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學子王心儀的文章《感謝貧窮》走紅網(wǎng)絡,不少人被打動。該事件的眼熟程度與苦情性,幾可與網(wǎng)絡流傳十幾年的清華教授偽造“苦難史”想媲美。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泵献拥拿源蠹叶级炷茉?,但“困乏其身”的對象未必都堪大任。由此可見,我們這些蕓蕓眾生,與其頌揚苦難,不如自援自救。
雞湯誅心,入口慎。有一種宗教叫“受苦——忍受——成功”,簡單的邏輯鏈條征服了近四成在貧窮中掙扎的青年,一次次地自我感動,最終在享受貧窮、不求上進的生活中流失最后一段青春樂章,葬送最后一份灼灼斗志。怪哉!古語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比魧n患錯當安樂且溺死者,不知是否是時代的倒退?!成功并非只有這種途徑,受苦也并非成功的充要條件,毒雞湯一味宣揚這種成功哲學,不過是依仗其自我催眠的教徒眾多而已。青年人該感謝的不是貧窮,而是那個貧寒中樂觀自信的自己。
上帝只救自救之人,溺于苦海當自拔?!吧鵀槿耍液鼙??!碧字我痪湓挼辣M為人之苦,然則這不代表我們要“自討苦吃”。為何種事吃苦是值得?為國家大義、民族大愛、人間真情。為何種事吃苦不值得?為苦難本身、蠅頭小利、自我取悅。近日恰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我們追思二戰(zhàn)時寓居中國的貝爾先生,他拯救了數(shù)十萬難民,義感天地;我們不恥于陰陽合同、偷稅漏稅、聚眾吸毒的明星大款,他們道貌岸然,遺臭萬年。我們青年人切勿為眼前的貧窮或郁悒或竊喜,窮的不只是你,成功的也不一定是你。何不憐惜自我,努力自救,自拔出苦海后享受生活?“世界以痛吻我,我當報之以歌?!碑斎唬羰澜绮灰酝次俏?,我亦要臥薪嘗膽。
至于《感謝貧窮》的作者王心儀,我們?yōu)闃酚^自信的她點贊,希望貧窮并未在她身上留下拙劣的刻痕,也希望她能“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备M巳褐小捌椒驳拇蠖鄶?shù)”都有一張未經(jīng)世事滄桑、“沒有受過欺負的臉”,去迎接明天的朝陽。
又臨近一年寒冬,這個冬天應當有更溫暖的故事,而非將貧寒與凄楚釀成苦酒,捏著鼻子強迫別人一口氣灌下,再來品評“愁滋味”,道句“天涼好個秋”。明年的六月,凱旋的我們想要感謝的是生活之美與天道酬勤,而非貧窮。畢竟頌苦,不如自援,世界聞名唯有“歡樂頌”。
點評:
1、擬題精巧,構(gòu)思嚴謹。文章標題“與其頌苦,不如自援”,點明主旨,又給人以啟迪;行文時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構(gòu)思,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2、觀照現(xiàn)實,貼近生活。文章善設細節(jié),如結(jié)合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的背景,引發(fā)聯(lián)想,既貼近生活,又折射時代印記,契合新課標要求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的要求。
3、善用修辭,表達流暢。文章綜合運用引用、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并且整散句結(jié)合,表達流暢,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