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琴,田祥宇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山西太原030006)
內涵式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主題,從黨的十八大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到十九大提出“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內涵式發(fā)展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使命。2018年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陳寶生部長在會上做了題為“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講話,會議的召開再次彰顯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提高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性。在高校發(fā)展的新形勢下,教學管理作為維護高校正常教學秩序、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促進高校內涵式發(fā)展的基本途徑與重要保障,進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級學院是高校重要的組織機構,是教學科研的基本單位,也是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承擔主體,高校各項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二級學院來進行。在校、院兩級教學管理體制下,教學管理工作由學校和學院共同完成,學院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基礎和支撐。隨著高校內部治理改革的推進,高校管理權限下放,重心下移,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工作日趨復雜,學院的教學管理效能直接影響到學校各項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整體辦學質量的提高。
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團隊是高校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基層組織者和實施者。團隊的個人素養(yǎng)、業(yè)務水平、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對教學管理績效具有直接影響。當今時代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時代,任何事業(yè)的成功都是團隊的成功,而團隊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xiàn)高效。因此,加強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建設,優(yōu)化二級學院教學管理隊伍,打造滿足高校內涵式發(fā)展要求的高效教學管理團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世紀初,團隊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工作模式被逐步引入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目前關于團隊的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由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 P Robbins,1994)提出的,“團隊是指一種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xié)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與一般團隊相比,高效團隊是指目標明確、團隊成員在有效的領導下相互信任、溝通良好、積極協(xié)同工作,任務完成后效果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相比一般團隊更高的團隊。斯蒂芬·P·羅賓斯(1994)認為[1],高效團隊應具有八個基本特征,即明確的目標、相關的技能、相互間的信任、共同的語言、良好的溝通、談判的技能、合適的領導、內部與外部的支持。由此,判斷一個團隊是否高效的標準在于:團隊發(fā)展目標是否明確;團隊成員之間是否協(xié)作互信,良好溝通;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否充分調動;團隊是否具有有效的領導;團隊完成任務前后對比,效果是否顯著增加。
高校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團隊是由二級學院少數(shù)特定人員組成的,為了完成學校、學院教學管理的目標和任務,相互協(xié)作,結合教學管理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對學校、學院各項教學活動進行計劃、決策、組織、調節(jié)、監(jiān)督和反饋,對各項教學工作進行管理、服務與協(xié)調。高校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團隊是由二級學院從事本科教學管理工作的人員組成的隊伍,主要包括二級學院院長、教學副院長、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等[2]。
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要素構成包括五個方面。(1)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目標。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學校、學院教學管理的總體要求,制訂、落實教育教學規(guī)章制度,制訂、實施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組織安排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資源的管理與調配,維護日常的教學秩序,做好學院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輔助管理等各項教學管理工作,完成各項教學管理任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2)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人員。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由不同崗位的人員所組成,他們分工明確,各具所長,通力協(xié)作,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yè)素養(yǎng)技能、科學管理知識、豐富的管理經驗及先進的管理手段。人員是構成團隊的核心要素。(3)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結構。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具有一定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構、氣質結構、角色分工和權限分配。(4)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規(guī)則。為了實現(xiàn)團隊目標,團隊擁有一套計劃、組織、執(zhí)行、監(jiān)督、協(xié)調和激勵的規(guī)章制度,團隊的組織運行都依靠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從而保障團隊目標的實現(xiàn)。(5)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文化。團隊文化有助于團隊成員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信念和目標,促使團隊成員對團隊有高度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彼此信任,相互溝通,從而使團隊的合作度更高。
二級學院高效教學管理團隊應具備六個基本特征。(1)清晰的目標是前提。目標是高效團隊創(chuàng)建的根本,任何團隊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目標基礎之上,離開了目標,團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標就是保證學院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團隊的每個成員對于這一目標都有清晰的理解和一致的認同,并且致力于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和任務的完成。(2)明確的權責分工是基礎。二級學院高效教學管理團隊是由具有不同技能、專長、知識和經驗的人員組成的整體,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明確的崗位職責及權限賦予,這是高效教學管理團隊運行的基礎。(3)良好的溝通與協(xié)作是靈魂。良好的溝通與協(xié)作對高效團隊至關重要,高效的教學管理團隊,團隊成員之間能夠相互信賴,愿意公開自己的想法和信息。對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坦誠溝通,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大膽提出可能引發(fā)爭議和沖突的觀點,給他人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能正確對待并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評。團隊成員之間彼此信任,在各自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能夠互幫互助,相互協(xié)作,發(fā)揮各自所長,提高教學管理的績效。(4)卓越的領導和有效的激勵是關鍵。高效的教學管理團隊應具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和卓越的領導。領導者是團隊的核心,對團隊成員和團隊氛圍具有重大影響。一個團隊能否取得高績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自身的人格、才干、膽識和能力,以及能否身先士卒,與員工坦誠相待、榮辱與共。有效的領導和激勵能夠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舞團隊的士氣,增強團隊的凝聚力。(5)和諧的內外部環(huán)境是保障。和諧的內外部環(huán)境是二級學院高效教學管理團隊的主要特征之一。對內,團隊成員關系融洽,和諧相處;對外,團隊能得到學校及相關各方在制度、資源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擁有和諧的內外部環(huán)境,是高效教學管理團隊的重要保障。(6)高度的創(chuàng)新是動力。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動力,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只有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教學管理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教學管理注入新活力,富有創(chuàng)造力,才能不斷取得高績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工作的專業(yè)化和復雜性不斷增強,對教學管理團隊的要求也愈來愈高。目前,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重科研輕教學,重教學輕管理”,是當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高校對科研、教學的重視程度遠大于教學管理。許多高校都成立有專門的教學團隊、科研團隊,并且都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資金支持,但對教學管理團隊尤其是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團隊卻不夠重視。
首先,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理念薄弱。教學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和服務的雙重性,在當前“管理即服務”的理念下,教學管理工作的功能進一步加強。二級學院位于學校的前沿陣地,是聯(lián)結學校和師生的橋梁,也是學校各項教學活動的直接實施者和操作者,在學校教學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一些高校,對學院教學管理不夠重視,學院教學管理工作更多地依賴于學校的教學管理來進行,許多時候只是對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上傳下達和簡單重復。學院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不具備科學的教學管理手段和方法。有些領導對學院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教學管理只是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會做”,忽略了隨著高校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工作范圍的推廣、內容的寬泛、難度的提高、任務的加重和責任的增強對教學管理人員提出的新要求,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學管理乃至整個本科教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受重視程度不夠。教學管理團隊中專職的教學管理人員,如教學秘書,在高校的地位遠不及其它崗位人員。雖然大家對于教學秘書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辛勞都比較認可,卻難以落到實處,給予實質性體現(xiàn)。兼職的教學管理人員,如教研室主任等,承擔教學管理工作往往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仇金,2016)[3]。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建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嚴重影響了團隊成員進行教學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由于教學管理工作的瑣碎繁雜,任務重、要求高、責任大,而工作業(yè)績又無法量化,難以看到具體直接的成果,使得團隊成員很難有成就感。此外,學校各方面的政策都沒有相應的優(yōu)惠待遇,在工資薪酬、職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缺少必要保障,付出與所得相對失衡,極大地降低了教學管理崗位的吸引力,隊伍不穩(wěn)定,人員流動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建設和效能的發(fā)揮。
一支高效的教學管理團隊,需要合理調配團隊成員的角色分工。合理的角色分工,可以充分發(fā)揮團隊成員的個人優(yōu)勢,實現(xiàn)不同角色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使團隊更趨和諧、高效,而不合理的角色分工,則可能使團隊效率低下。當前,學院教學管理團隊通常只關注團隊成員的崗位分工與技能角色,而忽視了團隊角色分工的重要性,難以充分實現(xiàn)團隊成員之間的技能互補。此外,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在年齡、學歷、專業(yè)、技能等方面,組成結構往往不盡合理。團隊成員中,有的專業(yè)知識豐富,但是管理知識匱乏,管理能力不足;有的學歷高,有工作熱情,但缺少工作與管理經驗;有的雖有一定的管理經驗,但不熟悉教學管理的規(guī)律和特點,不了解對應的學科和專業(yè);有的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管理經驗,但工作缺乏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不足。如果團隊不能有效地進行角色分工和技能整合,則將極大地影響團隊的效能。
教學管理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還要具有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寫作表達能力、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然而,受傳統(tǒng)觀念和認識的影響,不少人認為教學管理工作只是簡單的操作過程,教學管理人員只需按章辦事,照搬照做,因而在人才選拔和培訓方面不予重視,使得基層教學管理人員來源較為復雜。例如,在當前高校加大力度引進人才、大力打造科研隊伍的情況下,許多高校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解決家屬安置問題,致使許多不懂高等教育管理和高校工作特點的人員進入教學管理隊伍。一方面,由于沒有相應的正式編制,導致其工作積極性、責任性不高;另一方面,這些人員的業(yè)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很難保證。加之教學管理團隊培訓投入不足,缺少學習、進修等后續(xù)培養(yǎng)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學管理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
高效團隊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高績效,就是能產生“1+1>2”的高成效。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yè)績,強調協(xié)同工作。目前,學院教學管理團隊中,團隊觀念淡薄,合作意識差,團隊結合不夠緊密,缺乏有效的溝通協(xié)作。團隊成員一般只是力求完成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本職工作,缺乏參與團隊活動的熱情,配合不夠默契,甚至還存在一些不良競爭,缺乏相互信任。信息溝通不暢,團隊凝聚力不高,難于形成齊心協(xié)力、合作互助、和諧寬松的工作氛圍,使得團隊合作無法向深層次展開,對團隊的總體績效產生了不良影響。
高校內涵式發(fā)展是相對于以數(shù)量增長和規(guī)模擴張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發(fā)展而言的,它是通過內部深入改革,挖掘潛力,追求質量和效益提升的一種發(fā)展形式(別敦榮,2016)[4]。新形勢下,高校應順應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潮流,根據內涵式發(fā)展對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發(fā)展提出的高要求,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建設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實力增強的高效教學管理團隊,促進高校實現(xiàn)內涵式發(fā)展。
天鵝、兔子和烏龜共拉一輛車,天鵝拼命往天上拉,兔子使勁往前面拉,烏龜則用盡全力往水里拉,不管它們怎么用力,車就是拉不動。這則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赂嬖V我們: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和方向,任憑團隊成員怎樣努力,終將一事無成。由于成員個體的需求、價值觀、動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要使一個團隊實現(xiàn)高效運作,就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愿景。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它能把人的需要轉變?yōu)閯訖C,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修正和調整,促使目標的實現(xiàn)。目標設置通過目標效應反饋、目標承諾、目標特點、組織文化、自我敏感度和個人目標進而影響到團隊的績效,明確的目標更有助于團隊績效的提高[5]。二級學院高效教學管理團隊的建設,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設定清晰的團隊目標,將其作為團隊成員努力的方向和團隊工作開展的指引,并將團隊整體目標量化分解到教學副院長、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等每個成員身上,使每個成員各自承擔相應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根本目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團隊成員要對這一整體目標有深刻的一致性的理解和認同,要對自己和其他成員的工作職責和任務了然于胸,并盡可能使自己的個人愿景和團隊的整體目標保持一致,在推動團隊績效的同時也使個人從中獲益,增強自身的滿意度,從而愿意為團隊目標的實現(xiàn)努力奉獻。
高校應以內涵式發(fā)展為契機,重新認識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重要作用,加強對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建設的重視。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在《第一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6]:“教學管理并不僅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雙重職能的一門科學,是一門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的學問”。學校和學院各級領導要從思想上重視對二級學院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充分認識提高教學管理團隊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把教學管理團隊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增強團隊意識,強化團隊管理理念,制定出臺關于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建設的詳盡發(fā)展規(guī)劃,給予團隊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完善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切實提高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的地位和待遇。美國哈佛商學院詹姆斯教授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受到激勵,就會發(fā)揮其全部潛能的80%,相反,則其潛能只能發(fā)揮20%??梢?,激勵對于團隊效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國行為科學家波特(Porter)和勞勒(Lawler)提出了綜合型激勵模式,把激勵過程看作是個體內部條件、外部刺激、行為表現(xiàn)和行為結果相互作用的統(tǒng)一過程。他們指出,人們對工作的滿意度依賴于其獲得的獎勵同期望結果的一致性。如果激勵等于或者大于其期望所獲得的結果,則個體會感到滿足;如果激勵和工作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減弱,則會喪失信心和熱情。學校和學院應充分考慮教學管理團隊成員需求的多樣性,注重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對業(yè)務精、能力強、成績突出的教學管理人員給予先進評選、培訓進修、職稱晉級、職務晉升等方面的政策傾斜,拓寬教學管理人員的發(fā)展渠道和晉升渠道。第三,要營造有利于教學管理人員成長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的良好氛圍,提高團隊吸引力,穩(wěn)定學院教學管理隊伍,讓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加入教學管理團隊。
教學管理團隊結構指的是構成教學管理團隊的成員的組成成分,即團隊成員的年齡結構、專業(yè)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氣質結構等,團隊是這些結構組成的動態(tài)有機結合體。學院教學管理團隊效能的發(fā)揮,需要不同年齡、知識、氣質和能力的成員的優(yōu)化組合,需要構建合理的團隊結構。
1.嚴格團隊成員的選拔聘用。在選拔聘用教學管理團隊成員時,應充分考慮崗位需求、工作特點及職責要求,根據年齡、專業(yè)、能力、氣質等安排能勝任的人員入崗。一般而言,年齡大小與個人能力、經驗有直接關系,并不是所有崗位都適合年輕成員。團隊應結合工作職位對年齡大小的要求,根據成員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工作體能負荷等因素選拔團隊成員,在年齡結構上注意老、中、青的有效組合。再比如,氣質是人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動作所具有的動力特征,不同的工作崗位對氣質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工作往往需要幾種不同氣質類型的成員協(xié)同完成,團隊要考慮適宜的氣質結構,以發(fā)揮團隊成員各自的優(yōu)勢和彼此互補的作用。
2.明確角色分工,實現(xiàn)技能互補。根據梅雷迪思·貝爾賓(MeredithR·Belbin)的團隊角色理論,一支結構合理的團隊應由協(xié)調者、推進者、執(zhí)行者、智多星、外交家、監(jiān)督者、凝聚者、完善者、專家九種角色組成。協(xié)調者個性沉穩(wěn),自信成熟,對團隊目標和整體動態(tài)把握良好,擅長發(fā)揮團隊潛力,是團隊的領袖。推進者有高度的工作熱情,工作效率高,遇到困難善于找到解決辦法。執(zhí)行者嚴格自律,工作勤奮,務實可靠,處理工作富有條理。智多星有個性,富有想象力,知識面廣,對工作善于提出新觀點。外交家擅長利用各種資源,引入外部信息。凝聚者善于調和各種人際關系,減少團隊分歧,促進團隊合作。監(jiān)督者嚴肅認真,工作思慮周全,善于權衡利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有很強的批判能力。完善者認真勤奮,有緊迫感,擅長檢查工作中的紕漏,確保工作結果盡善盡美。專家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在關鍵知識領域經驗豐富。在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雙重角色,即職能角色和團隊角色。職能角色是由個體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所決定的,是工作任務賦予個體的角色。團隊角色是由個體的氣質、性格決定的,是個體之間交互作用時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劉加順,王本濤2012)[7]。一個團隊成員可對應多個團隊角色,一個團隊角色也可由多個成員擔當。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可參考團隊角色模型的理論框架,根據九種團隊角色的主要特征,教學副院長、教研室主任、教學秘書等在職能分工的基礎上,要清楚地了解團隊要求其扮演的團隊角色,明確各自在團隊中所處的位置和應盡的職責。例如,教學副院長在團隊中可能擔當協(xié)調者、外交家、監(jiān)督者等角色,而團隊的執(zhí)行者角色則可能由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共同擔當,如圖1所示。團隊要盡量做到角色齊全,用人所長、容人之短,尊重差異、優(yōu)勢互補,以實現(xiàn)團隊結構的動態(tài)平衡。
圖1 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團隊職能角色與團隊角色對照圖
1.構建學習型團隊。依據美國學者彼得·圣吉學習型組織理論,建立學習型團隊必須具備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tǒng)思考這五項要素。第一是自我超越。通過成員對自我愿望的深刻了解和對客觀現(xiàn)實的正確判斷,認識自身缺陷,不斷改進自我,實現(xiàn)自我提升。第二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包括心理素質、思維模式等,對個人的認知和行為等都會產生影響,成熟的心智可以使人客觀正確地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通過心智模式的改善,改進成員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方式和行動方式。第三是建立共同愿景,為團隊提供目標和動力。第四是團隊學習,通過集體討論,激發(fā)成員的想象力,發(fā)揮團隊的整體智慧。第五是系統(tǒng)思考。系統(tǒng)思考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只有借助系統(tǒng)思考,才能實現(xiàn)成員互動,整合團隊成員的個體力量和團隊的整體力量[8]。
學院教學管理團隊應該創(chuàng)建行之有效的學習機制,創(chuàng)造和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和機會,開創(chuàng)崗位進修、考察交流、培訓研討等多種學習途徑。同時,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終身學習的局面。根據從事教學管理工作必需具備的知識、素質和技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培訓計劃,確定學習內容,把學習落到實處,確保學習效果,并把學習成果運用于教學管理實踐,做到學以致用。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使教學管理人員與時俱進,掌握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教育教學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現(xiàn)代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及相關業(yè)務知識,提高團隊整體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2.“補短板”和“拉長板”并進。美國管理學家彼得的木桶定律認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最短的那塊。由此,教學管理團隊績效的取得,既取決于團隊中每個成員個體素質的高低,更受到團隊中較弱成員的素質和能力的影響。只要團隊里有一個員工的能力很弱,就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目標的實現(xiàn)。所以,在提高團隊整體素質和技能時,更要關注阻礙團隊強大的“短板”,注重對最薄弱員工的培訓和教育。
3.積極開展教學管理研究。加大院級教學管理團隊的投入,對團隊建設和學習設立單獨的經費預算,鼓勵教學管理人員積極開展教學管理研究,不斷總結教學管理經驗,探索教學管理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思路和方法,加強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和更新,提高教學管理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協(xié)作是團隊的靈魂,團隊協(xié)作能力對高效團隊至關重要。假設團隊總能力為E,團隊領導組織能力為a,團隊每個成員的個人平均能力為b,團隊成員人數(shù)為c,團隊協(xié)作能力為d,則團隊總能力E=a×bc×bc×......bc(共 d 個 bc)的乘積,可見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巨大作用。學院教學管理團隊要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
1.注重團隊情商管理。大量的研究表明,團隊情商對團隊績效具有重大影響。學院教學管理團隊要注重情商管理,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環(huán)境,建立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和諧的團隊人際關系。團隊領導在注重自身情商管理,使自身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情緒控制力的同時,要能有效地對團隊成員進行情感激勵,巧妙控制團隊成員的情緒,化解消除團隊沖突,鼓舞團隊士氣,使整個團隊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任務,提高團隊整體的績效水平。
2.保證溝通順暢。首先,信任是溝通的基礎。團隊成員之間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心無芥蒂、暢所欲言,進行積極的溝通協(xié)調。其次,團隊要建立多樣化、多形式的溝通渠道,消除溝通障礙,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良好溝通,提高團隊管理效率。
3.培養(yǎng)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對團隊具有導向、凝聚、激勵與控制功能,可以為團隊帶來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支高效的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必須要創(chuàng)建富有大局意識、協(xié)作意識和服務意識的團隊精神。學院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思想,熱愛團隊、信賴團隊、對團隊有歸屬感,加強協(xié)同合作,確保團隊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