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東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朗讀;方法;時間;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4—0120—01
新課標強調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淡化語法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朗讀對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充分重視朗讀,要喚起學生對朗讀的“愉悅”,養(yǎng)成“天天讀,大聲讀”的習慣,為以后“聽、說、讀、寫”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朗讀指導,培養(yǎng)朗讀習慣
1. 朗讀規(guī)范的指導。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以純正的語音語調感染學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教師在示范的時候,要讓學生靜聽并且注意觀察口形變化。在朗讀的過程中,正確規(guī)范的朗讀是朗讀最基礎的要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朗讀有一定的要求:聲音洪亮、發(fā)音標準、語速適當;同時要求學生不讀錯詞,不添加詞,不漏掉詞,不重復詞句。教師對學生日常的朗讀要始終堅持這些要求。
2. 朗讀語調的指導。用不同的語調讀同一個句子,表達不同的情感和語氣,語音語調可以使整個課堂氣氛充滿生機和活力。如在5A Unit8“A camping trip”教學中,Davids說“I have a chair.See?”時,把“chair”讀成重音,這樣使學生明白大衛(wèi)有一把椅子。而把“See?”讀成升調,表示疑問,譯成中文是“看見了嗎?”,如果把“See”讀成降調,就變成肯定,譯成中文是”看見了”,所以不同的語音語調,會形成不同的意思。又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6時,“Look at my skirt.Its orange.”中把“skirt”和“orange”讀成重音,這樣使學生明白這篇短文主要講的是裙子的顏色變化。
3. 朗讀情感的指導。朗讀教學的最高層次應該是有感情地朗讀教學內容。學生只有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把握住課文的情感基調,才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流露出真情實感。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6時,YangLing用變魔術的形式呈現了不同的顏色,所以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應該是興奮和激動的,使學生真正感受到“Colours make our life more beautiful”.
二、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保證朗讀時間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語言環(huán)境,教師應該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朗讀、樂于朗讀,教師還應努力為他們提供朗讀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要有好的朗讀效果,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不多讀,就不可能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效果。早讀是學生朗讀、獲得語感的重要時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大聲朗讀。
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英語教學更要講究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各層次的學生在朗讀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一篇課文對于學困生能讀會,理解大意。中等學生不僅理解意思,而且要讀的有感情、注意升降調,要流利。優(yōu)秀生要讀出停頓、弱化、連讀失去爆破等并能背默出。在課堂朗讀教學中,只有少數學生有個別朗誦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只是在齊讀時跟在別人后面哼幾句。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就失去了朗讀的激情與動力。要想使學生都能進入角色,去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點和朗讀水平的高低,組合成朗讀小組,發(fā)揮差異互補作用。
四、變換多種情境,激發(fā)朗讀興趣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情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體味朗讀的快樂,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也可根據作品體裁,風格特點,通過提示朗讀、分組朗讀、采取個別與個別、集體與個別、集體與集體等多種朗讀情境。如教學Oxford English廣州版初三上 Unit 6 Reading A時,教師可讓學生A扮成背景音或旁白,站在教室前面的一旁,而另兩個同學則分別扮演成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學生A進行朗讀,其他兩位學生則到時進行相應的對話;也可以采取集體與個別的方式進行表演,如幾組同學一齊扮演背景音或旁白,另兩個同學則分別扮演成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也可以采取集體與集體進行對話的形式,如三組同學扮演背景音或旁白,兩組同學扮演愛因斯坦,而另兩組同學則扮演成小女孩等。
總之,朗讀是學習語言知識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是英語教師的基本任務。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督促和指導,學生自己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堅持不懈地進行英語朗讀訓練,使自己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