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關鍵詞人壽保險單 轉讓 受益人 權利優(yōu)先 保險金
保險的作用,在于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能夠從保險公司獲得一筆保險金,以保障生活或生產的正常進行。因此,保險金是否應該支付,以及向誰支付,一直是保險法上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人壽保險單的轉讓也涉及到這個問題,而且更為復雜。因為人壽保險單轉讓,涉及兩份合同,一份保險合同,一份轉讓合同,法律關系更是涉及轉讓人、受讓人、被保險人、保險人、受益人五方主體。就保險金請求權而言,依據保險合同約定,受益人享有保險金請求權;但從轉讓合同的角度觀察,受讓人買下人壽保險合同,本意也是獲得保險金,由此產生的問題是,一旦受益人與受讓人就保險金請求權發(fā)生爭議,誰應該受到優(yōu)先保護?我國《保險法》第34條僅解決了人壽保險單轉讓的合法性問題,而對于轉讓后保險金請求權該由誰來行使的問題,立法之相關規(guī)定付之闕如。因此,本文擬對該問題做一全面探討,以為未來立法修訂或司法解釋提供理論支持。
(一)人壽保險單轉讓的標的
人壽保險單轉讓的標的,即轉讓人轉讓的是什么,在理論界存有爭議。在英美法系國家,不涉及擔保的保險單轉讓,依據其轉讓標的,也有兩種情形,稱為轉讓“收款權”和轉讓“保險單”。前者指的是轉讓人在保險合同中,或者以單獨合同約定,將保險金請求權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除了享有保險金請求權,并無其他權利,而轉讓“保險單”則是將整個保險合同轉讓給受讓人。需要說明的是,轉讓“收款權”只適用于財產保險合同,而轉讓保險合同適用于人壽保險合同。
我國無論保險立法,還是保險理論與實務上,都沒有“收款權”轉讓的提法。而且依據我國現行立法,只有人壽保險單可以轉讓,財產保險單禁止轉讓。因此,在我國,保險單轉讓的標的只能是保險單本身,也即保險合同本身,而非其他。嚴格來說,保險單與保險合同并非同一概念,但在我國實務上,多將此二者混用,學者也認同這種做法,因此,除非特別說明,保險單就是保險合同,保險單轉讓實質是保險合同轉讓。
(二)人壽保險單受讓人具有投保人身份
保險單受讓人,也即買下保險合同的主體,其具體身份如何,立法未做明確規(guī)定。按照英美法系的立法與實務,與保險人對應的保險合同主體有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與保險單持有人。其中保險單持有人是其獨有的一個主體,可以是投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中的任何一個,也可以是其他的主體,只要合法持有保險單就是持有人,其權利與義務也很明確。保險單受讓人在支付對價后,必然持有保險單,是當然的保險單持有人。
在我國,沒有保險單持有人這一主體。因此,保險單受讓人只能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這三個主體身份中的一個。筆者認為,受讓人應該是投保人身份。
首先,受讓人不可能是被保險人。人壽保險合同的標的是被保險人的生命,保險金的支付以被保險人生存或死亡為條件,每一份人壽保險合同中的被保險人都是確定的,也是固定的,不會因投保人和受益人的變化而受影響,保險合同轉讓不影響被保險人身份。
其次,受讓人是否是受益人頗有疑義。受讓人買下人壽保險單固然基于一定的目的,即獲得保險單利益,但在尊重當事人選擇權的私權自治之原則下,受讓人仍然有可能變更益人,受讓人是否就是受益人,存在不確定性。
受讓人應該是投保人身份。這是唯一可以確定的結論。立法雖沒有明確規(guī)定誰是保險合同的轉讓方,但因我國沒有保險單持有人概念,保險單一般都由投保人持有,投保人才有可能轉讓保險合同,投保人轉讓保險合同的本身,就是轉讓了其投保人身份。作為轉讓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保險單受讓人只能,也應該是投保人身份,即新的投保人。受讓人作為保險合同的買方,其目的在于取得整個保險合同,從而享有持有保險單帶來的所有權利,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只有具有投保人身份,才能夠實現這一目的。
投保人作為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承擔給付保險費的義務是其主要的合同義務,卻不能享受保險合同帶來的好處,即保險金請求權。但這不意味著投保人不享有任何權利。作為合同當事人,投保人仍然可以享有一般合同當事人享有的法律上的權利,如解除合同、轉讓合同等權利。作為保險合同當事人,投保人還可以享有指定與變更受益人的權利。人壽保險單轉讓,不但是合同本身的轉讓,也是投保人身份的轉讓,也即投保人權利義務的全部轉讓,正如學者所指出的,該轉讓包括轉讓變更受益人的權利、對任何現金價值的權利、獲得保單貸款的權利、轉換或者轉讓的權利以及繳付保險費的義務。
受讓人既然具有投保人身份,享有變更受益人的權利,正常情況下,會在受領保險單后馬上變更受益人,而且多指定自己為受益人,以實現購買保險單的目的。一旦受益人依據立法規(guī)定的程序與條件進行了變更,新的受益人成為法律認可的保險金請求權主體,保險單上記載的原受益人身份喪失,且無權對保險金的歸屬提出異議。
在保險實務上,可能會出現受讓人沒有及時變更受益人,而在被保險人死亡后,受讓人與保險合同中指定的原受益人均主張自己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情形,此時誰具有優(yōu)先權?在這一問題上,不同法系國家,基于法律傳統的差異而存在分歧。
(一)英美法系從受益人權利優(yōu)先主義到受讓人權利優(yōu)先主義之嬗變
在保險業(yè)早期,受“合法的合同必須嚴守”這一合同法規(guī)則的影響,如果受讓人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要求變更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依據人壽保險金的支付規(guī)則,保險金只能支付給合同約定的受益人,即使是保單持有人也無權對保險金提出請求,除非他自己就是受益人。因此,保險單轉讓并不等同于受益人變更,在保單持有人滿足保單轉讓各項要件的前提條件下,受讓人的權利從屬于受益人的權利。受讓人要想獲得保險金,只能通過行使變更受益人的權利來實現,否則,可以視為受讓人放棄保險金請求權。此即受益人權利優(yōu)先主義。但這一觀點越來越受到質疑,“保險單轉讓構成受益人自動變更”成為主流觀點,不同的保險法律制度幾乎都無一例外的認為,除非保單的受讓人對受益人做出變更,否則符合保單中通知條款的保單轉讓行為自動使得受讓人成為受益人。
這一觀點的改變基于二個理由。其一,基于合同的目的解釋。轉讓行為實質在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存在一份保單轉讓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不言而喻:轉讓人在于通過保單轉讓提前滿足其經濟需求,而受讓人愿意支付對價獲得保險單,也在于通過保險單持有人身份來獲得經濟利益,沒有哪個受讓人愿意在支付一筆不菲的款項后卻一無所有。唯有認定保單轉讓使得受讓人具有當然的新的受益人身份,保險單的轉讓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現在法院的態(tài)度是,關于優(yōu)先權的決定應當對轉讓行為有利。其二,基于受益人變更程序的“基本符合規(guī)則”的認同。在受益人變更問題上,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是,變更受益人的程序是須完全符合,還是只須基本符合保險單或立法規(guī)定的形式?在嚴格遵守保險單規(guī)定程序受益人變更方可生效的一般原則之外,基本符合規(guī)則作為嚴格符合原則的一種有限的例外而產生。即只要權利人有變更受益人的意圖,且采取積極的行動從事了一定的變更行為,即使沒有完全符合保險單規(guī)定的程序要求,也產生受益人變更的法律效果。因此,即使受讓人沒有變更受益人,但轉讓人當初購買保險本為受益人利益而存在,一旦選擇轉讓保險單,并且就該轉讓通知保險人,就可以推定轉讓人放棄受益人利益保護的意愿,理應產生變更受益人的后果;對受讓人而言,也是為獲得保險合同的利益而接受保險單轉讓,因此,轉讓人變更受益人和受讓人愿意成為受益人的意圖十分明顯。在這個意義上,人壽保險單的自由轉讓成為替代保單所有人在保單中指定受益人的一個措施。而保險單轉讓的通知與備案,已經可以等同于受益人變更的通知與備案。
(二)我國立法與法理分析
在國內學者看來,人壽保險單的轉讓并不必然導致受益人變更。其邏輯出發(fā)點是,關于受益人變更,我國《保險法》第41條有專門的程序性規(guī)定,即書面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收到變更受益人的書面通知后,應當在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批注或者附貼批單。保險實務上,這一立法規(guī)定被保險人直接印制成合同條款,且被解釋為強制性條款,即變更權利人如果不嚴格履行這一形式要求,變更無效。應用在保險單轉讓問題上,受讓人要取得受益人資格,即意味著受益人的變更,也須履行上述變更手續(xù)。依據我國立法的規(guī)定,只要被保險人先于受益人死亡,且受益人在被保險人死亡前沒有發(fā)生我國《保險法》第42條第1款所規(guī)定的喪失受益權的情形,也沒有被新的受益人所取代,該受益人便有權行使保險金請求權。至于受讓人為何不變更受益人,屬于受讓人之個人意思,其原因無需考究,與保險人向誰支付保險金也毫無關聯。
如果嚴格依照立法進行解釋,得出的結論就是:在保險單轉讓行為中,受讓人只是取得投保人地位,并非受益人地位。保險人只需依據合同向指定的受益人支付保險金,而非受讓人。受讓人本享有變更受益人的權利,如果其在受讓保險單后變更了受益人,這個受益人可能是他自己,保險人自然應向受讓人支付保險金;如果受讓人未變更受益人,則保險人仍然應向合同中的受益人支付保險金。但這一結果產生的不公平性卻顯而易見,因為保險金請求權是保險單持有人最實質最核心的權利,也是對受讓人唯一有意義的權利,如果不具備這種必然關系,保險單的轉讓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發(fā)展,人壽保險單轉讓在未來必將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這一點已被西方保險業(yè)發(fā)達國家的保險市場所證實。因此,對于保險單轉讓所產生的相關問題,尤其是保險金的歸屬問題,立法與司法必須予以重視。依本文意見,保險單轉讓使得受讓人取得投保人身份,享有變更受益人的權利。如果受讓人及時變更受益人,則保險金應該支付給新的受益人;如果受讓人沒有及時變更受益人,導致受讓人與原受益人發(fā)生保險金請求權之爭,應該從保險單轉讓的目的出發(fā),優(yōu)先保護受讓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