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漢平
摘 要 在最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水平提高迅猛,心理教育事業(yè)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然而,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仍處于發(fā)展中階段,因此在現(xiàn)有的高校心理教育體系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基于此,本篇文章結合高校心理教育現(xiàn)狀與筆者自身經(jīng)驗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發(fā)展建議,其中包括積極轉變高校心理教育理念、盡快實現(xiàn)教育方法與教育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全面落實各類心理服務以及積極優(yōu)化心理教育隊伍等等,以期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高校教育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80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NG Hanping
(Art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1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mproved rapidly, and the caus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a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Highly-developed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cluding actively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goal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various types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nd actively optimizing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eam,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ole of inspiring.
Keywords college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1 心理教育概述
心理教育一定要是以人為本的,相較于其他教育,心理教育更加關注教育對象的心理機能,從而通過科學的教育方式來提高他們的精神品質(zhì)。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心理機能的解讀需要基于中性角度,不應在其中加入諸如善惡、美丑等評價元素,縱觀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來看,高校心理教育目標的定位應當滿足如下幾點:滿足學生心理機能的發(fā)展需求,全面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等。
事實上,高校心理教育應當與其他教育有所區(qū)分,要著重凸顯出其自有特點,高校心理教育的標志即為教育對象與教育目標。心理教育不應當局限于傳統(tǒng)的學科教育和德育教育,它需要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出發(fā)點。例如,高校學科教育是通過系統(tǒng)化的教學體系,讓學生逐步接受、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學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再例如,高校德育教育是通過恰當?shù)囊龑?,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德育觀念,讓他們的錯誤思想得到改正,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而回歸到心理教育上,心理教育的終極目標應當是心理機能與精神品質(zhì),雖然這兩點目標同樣需要依托于教育和知識學習,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高校心理教育卻需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發(fā)展性與心理潛能的激發(fā)。基于此,高校心理教育應當是多元化的,需要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一方面幫助當代大學生緩解學習、生活以及就業(yè)發(fā)展等各個領域中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還要關注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與精神品質(zhì),讓他們可以更加坦然的面對挑戰(zhàn),更快適應當下的學習生活與未來的社會生活,為其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打下夯實基礎。
2 高校心理教育現(xiàn)狀
2.1 對心理教育對象的界定不清晰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很多高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給予應有重視,從而對心理教育對象的界定與認識存在著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具體的高校心理教育實踐中,部分高校與教育者錯誤認為,需要接受心理教育的對象,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學生,并且對于心理問題的界定也沒有清晰標準。雖然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會對大一新生展開全方位的心理普查,但由于采用的心理測查工具和判定標準并未實現(xiàn)統(tǒng)一,因此即使是遇到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有心理疾病傾向的學生,也會出現(xiàn)誤判、漏判的情況。更有甚者,一些高校會簡單的將學生進行兩極分化,在沒有做好針對性了解或分層次處理的情況下,盲目的將學生分為心理健康和心里不健康,這不僅會加大高校心理教育難度,而且還會為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2 教學觀念落后
通過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絕大多數(shù)高校教育者認為,當代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各類行為問題,歸根結底來看是由于他們的道德觀念有所缺失,因此會在無形當中將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劃上等號。雖然在高校的心理教育實踐中,會涉及到諸如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內(nèi)容,但歸根結底來看,心理教育的基礎應當是心理學,因此在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展開分析時,需要將重心放到對心理層面的探索上。然而教學實踐卻并不樂觀,仍然有很多高校心理教育者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的情況,面對學生的個體問題沒有做到具體分析,而是盲目的套用“教育模板”,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夠立竿見影的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甚至還會起到欲蓋彌彰的反教育作用。
2.3 教學模式設置不合理
在高校中,心理教育課程是踐行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雖然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已經(jīng)專門設置了心理素質(zhì)教育體系,并且也做了一系列的教學準備,但具體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xiàn)為,高校的心理教育團隊水平參差不齊,所選用的心理教育教材也是五花八門,部分高校盲目效仿他人做法,在心理教育課程中以變態(tài)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精神病學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而并沒有做到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也沒有基于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除此之外,高校心理教育模式的設置過于程序化,教育者在課堂中最多采用的仍然是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缺少獨立表達的機會,整堂課程十分枯燥且機械化,不僅沒有達到應有的心理教育效果,而且與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與精神品質(zhì)的教學目標也背道而馳。
3 高校心理教育的未來發(fā)展
3.1 積極轉變高校心理教育理念
通過對上文中的介紹可知,正確的高校心理教育理念所指的即為,高校心理教育者需要對高校心理教育抱有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出符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特點的心理教育模式,同時確保教育內(nèi)容的時代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不難想象,高校心理教育者對于心理教育理念的理解與把握將直接決定心理教育的成效與價值,因此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是從根本上轉變不正確的高校心理教育理念,從意識上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在過去,大多高校會將重心放到心理咨詢上,而鑒于客觀因素的影響,心理咨詢的形式和內(nèi)容又缺少應有的發(fā)展性,即為將已經(jīng)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學生認定為心理咨詢對象,而對于那些在學習、生活以及擇業(yè)上存在困擾與壓力的大學生視若無睹。然而,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高校心理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要從現(xiàn)在開始做到防患于未然,逐漸將教育重心從治療轉移到預防,從長遠的角度來對待問題,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高校心理教育的輻射范圍,從而將高校心理教育的全面性與有效性特點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出來。
3.2 盡快實現(xiàn)教育方法與教育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后,高校心理教育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方法,從表面上可以看出,高校心理教育更加側重于量表測試、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來全面摸底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從中摸索出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規(guī)律,從而有針對性的選擇心理教育方法,例如行為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本主義教育等等。毋庸置疑的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標就在于將學生培養(yǎng)成優(yōu)秀人才,讓他們可以為社會發(fā)展與國家建設奉獻一份力量,而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標也是如此,因此其中需要包含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健康心理發(fā)展的各方各面。
舉例說明,某位女大學生在校期間與一位已婚男士發(fā)生親密關系,并私自與此名已婚男士在外同居,當男士提出與這位女大學生結束關系時,女大學生卻以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威脅對方,逼迫男士與妻子離婚,與她長相廝守。通過心理教育者的了解、研究、分析,此名女大學生很明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道德缺失、價值觀扭曲以及認知偏差等問題,在對其展開心理教育時,需要針對其個人情況來靈活運用疏導方式,在對此名女大學生的個人隱私予以充分保護的情況下,采用認知療法與行為療法相結合的方式,整個心理教育過程不應操之過急,而是要秉承平等原則,讓女大學生認識到自己認知與行為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主動從中脫離出來。為此,高校心理教育的方法并非一成不變,需要在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前提下,靈活借鑒并采用多種教育和療法,以此來提高高校心理教育的實效性。
3.3 全面落實各類心理服務
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會讓心理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高校應當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保護傘作用,以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需求為目標,在第一時間幫助學生化解心理危機。筆者看來,高校的心理服務應當分別從全面發(fā)展、問題預防以及心理干預這三點進行,其中,全面發(fā)展所面向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心理健康學生,這些學生并無明顯的心理障礙,抗壓能力較好,心理教育者需要向?qū)W生傳授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讓他們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自我,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找到未來的努力方向;問題預防所面向的則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傾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具體困惑的學生,心理教育者需要有針對性的幫助這類學生排解壓力,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與沖突,將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中;心理干預所面向的則是心理障礙比較嚴重且對正常學習生活造成干擾的學生,心理教育者要靈活采用咨詢治療或轉介治療的方式,連同學生家長與相關心理健康機構來同時開展心理教育服務,與學生一起來解決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跨越難關。
3.4 積極優(yōu)化心理教育隊伍
首先,高校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心理教育隊伍的再教育力度,為其提供免費到外學習的機會,同時對心理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狀況做好系統(tǒng)評估,盡快將心理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水平提升至新高度;其次,高校應為心理教育者提供實訓機會,必要時將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與行業(yè)專家請到學校中來,與心理教育者展開知識交流;最后,高校應當根據(jù)以往的心理教育經(jīng)驗與當前的心理教育現(xiàn)狀,將心理教育者進行層次劃分,同時單獨成立校內(nèi)心理咨詢室,經(jīng)常舉辦一些不同主題的心理教育座談會,將心理教育工作落實到細節(jié)上。
參考文獻
[1] 馮春,辛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DPI三維模式的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4):134-136.
[2] 呂靜.從宏觀到微觀: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啟示[J].教育導刊,2015(4):67-70.
[3] 田曉紅.分化與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4):82-84.
[4] 邱美玲,曹海燕.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再探[J].教育學術月刊,2014(12):80-82.
[5] 徐暢,呂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V型模式:三心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4(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