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帕克
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向朋友抱怨和伴侶之間的問題,但他們卻覺得沒什么好擔心的?又或者你覺得朋友的新對象完全不適合,但他倆感情卻越來越好?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有兩種衡量方法會影響我們如何開始及經營一段關系。
一個方法是衡量我們對第一印象和合適度早期信號的重視程度,另一個則評估我們成功處理感情問題的幾率有多高,二者都被稱為關系中的內隱理論(因為人們不常談論)。人們潛意識里多多少少都認為自己相信真愛,但是卻很少公開談論,在開展新戀情時也意識不到它。
結合這兩種衡量方法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是否不想與伴侶討論問題、會不會在雞蛋里挑骨頭,會不會用“不告而別”的方式結束一段感情關系。這些隱性的態(tài)度差異也能解釋,為什么我們無法理解別人在愛情中的所作所為。
做做下列兩個測試,就能知道你的得分。
請在1~7之間選擇一個數(shù)字回答以下問題,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一段感情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彼此是否命中注定。
1.蕓蕓眾生中,一定會有適合我的人。
2.許多人會在婚姻中發(fā)現(xiàn)(而非建立)與伴侶深度的親密關系。
3.婚后彼此深愛著對方十分重要。
4.我只會與自己深愛的人結婚。
5.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對的人”。
6.我希望另一半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完美的人。
7.尋找完美伴侶的人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8.大多數(shù)婚姻失敗的原因是彼此沒有緣分在一起。
9.緣分在彼此遇見之前就存在了。
回答完問題后開始計分:先把第1、2、3、4、5、7、9和10題的得分相加。第6題和第8題則用數(shù)字8減去每一題的分數(shù),所得數(shù)字才是該題的最終得分。比如,你的答案是“6”,那么該題目算在總分里的最終得分就是2(8-6=2)。最后,將總分除以10得到平均分數(shù)。
請在1~7之間選擇一個數(shù)字回答以下問題,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1.一段感情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雙方努力經營的程度。
2.婚姻中,努力經營比緣分更重要。
3.感情關系里,愛是需要培養(yǎng)的(而不是命中注定的)。
4.如果人們愿意努力,大多數(shù)婚姻都能夠美滿。
5.我與大多數(shù)人結婚都會幸福,只要對方通情達理就行。
6.大多數(shù)婚姻失敗的原因是人們沒有努力經營。
7.對一個人的了解程度取決于彼此認識了多久。
8.隨便找個人結婚我也能心滿意足。
9.只有時間夠長才能真正了解你的伴侶。
計分方法:將每一題的得分相加后除以9。
這些問題都是美國伊利諾伊州奧羅拉大學的弗蘭尼克在關系理論問卷中所使用的,用以研究內隱理論、感情滿意度和關系維系時間的問題。弗蘭尼克用“靈魂伴侶”和“努力經營”來描述這兩組問題,也有研究人員用“命運”和“成長”來命名。
如果你被自己“靈魂伴侶”測試的高分嚇了一跳,弗蘭尼克會告訴你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人們總覺得自己是努力經營型,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人都崇尚‘靈魂伴侶。乍一聽這些理論,人們會對‘靈魂伴侶嗤之以鼻,認為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這不過是個名稱,我們可以換個說法來讓人們愿意認同這些關于浪漫的看法。西方文化力推人們接受這些看法,我們愿意相信也不足為奇?!?/p>
知道分數(shù)之后呢?關系告急時,相信感情需要努力經營的人會處理得更好。事實上,解決感情中的問題會讓關系更穩(wěn)固,相信感情需要努力經營的情侶表示,問題解決后兩人的感情不減反增。對于這些人而言,感情中出現(xiàn)些磕磕碰碰很有必要,能夠讓兩人集中精力去共同應對。投入越多,關系就越穩(wěn)固。面對這些小挑戰(zhàn),他們樂在其中。
因此,相信愛會成長的人會忽略彼此之間的不同。他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會磨合得越來越好,這也很值得去努力。
但相信命運的人則恰恰相反,有時后果很嚴重。尤其在關系剛剛確立的時候,出現(xiàn)問題可能就會導致分手,因為相信命運的人發(fā)現(xiàn)“完美的”靈魂伴侶原來并不完美。他們可能抱怨另一半“從來不是真的懂我”,又或者一點小瑕疵就“說明我們不合適”。弗蘭尼克發(fā)現(xiàn),即使匹配度已經很高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會十分狠心地來結束這段關系。相信真愛的人用“不告而別”的方式結束感情的概率更高,他們不與另一半聯(lián)系,直到對方放棄。可能覺得對方不是理想伴侶,關系并不值得經營,回應也沒什么用。“他們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瘪R里蘭圣瑪麗學院研究社交排斥的心理學家弗里德曼說,“如果你相信感情需要努力經營,那你可能更不能接受這種悄然離開的方式?!?/p>
對相信命運的人來說,如果某個問題沒有導致分手,并且仍然堅信自己覓得了真愛,那他們也許就會直接忽略這個問題。弗蘭尼克說:“他們對另一半更加寬容,盡力避免爭吵,因為他們要讓自己相信這個人就是靈魂伴侶?!边@種態(tài)度在處理小問題上有好處,“但如果對嚴重分歧也避而不談,那就是和不合適的人綁在了一起?!?/p>
后果可能極其嚴重。相信命運的人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對問題視而不見,他們會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都在一起這么久了我們一定很般配。
“我們發(fā)現(xiàn),相信命運的人與不合適的人交往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出現(xiàn)暴力,”弗蘭尼克說,“他們對出現(xiàn)問題的關系輕描淡寫,可能會給對方更長的時間。有些人可能早早看到了警告信號結束關系。也有人雖然不認為對方是對的人,但會出于經濟原因繼續(xù)在一起,他們的個性更加寬容,但也將他們置于危險的境地?!?/p>
對于浪漫的看法似乎是固定不變的,一旦相信命運就永遠相信命運。弗蘭尼克說:“這些看法在人們腦中根深蒂固。人到了二三十歲,性格就很穩(wěn)定了。與性格一樣,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很早就開始發(fā)展建立,孩子們會根據與周圍人的相處建立對人際關系的看法。”
但這兩種內隱理論并非相互排斥。弗里德曼說:“你可以既相信雙方共同努力能夠改善關系,也堅信在茫茫人海中能夠覓得真愛。很多人都相信愛會成長,我們也可以改變對這些看法的表述方式。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我們如何對待新的感情?!闭驗橄嘈艕矍榈拿\,才應該更妥善地結束一段關系,而不是悄然離去。面對問題時應該更努力地去解決,而不是視而不見。
人們總說,追尋真愛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但了解自己對感情的看法可能會幫助我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