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琪
摘 要:中職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應寬嚴有度,因愛而生嚴,嚴中顯現(xiàn)愛,嚴要得法,嚴要有度,愛中有嚴,嚴中生愛。做到嚴格要求與耐心教育和愛的結合,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在嚴與愛之間格守自己的職責。
關鍵詞:中職學生;教育;嚴要有度;愛;中有嚴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難管難教,那么,我們作為中職教師,應該怎樣來把握這樣一批00后呢?在教學中,教師的嚴和愛本身就是一個司空見慣不成問題的問題,嚴和愛是辯證統(tǒng)一的,因愛而生嚴,嚴中顯現(xiàn)愛,但凡事都得講究個“度”。
教不嚴,師之惰。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片面的理解“嚴師出高徒”這句古訓,用過激的方法去處理一個問題,教學中過分嚴厲地對學生抱有較高期望,要求一切都很完美、一切要如自己所愿。但這只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和特殊情緒,也會因此以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抗老師。“嚴”字當頭難免給學生以冷若冰霜的感覺。過分嚴厲只會讓學生感到提心吊膽,戰(zhàn)戰(zhàn)兢兢,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反之,有教師認為中職學生應區(qū)別對待,寬扶為主,殊不知,對學生過分溺愛而嚴格不足,學生也會因此逐漸松散、懈怠,猶如“一盤散沙”,這樣就難以控制和駕馭學生,以致難以進行正常的教育工作。根據(jù)我從教20余年的經歷,感悟到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嚴格要求自己,否則,任憑你講得天花亂墜,對學生如何嚴厲,其效果只能適得其反。同時,教師熱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護和鼓勵那學生也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尊重老師。所以“嚴要得法,嚴要有度”。
教師需要的是調整好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如何在教學中嚴而不失愛的溫存,怎樣成為一個既嚴格而又不失愛的教育工作者,讓自己成為一個處在師生間人際關系的藝術家,“愛中有嚴,嚴中生愛”這便是我今天要暢訴的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掌握一個“度”的觀點。
對于學生,我覺得應該做到嚴格要求與耐心教育和愛的結合,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在嚴與愛之間格守自己的職責。教學中盡量給予更多的愛心和關懷,經常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學習上給予鼓勵,但不能過分溺愛某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刻意嚴格要求學習差的學生該如何,只要學生努力學習就給予表揚,學生有問題就要單方面提出批評和幫助并給他施加壓力,讓學生知道老師也一直在關注他的學習和表現(xiàn)。嚴和愛是全面的,嚴是教學的前提,愛是情感的基礎,嚴和愛是并用的,同樣的話語同樣的批評也同樣會在學生身上產生不同的效果,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嚴格的同時給予關愛,無形中給孩子起了推動作用。愛是孩子成長的源泉,教師的溫暖和感情都會帶給學生巨大的影響。
當然嚴厲之余不乏有愛,愛是教育的前提,愛也要是全面的,愛也要把握一個“度”,而并非是因與自己有著友情的學生有意無意的偏心“關照”,而對此類學生不管做錯什么都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這最終的結果也就可能會在其他的學生中引起恐懼,對教師產生情緒。
當然,因愛生嚴,嚴中見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做到“嚴而有格”,而非嚴而過度,嚴是教師熱愛學生的一種表現(xiàn),嚴格而不遷就,愛而不放任,嚴而不愛,就如花之無香。
嚴而無“度”,認為“師之過,教不嚴”,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學生,認為”服從便是美德“。認為對學生實行嚴厲的管束是出于對他們的愛,“教不嚴,師之惰”,“恨鐵不成鋼”,就象法西斯,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對老師“敬而遠之”,這種“嚴”只能是部分老師對它的曲解、誤用,心雖善但嚴而無格,嚴而無“度”,愛心蕩然無存,那么學生的自尊、人格也也會受傷害,這樣的“嚴”是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一種隱性扼殺?!皣馈痹诮虒W中指的是嚴格,而不是嚴厲,嚴而不厲,嚴而有度,對學生嚴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不要亂嚴一氣,甚至不顧學生的情面胡亂批評,這樣勢必不會有好的結果。
任何一種成功的教育都缺少不了愛,愛也是一種責任,又是一種動力,愛也是一種約束,愛不僅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更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但是愛也有原則性,對學生的愛決不是溺愛,而應該將愛和嚴結情感可言,要始終做到“寬嚴適度,嚴愛統(tǒng)一”,才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總之“嚴師出高徒,愛心結碩果”,嚴與愛是辯證統(tǒng)一的,也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中職教師要以一腔赤誠對待自己神圣的職業(yè),要做嚴格而又有愛心的教育工作者,成為學生愛戴和尊敬的好老師!要做到嚴而有格,愛而不溺,寬嚴有度,愛而有理!這才是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