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的教育中,教學的目標已經(jīng)逐漸轉變?yōu)榱伺囵B(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適應當今潮流的必然趨勢?!昂诵慕逃笔菍W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以及學生對于一些事情的思想品德認知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提現(xiàn)。一個人是否具有核心價值觀,關乎著其未來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核心素養(yǎng)的人才是現(xiàn)如今最重要的話題。在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觀念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應該有一定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達不到如今的要求。教學方法究竟該如何轉變,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轉變
一、 引言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形成獨立意識的主要陣地,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實施者。在課堂上,老師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的轉變究其根本是老師的轉變,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途徑側重于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小學生具有良好的適應學習能力,老師對于他們來說是最有信服度的群體。所以,從老師的教育方式入手,更有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二、 將“育人”放在首位
“教書育人”是一名老師的職責,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對于“教書”體現(xiàn)的更加明顯。老師更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學習好的學生更加容易受到老師的喜愛。小學語文的課堂不僅僅是簡單知識的教授,更應該傳授學生立德樹人的思想觀念。而當代的教育以培養(yǎng)素質人才為主,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是以識字組詞為主。更多的是硬性記憶,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都是靠背書。當學習中出現(xiàn)表達情感體會的題目,學生一般也是用句型的形式套用。對于那些感人的瞬間,以及美好的時刻都無法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沒有絲毫的用處。教學進度、學生成績成為老師最為關心的話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對于老師的講解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以至于后面再出現(xiàn)同樣的題目學生還是不會,這就產(chǎn)生了一種矛盾,老師認為已經(jīng)講過的知識仍然不會就是沒有認真聽講。在這種情形下,教育的理念與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南轅北轍。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應該更加注重小學生性格品性的培養(yǎng)。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團結有愛”“熱心助人”“學會分享”“集體榮譽感”等品質。將“育人”放在首位,教書、育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融入在骨子里。這樣的語文課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加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學會做人。
三、 課堂上更多的機會給學生
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傳統(tǒng)的教育中,課堂就是老師的主場,老師掌握著學習進度,控制著學生的思想,學生只能麻木地配合老師。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缺少積極性。很多時候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激情澎湃,而學生確毫無反應,或者是象征性地配合老師。這樣的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老師把他的理解、他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缺少了自己思考的環(huán)節(jié)。這就好像沒有過程只有結果的數(shù)學題一樣,不會得分。這樣的學習方法,枯燥乏味,又談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所以,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主動思考,并且發(fā)揮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文《小太陽》學習中,在傳統(tǒng)的讀課文分析文章內容結構的同時,應該將目光聚集在一個點上,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對于一個點進行學習。本文中的比喻句運用很多,所以,老師可以把本篇文章學習的修辭手法集中在比喻上。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用比喻句再寫一篇文章。用這種遷移練習的學習方法,學生對于一個問題反復聯(lián)系,并且可以有自己的獨特思考空間。老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機會,讓學生可以朗讀自己寫的內容,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小學生需要肯定,需要被尊重,無論其內容寫的是否合理,老師都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讓學生得到應有的尊重。
這樣,把學習從被動變?yōu)榱酥鲃?,學生能夠體會獨立思考的過程,比直接從老師那里獲取結果更加有挑戰(zhàn)性。從知識的學習變?yōu)榱四芰Φ奶魬?zhàn),素質培養(yǎng)自然而然就可以順利進行。
四、 合作學習
班級是一個整體,學生是構成整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在課堂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班集體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給學生一個交流合作的機會,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成績排名的競爭下,很多學生缺少了分享的觀念而過于自我,這種思想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很多時候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所以老師要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很多老師認為,學生在一起會出現(xiàn)嬉笑的現(xiàn)象,所以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更不利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小學生終究是十來歲的孩子,正是一個愛玩的年紀,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但是老師更應該看到學生在嬉笑以后認真思考、激烈討論的模樣,應該看這種合作的方式對于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否有一定的幫助。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免不了與人合作,所以在小學階段,老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核心素質的一種體現(xiàn)。
五、 結束語
小學生是希望,是未來,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未來發(fā)展是很重要的。小學階段是形成思想性格的階段,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尤為重要。這不僅僅是對于學生知識的傳授,更是要教學生如何去做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教育,這同樣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將一些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摒棄,學習新的教育模式。小學的語文課堂,一切以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為主,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表現(xiàn)自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作芳.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4).
[2]鄭巧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8).
[3]蔡璐.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習作課堂教學實踐[J].學子:理論版,2017(15).
作者簡介:
楊小蓮,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