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與探索,體現(xiàn)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實踐性是這門課程的關鍵之所在。農村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缺乏人力和物力資源,以及更廣泛的平臺。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因地制宜,在課程的實施上引進了農耕文化教育。因此本文主要對農村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一定的分析討論,希望能夠為后期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現(xiàn)狀;農耕文化
一、 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現(xiàn)狀
新課標指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本C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與探索,體現(xiàn)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鄧小平曾經講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碧招兄壬f:“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遍L期以來,當?shù)匦W綜合實踐活動相對滯后。學校沒有對這門課程引起足夠的重視,能夠提供活動的硬件設施更是嚴重匱乏,未能發(fā)揮好“回歸生活和社會”的作用,更不能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的教育真諦?;诖?,農村學校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就要處理好生活與課程的關系。以課程文化為引領,促使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化、校本化,落地生根。針對農村豐富的農耕文化基因,引進農耕文化,在學校開展農耕文化教育,設計切合學生實際需求與經驗相符的農耕文化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顯得十分必要。
二、 農村小學如何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一) 綜合實踐活動在校內生根發(fā)芽
學校和教師的職責就是將其主題與綜合實踐教學進行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感受農耕文化的熏陶,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的魅力。
首先,設計整體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以農耕文化為主題,讓校園充滿農耕文化氣息。建設“開心農場”,體驗種植、養(yǎng)護、觀察和采摘的樂趣。師生共同參與,建立農耕文化陳列室。收集歸類整理當?shù)貍鹘y(tǒng)農具和植物種子,并建立種子庫。其次,設計農耕文化課程體系。開發(fā)簡易農耕文化校本教材,促使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課程化。讀、認、畫、說、唱相結合,并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美術課進行古代農器具繪畫創(chuàng)作;數(shù)學課傳授如何用傳統(tǒng)的方法計算田畝與糧食等;體育課上感受家鄉(xiāng)傳統(tǒng)游戲項目;勞技課上在阡陌園里體驗農耕種植;科學課上在農耕文化探究中心制作微型家具,開展農作物研究觀察;音樂課上,傳唱農民勞動號子和田頭小調等;閱讀課上背誦相關的諺語、詩歌,感受勞動人民的艱辛和智慧。在農耕文化的熏陶中感受耕讀傳第的艱辛和不易。綜合實踐教育的基礎就是實踐和學習相結合。學生通過對農耕文化的學習,逐漸感受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開發(fā)評價,從校園、社區(qū)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課程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等進行評價。課程實施的評價,根據(jù)實施過程、路徑是否合理,實施策略是否科學等進行評價。師生發(fā)展的評價,重點評價教師課程開發(fā)意識、開發(fā)能力及課程的執(zhí)行力等;對學生圍繞農耕文化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判斷其是否具備善于學習、勇于探究、勤于勞動、愛國愛家等核心素養(yǎng)的新一代的農村孩子的品質。
(二) 綜合實踐活動在校外開花結果
綜合實踐活動的外延是家庭和社會。學校要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情趣的主題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家庭活動當中。比如組織開展“今天我當家庭小主人”的實踐教育活動?;顒忧敖處熆梢愿嬷议L,孩子需要做的一些具體事例。例如拖地、做飯、洗碗、澆花等活動。同時在設計實踐活動目標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考慮到學生的年紀、心智以及體力,使得其活動是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由于當前農村一般都會種田,因此學生在家可以由家長陪同去農田施肥、除草、觀摩植物、記錄植物的生長。通過這些活動,將會使得學生更加了解父母勞動的艱辛、糧食以及生活資源的來之不易,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促進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格。綜合實踐活動對小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部分的學生無法親口對家長的愛進行表述,此時就可以通過告家長書的形式,鼓勵孩子將其想要對家長說的話寫在告家長書中,使得家長與孩子之間都能夠感受到濃濃的親情,這也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向上。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教育之后,教師就應該及時和學生分享成長的快樂、體驗勞動的樂趣,并將之記錄在學生成長記錄袋中。讓他們從小懂得勞動并不是一件不光榮的事,而是人類成長進步所必需的技能。
三、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考
學校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是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目標的引領者,農耕文化核心課程是學生體驗實踐活動目標的靈魂和紐帶。家庭和社會是運用綜合實踐教育成果的檢驗場。實踐活動的過程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它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個人行為與群體要求協(xié)調起來。讓學生可以正確地認識與評價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溝通,形成團隊意識。學校要大力投入經費,提供更廣闊的實踐空間。教師在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過程中,應該注意盡可能地選擇身邊的人或事進行講述,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地受到綜合實踐教育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教師的自身素質得到較大的提升才能使得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增強。而當前小學的師資體系中極為缺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因此當?shù)氐慕逃块T應該考慮引進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由于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發(fā)展滯后,就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舉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充分接納每一個教師的意見,吸取廣大教師的智慧。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之間應該就其實際教學問題進行一定的探討,并且對好的教學方式一定要進行推廣。
四、 結束語
農村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xiàn)狀,給我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但是我們不能被困難打倒。要合理利用農村現(xiàn)有的資源,通過不斷探索、總結、反思,進一步完善教學策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更加行之有效,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一門真正服務于學生們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新課程遠程研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馬鵬瑞,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zhèn)扎子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