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燕
摘 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切實提高語文課堂實效,就得放棄面面俱到的想法,落實“一課一得”?!耙徽n一得”就每一課都能聚焦核心教學目標,只圍繞一、兩個重點展開學習,最終連點成面,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螺旋上升,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握年段特點,依“課標”而得;了解教材編寫特點,依“要素”而得;找準文章切入點,依“文本”而得;立足具體學情,依“需要”而得。
關鍵詞:一課一得;課標;語文要素;文本特點;學情
我們常說“面面俱到,實則面面不到”。但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目標貪多求全。從字詞句到段篇章,從朗讀指導到寫作訓練,從情感熏陶到審美體驗,似乎什么都想學,可又似乎什么也學不到位。
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切實提高語文課的課堂實效,就應聚焦核心教學目標,實現(xiàn)一課一得。即一課圍繞一點展開學習,最終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連點成面,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螺旋上升,從而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那么具體如何做到“一課一得”呢?
一、把握年段特點 依“課標”而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語文教育教學研究的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九年一貫進行整體設計,用總目標貫穿九年,并將“總目標”分解成四個學段的“階段目標”。各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都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實踐活動”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既各有側(cè)重,又相互聯(lián)系。
要改變語文課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xiàn)狀,落實一課一得就必須深入研讀課標,準確把握各年段的教學內(nèi)容和重點,不人為地拔高要求,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二、了解教材編寫特點 依“要素”而得
部編本語文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每個單元設有優(yōu)美簡潔的導語,單元導語中明確提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精讀課文的課后題和略讀課文的“學習提示”都圍繞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提出具體的要求。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欄目,進一步強化語文要素,梳理總結(jié),提煉學習方法。了解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特點,在確定一課一得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科學的依據(jù)。原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同樣也能從單元體例中找到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三、找到切入點 依“文本”而得
要實現(xiàn)一課一得,還必須在“課文”上下足功夫。翻開小學語文教材,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內(nèi)涵豐富的課文,就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最佳載體。要想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讓課文最大化地發(fā)揮作為解決某一方面問題的例子功能,就得避免肢解分析,著眼整體,找到一個能撬動整篇文本的“支點”。
《珍珠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為例。
師:默讀課文8-13自然段,用圈關鍵詞的方法概括小鳥做了哪些事。
生:在四周活動 飛來飛去
生:喝茶 陪伴 啄筆尖
生:啄手指 睡覺
生:還有跳到稿紙上
(老師讓說正確的學生把事件板書在黑板上。)
師:看看黑板好多事件,亂不亂?
生:亂—!
師:是啊,大家寫得真亂?。ㄉΓ┻@篇課文中有這么多的事件,讀起來亂不亂?
生:不亂。
師:那是為什么?
生:因為作者的表達有順序!
師:說得好!你們說的“順序”在這篇散文中叫做“線”,再讀課文8-13自然段,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線”?
生:我找到了時間線,起先、隨后、漸漸、白天……
(好,把你發(fā)現(xiàn)的表示時間的關鍵詞也板書在黑板上,這次可不能寫亂了啊?。?/p>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了空間線。因為小鳥活動那個的范圍越來越大。
生:我發(fā)現(xiàn)了感情線。小鳥從怕人到和我越來越親近,竟然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了距離線,小鳥和作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
……
有幸現(xiàn)場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執(zhí)教的《珍珠鳥》。珍珠鳥是一篇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的變化過程。溫儒敏教授在進行部編本語文教材培訓時講過“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文體不分,小說散文一個樣,童話寓言一個樣,教師不能按文體而教,學生沒有文體意識?!毖Ψǜ蠋煹倪@節(jié)課就別出心裁地以散文的文體特點為切入口,通過幽默風趣、個性凸顯的對話,使學生輕松地了解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體特點。真是潤物無聲,大道至簡。
四、立足學情 依“需要”而得
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任何形式和內(nèi)容的教學,都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第斯多惠說:“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必須符合受教育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所以我們在備課時一定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本課要學的內(nèi)容哪些是學生可以自己掌握的,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哪里又會產(chǎn)生疑問?只有立足學情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設計。
“一課一得”不是新生事物,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來的教育理念: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這里的“一”并不是數(shù)學上的準確數(shù)字,而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目標。作為語文教師要敢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蓖ㄟ^各種教學策略將一課一得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郭根福.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