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志爽 謝靜 趙天使
摘要:目的:探討診斷學實驗課作業(yè)模式改革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校2016級臨床專業(yè)27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紙質作業(yè)模式,實驗組采取視頻作業(yè)模式。比較兩組的學習效果,用t檢驗作統(tǒng)計分析。結果: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yōu)椋?1.26±6.66)分,對照組學生(77.43±7.40)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技能考核成績?yōu)椋?6.30±5.39)分,對照組學生(80.84±7.12)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實驗組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采取視頻作業(yè)模式的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采用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的學習效果,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診斷學;實驗課作業(yè);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3-0116-02
診斷學是連接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課程,需要學生在臨床見習之前掌握基本的體格檢查方法和臨床基本操作技能。在以往的教學中,實驗作業(yè)采取的是紙質作業(yè)的形式,學生往往抄襲現(xiàn)象嚴重,且對學生操作能力和臨床思維培養(yǎng)無任何幫助。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擇本校2016級臨床專業(yè)273名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以8個自然教學班為單元分成兩個組,1—4班為實驗組,5—8班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入學成績、年齡、智力及平時考核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紙質作業(yè)模式,實驗組采取視頻作業(yè)模式。視頻作業(yè)具體實施過程如下:在診斷學實驗課中,各個實驗室的學生自由組合,形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4—6人。以小組為單位,將本次課的重點檢查手法錄制成視頻短片,時長3—10分鐘,本小組成員對錄制好的視頻中的體格檢查手法進行自查并修改,將全組成員認同的正確手法的檢查視頻上交。教師評分且反饋,并將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或年級內(nèi)展示。視頻作業(yè)實行10分制,具體評分標準如下:10分:檢查內(nèi)容齊全,有人文關懷和溝通,體位恰當,檢查手法及順序正確,用醫(yī)學術語正確匯報檢查結果;9分:出現(xiàn)1種錯誤;7—8分:出現(xiàn)2—3種錯誤;6分:出現(xiàn)3種以上錯誤;6分以下:有原則性錯誤。評分為6—8分者,教師須當面指出不足之處。評分為6分以下者,須重新錄制視頻。批改教師要認真做好記錄。
3.評估方法。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習效果,在學期末進行理論考試和臨床技能考試,以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與實踐能力。理論考試由臨床學院組織,百分制。技能考試采取三站式考試模式。問卷調查內(nèi)容包括增強學習興趣、提高知識點掌握程度、提高臨床技能操作掌握程度、提高臨床思維和分析解決能力、對教學滿意度5個方面,評為好、一般、無三個檔次,分別記作2、1、0分。以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x±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
二、結果
1.學生成績比較。結果表明:采取視頻作業(yè)的模式與傳統(tǒng)紙質作業(yè)模式相比,理論考試的成績和技能考試的成績均明顯優(yōu)于后者,二者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問卷調查結果。課后發(fā)放調查問卷273份,回收有效問卷27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可見在增強學習興趣、提高知識點掌握程度、提高臨床技能操作掌握程度、提高臨床思維和分析解決能力、對教學滿意度方面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三、討論
診斷學是應用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驗教學是診斷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在培養(yǎng)醫(yī)學生動手能力與臨床思維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為了適應教學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診斷教研室的教師們對診斷學實驗作業(yè)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擯棄了以往枯燥乏味的作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了視頻短片制作的作業(yè)模式。這種新穎的作業(yè)模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支持,大大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1)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臨床技能掌握程度。過去紙質的作業(yè)模式往往存在抄襲現(xiàn)象嚴重,離臨床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相距甚遠的情況。改革作業(yè)模式后,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了,在教室、在寢室、在操場,在學校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見到學生拿著手機錄制操作視頻的身影。學生在練習、錄制、修改、合成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并在練習中鞏固和提高了技能操作能力。
(2)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制作出一個自己滿意的診斷學短片的驅動下,激發(fā)出了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能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體會、揣摩、感悟,使教學過程真正形成有效、高效的課堂,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變“課程作業(yè)”為“參賽作品”,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3)促進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錄制視頻作業(yè)是以小組為單位的,一般為4—6人一組。在小組內(nèi)學生自行進行任務的分配:一人作為被檢查者(病人),一人作為檢查者(醫(yī)生),一人負責錄制,一人負責配音,一人負責剪輯視頻,一人作為總導演。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均有了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馬維紅,李琦,楊麗莎.臨床診斷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高教論壇,2010,(12):68-70.
[2]曹景花,李振鋒.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診斷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6):144-146.
Discussion on the Homework Mode Reform of Diagnostic Laboratory Course
YI Zhi-shuang,XIE Jing,ZHAO Tian-shi
(Diagnost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Henan 45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mework mode reform in diagnostic laboratory courses.Methods:selected 273 students of 2016 grade clinical medicine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regular group.Traditional paper homework mode was applied in regular group while the mode of video work was implemented in study group,observed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test.Result: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ory test score between study group and regular group(81.26±6.66 vs.77.43±7.40) (P<0.05) ,and also in the skills test score (86.30±5.39 vs.80.84±7.12) (P<0.05),the questionnaire also showed that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gular group.Conclusion:in the diagnostics experiment teaching,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video work mode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homework mode.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clinical thinking and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Diagnostic Science;lab work;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