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文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是高科技的時代,但知識的傳播、擴散依賴于人的說話能力。說話能力,也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人們準確交際、流暢交流的基礎。小學是發(fā)展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的關(guān)鍵階段。主要提出發(fā)展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論題,從三個方面簡單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體會,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語言知識;語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長期以來的小學教學,以灌輸知識為主,重文輕語,學生學到的是拼音、詞語的堆積,但是,忽視知識的運用、忽視能力的發(fā)展。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對“語文”進行了詮釋:語者,口頭表達;文者,書面表達??梢?,語文教學的重心有兩個: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陬^表達,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核心任務之一。因此,語文教學中,應改變“重文輕語”的做法,探討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和主要策略,讓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架起未來事業(yè)成功的橋梁。下面,筆者就這個話題,談幾點思考。
一、營建愉悅氛圍,讓學生敢“說”
《學記》中的“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边@句話的意思是“優(yōu)秀的教師是善于通過誘導進行教育的,引導學生而不牽著學生走;策勵學生而不推著學生走;啟發(fā)學生而不代替學生作出結(jié)論”。葉圣陶先生也說過:“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guān)鍵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說話欲望?!薄沤裰型獾拿舜蠹?,都注重興趣的激發(fā)、方法的引導,倡導自主思考、主動交流。
新課標指出: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氛圍,提供學生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學生敢“說”。
首先,根據(jù)小學生具有“向師性”、喜歡模仿的特點,教師應為學生的語言表達做榜樣。教師的語言應生動、清晰、富有魅力、充滿人情味,還要兼?zhèn)湔芾?。以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而出現(xiàn)回答不流暢、回答出錯等為例,如果教師此時不耐煩地打斷“別說了”“錯了”“怎么搞的,不動腦子?”等,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沒有耐心,語言生硬,也不敢再發(fā)展,課堂上沉默不語,制約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而如果教師采用誘導、鼓勵、啟發(fā)式的語言,如“你說的好像有點道理,請繼續(xù)”“先好好理理思路,一會再給你一次機會,好好把握噢”“如果……更好了”……在老師的期待的目光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為學生營建了敢“說”、善于表達的和諧氛圍。
其次,小學生好奇心強、表現(xiàn)的欲望更強,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這些特點,巧妙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搭建學生樂于表達的平臺。如呈現(xiàn)給六一兒童節(jié)匯演的情境、呈現(xiàn)孩子沉迷手機游戲的情境等,讓學生說幾句話介紹匯演的情況,說說手機游戲的利與弊……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關(guān)鍵是創(chuàng)設說的范圍、表達的機會、交流的情境,讓學生敢說、會說,讓“說”成為語文課堂的亮點,為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構(gòu)筑訓練舞臺,讓學生樂“說”
學生敢“說”是語言訓練的前提,樂“說”是會“說”的基礎。為此,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還應該給學生搭建樂說的舞臺,讓學生敢于展示自己。
如每一節(jié)課,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進行“即興演講”,演講的主題,可以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是對生活中某一件事的看法和思考,也可以是對某一篇文章的思考和收獲。如六一匯演之后的語言課堂上,讓學生說幾句話,介紹匯演的盛況;就所學的課文,選擇相近或相似的故事、文本等進行分享。如學習了《北大荒的秋天》等寫景文章,讓學生課前閱讀相關(guān)的寫景類的句段進行分享;語言課堂教學前,開展幾分鐘的“美文共賞”,讓學生誦讀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或者詩歌,其他學生傾聽,并說出最喜歡的句子和詞語,說出美文的亮詞佳句,不僅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其鑒賞能力。
再者,口頭作文,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低段的寫話前,呈現(xiàn)給學生畫面,讓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片上有誰、有什么、做什么、怎么樣等,讓多個學生展示自己。再如寫作《_____的夜晚》前,先讓學生靜思細想,補充完整題目,圍繞題目組織語言,經(jīng)常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使學生的口語得到訓練,寫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其他學生耐心傾聽,并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演講的學生得到掌聲,更加自信,使他們更樂于表達,從而有助于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創(chuàng)設表達機會,提供多“說”的平臺
創(chuàng)設學生表達的機會,可以為學生提供多“說”的機會。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借助于課堂,巧妙設計各種以“說”為主的活動,以活動促學生動起來。
如教師可以設計想象力為主的“說”的活動,如拼音教學時,讓學生說說拼音字母與數(shù)字的寫法的相同之處,讓學生聯(lián)想拼音字母的發(fā)音,說說拼音的讀音與哪個漢字發(fā)音相似或相同,如“s”的學習,讓學生聯(lián)想“絲線”的“絲”;“ui”的教學時,想象打電話時的“喂”、以及“圍巾”的“圍”;教學ɑ時,想到稱謂“阿姨”……這個過程,既是想象力發(fā)展的過程,更是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討新方法、尋找新路徑,給學生樂說、想說、多說的機會與平臺,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也推動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梁丹楓.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J].神州,2018(21).
[2]閆國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