī)規(guī)范黨員、干部言行,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引導全體黨員做合格黨員。鎮(zhèn)(街)黨校教育培訓,面對的是廣大村(居)基層黨員干部,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平臺,一定要在提高基層黨員干部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發(fā)揮主導作用。
(二)基層黨員干部接受系統(tǒng)教育培訓的重要平臺
鎮(zhèn)(街)的處級領導干部有條件到省、市、區(qū)級黨校接受教育培訓,科級黨員也有機會到區(qū)級黨校或者系統(tǒng)內接受培訓,但大多數無職黨員卻少有機會參加有計劃、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培訓。在調研座談和以往村(居)兩委干部培訓需求調研中,有不少黨員、群眾、致富能手、企業(yè)黨員提出:“作為黨員,我們從來沒有參加過黨校的學習”“希望有人能及時告訴我們黨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法規(guī)”、“讓我們掌握簡單實用的新型農業(yè)技術”等愿望和訴求。問卷顯示有72.2%希望能參加鎮(zhèn)(街)黨校培訓。讓鎮(zhèn)(街)黨校發(fā)揮作用,讓農村、社區(qū)、兩新組織,尤其是無職黨員能夠得到適時培訓。
(三)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時強調,“要建立和實行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制度。各級黨委要把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納入經常性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領導干部上講臺,一方面為他們強化學習、深入研究搭建了平臺。備課、授課的實踐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一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授課中的交流互動,可以密切干部與基層黨員群眾的關系,增進溝通,了解情況,更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共同推進轄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三、鎮(zhèn)(街)黨校發(fā)揮作用的基本思路
建設鎮(zhèn)(街)黨校,建議從制度化規(guī)范化著手,始終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積極研究和探索鎮(zhèn)(街)基層黨校的準確定位和運行模式,從機構設置、職能定位、培訓規(guī)劃、運行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設計,打通服務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一)找準定位,系統(tǒng)謀劃
突出黨校政治學校功能,把鎮(zhèn)(街)黨校辦成黨委領導下開展黨員教育的主陣地,辦成黨員干部開展思想理論教育的大熔爐,辦成集基層各類黨員教育資源為一體的高質量教學平臺。
(1)在機構設置上:一是重申各鎮(zhèn)(街)設立黨校,須固定場所,加掛鎮(zhèn)(街)黨校牌子。在機構人員配備上,設校長、常務副校長和教務長3職領導干部,校長一般由黨(工)委書記兼任,常務副校長由黨(工)委副書記或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兼任,教務長由組織人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并根據需要配備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負責黨校日常教育培訓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二是在各鎮(zhèn)(街)有條件的村(社區(qū))設立“新時代講堂”,作為黨校課堂的延伸。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面向群眾深入開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教育,努力把“新時代講堂”打造成為具有地方特色并在區(qū)內有影響力的學習品牌。
(2)在班次設置上:研究確定年度培訓班次、調訓對象和教學計劃,確保每名黨員每年到轄區(qū)黨校集中培訓不少于2天。根據工作和崗位需要,突出抓好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要根據農村忙閑的情況,調訓黨員干部,既能保證黨校常年教學不停,又能妥善安排時間。
(3)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黨校的教師以兼職為主、專職為輔,把思想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既要有政治理論方面的人才,又要有農村實用技術方面的專家??梢詮逆?zhèn)(街)班子、中小學教師、農業(yè)站(所)專業(yè)技術人員、鄉(xiāng)土專家、退休老干部、上級黨校中挑選聘請,配全配強師資隊伍。堅持開展“書記講黨課”活動,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帶頭到鎮(zhèn)(街)黨校為一線黨員講課,每年不少于1次。
(4)在培訓對象上:重點抓好轄區(qū)內農村、社區(qū)以及非公企業(yè)和“兩新”組織黨員的教育培訓。把“實現黨員培訓全覆蓋”作為鎮(zhèn)(街)黨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分類別,多形式、多渠道培訓。
(二)把握需求,努力創(chuàng)新內容方式
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主業(yè)主課,重點加強對所轄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
(1)在培訓內容上:調研中有超過69.1%的受調查者認為鎮(zhèn)街黨校應主要發(fā)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黨的最新理論宣傳普及、黨性錘煉、黨員教育、凝聚發(fā)揮黨員先鋒作用等功能。具體來說應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課程設置上要確保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在教學安排中不低于總課時的70%,其中黨性鍛煉不低于20%。結合鎮(zhèn)(街)黨(工)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確定出“政治理論+黨性鍛煉+實用技術”具有特色的專題,要重點關注農村農業(yè)農民問題,圍繞落實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農村發(fā)展、基層治理、農業(yè)生產現代化、農村惠民政策、黨風廉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等,達到針對性強、學習效果好的目的。
(2)在教學方式上:一是用簡明的主題,接地氣的語言,跳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用一些現代化的電子教學手段,多采取討論、研討等互動性強的教學形式來提高教學吸引力;二是要利用手機、互聯網技術,開發(fā)“微課公眾號”“微黨課”“網絡視頻”等教學方式;三是對年老體弱農村黨員,選派師資力量,送教上門。
(3)在培訓形式上:采用理論教學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形式,增強基層黨員干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定期開展各鎮(zhèn)(街)特色產業(yè)的知識講堂,把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實操性教學;進行省內外的紅色教育基地體驗式教學;進行先進地區(qū)產業(yè)示范基地考察等。
(三)上下聯動,注重資源整合
(1)區(qū)委相關部門要建立培訓協(xié)調會商機制。一是定期與區(qū)委黨校會同鎮(zhèn)(街)黨校研究確定需求調研、班次設計、教學計劃等事項,系統(tǒng)調配年度培訓工作;二是鎮(zhèn)(街)黨校要與省市區(qū)三級黨校體系互為補充,與各級各類黨員群眾講壇(中心)相互銜接,推進“黨校教學供給側改革”,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辦學新格局。
(2)區(qū)委黨校加強業(yè)務指導和師資共享。一是制定年度業(yè)務指導計劃、培訓清單以及辦學質量評估辦法,加大對鎮(zhèn)(街)黨校的業(yè)務指導力度,二是委派教師教務人員參與跟蹤各鎮(zhèn)(街)黨校培訓,實行項目負責制,推進鎮(zhèn)(街)黨校培訓實施。三是師資共享。在省、市、區(qū)三級黨校系統(tǒng)建立開放、兼容、共享的“師資庫”,也將區(qū)、鎮(zhèn)(街)有關部門領導干部、農村(社區(qū)、企業(yè))先模人物等納入“師資庫”,健全完善師資管理使用、考核評價、準入與退出制度,統(tǒng)籌調配師資,為鎮(zhèn)(街)黨校辦班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3)整合培訓資源。將新時代講堂、電教化遠程教育、農業(yè)實用技術培訓、甚至村(居)支部“三會一課”等加以整合,由鎮(zhèn)(街)黨校統(tǒng)一調配資源,讓黨校教育既能集中辦班培訓,又可到電教遠程教育學校、城市黨建基地、科技示范基地進行,加強各方資源共享,共同促進。
(四)健全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管校治校體制機制,為質量立校、從嚴治校提供制度保障。
(1)領導保障機制。突出各鎮(zhèn)(街)黨(工)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主體責任,把黨校工作納入鎮(zhèn)(街)黨(工)委中心工作部署,每年至少專題研究1次黨校工作。各級黨(工)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時間、精力、工作、責任“四個到位”,及時研究解決辦學辦校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2)辦學保障機制。鎮(zhèn)(街)黨(工)委落實辦學經費、培訓場所、人員配備,抓好組織管理工作,確保鎮(zhèn)(街)黨校能夠正常運行、發(fā)揮作用。特別是對辦學經費,由各級財政、黨費結合各自實際,使黨費重點向黨員教育培訓傾斜,按實際參訓人頭比例給予適當補貼,對黨委重視、建設規(guī)范、作用發(fā)揮較好的鎮(zhèn)(街)黨校實行以獎代補;對培訓場所,鎮(zhèn)(街)黨校堅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合理確定場所,配套教學設備。
(3)學風建設機制。制定鎮(zhèn)(街)黨校學員管理辦法,從嚴要求、從嚴管理,抓好學風校風建設,要把黨員干部參加黨校培訓情況納入述學述職的重要內容。組織部門要堅持在培訓中考察干部、識別干部,把黨員干部在黨校學習和表現情況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促進嚴以治學落到實處。
(4)責任考核機制。區(qū)委把各鎮(zhèn)(街)黨(工)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情況作為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把鎮(zhèn)(街)黨校建設分解為領導機構、教學場所、師資隊伍、教學設備等模塊,制定出每個模塊的詳細考核制度,每半年考核一次,嚴格執(zhí)行考核結果與鎮(zhèn)(街)績效考核掛鉤,形成合理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員教育和干部測評中心組織編寫黨員教育培訓100例[M].北京:黨建教育出版社,2017:145.
[2]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2015年12月14日.
[3] 全國黨校工作會議,2015.
[4] 永川區(qū)委黨校課題組.區(qū)縣黨校鎮(zhèn)街分校建設的路徑探索—以永川區(qū)委黨校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3(12).
[5] 趙光輝.關于加強鄉(xiāng)鎮(zhèn)黨校規(guī)范化建設的理性思考.人民網-理論頻道,2010年3月29日.
作者簡介:孫紅英(1972- ),女,湖南耒陽人,中共廣州市花都區(qū)委黨校教務室主任,碩士,行政管理學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