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平
(清河縣人民醫(yī)院,河北 邢臺 054800)
近年來,婦科疾病的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其中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臨床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盡管在早期異位癥狀不屬于惡性病變,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此種癥狀會在中后期不斷的惡化,引起腹痛、不孕等嚴重的后果[1]。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還容易造成子宮附近的組織形成粘連,導致進一步的病變。我院為了進一步的探究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術后恢復方法,特選取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患者使用甲羥孕酮,內容如下:
針對2017年1月~2017年6月本院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患者資料共計90例,抽簽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均為45例。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30.15±3.65)歲;觀察組年齡24~41歲,平均(31.79±3.91)歲。組間基線資料相似(P>0.05)。
對照組術后復查,即在患者術后的第一年里對盆腔內的情況進行三次B超復查,患者不接受藥物治療;在常規(guī)術后復查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甲羥孕酮藥物治療,治療從患者手術結束后的第五天開始,隨后每月進行一次150 mg的甲羥孕酮(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95)肌肉注射,整個治療周期持續(xù)半年。
為了更好的了解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術后恢復治療后的效果,我院通過對患者的月經時間、血量等指標進行評估,從而得出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颊咴诮邮苤委熯^后,臨床的不良反應以及相關并發(fā)癥完全消失,則評價治療為完全緩解;患者在接受治療過后,身體疼痛有明顯的緩和,得到兩個級別以上的疼痛評級的降低,則評價治療為明顯緩解;患者在接受治療過后,身體疼痛有輕微緩和,但降低的疼痛評級在兩個級別以內,則評價治療為部分緩和;患者在接受治療過后,身體疼痛沒有得到任何緩和,則評價治療為無效;患者在接受治療過后,身體疼痛癥狀在得到短時間緩和后又繼續(xù)恢復劇痛,則評價復發(fā)[2]。
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率表示,行t檢驗、x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月經恢復時間為(64.21±18.36)天,顯著短于對照組(212.39±15.26)天(P<0.05)。
研究顯示觀察組緩解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緩解率情況(n,%)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一種多發(fā)于女性的疾病,在婦科疾病中有著較高的發(fā)生率。此種病癥在前期可能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癥狀,但是新生于卵巢部位的組織是具有一定自我生長功能的,因此隨著時間的積累,病情會得到惡化,疼痛癥狀會逐漸顯現(xiàn)。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必須在早期就進行及時的治療,病情的不斷惡化會導致生育功能障礙。目前,手術是臨床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主要手段[3],可以防止生育功能被破壞,但是存在復發(fā)的可能性。我院使用甲羥孕酮對患者進行術后恢復治療,有效的降低了術后復發(fā)率。本次研究中針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患者采用甲羥孕酮,患者的月經恢復正常時間顯著更短,同時術后緩解率顯著更高,證明了甲羥孕酮的實際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上針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患者使用甲羥孕酮治療有利于促進術后生理期的快速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