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關鍵詞】 個性化教學;教師;人格品質;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心態(tài)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5—0040—01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追求學生全面自由、個性發(fā)展的呼聲日漸高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極力提倡教學目標的多樣化與層次性,使學生個性化成長。但是,“教”與“學”是系統(tǒng)里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在關注“學”的個性化時,也應注重“教”的個性化。
一、教師鮮明的人格品質是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基礎
烏申斯基曾說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有性格才能影響性格,一切教育因素都必須建立在教師的個性基礎之上,因為人的個性是教育力量唯一的源泉?!笨梢?,一個老師要想讓他的教學具有個性,想讓他的學生也具有豐富的個性,自身必須要有豐富的個性品質。因為,教師個性的影響具有導向、凝聚、使學生親師等多種功能,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一旦得到學生的認同,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由認同到模仿乃至內化;富有個性魅力的教師如同一種粘合劑,能將每個學生緊緊地凝聚在他的周圍;富有魅力的教師能以獨特的教育風格,使學生迷戀而愛聽他的教誨。所以,在個性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急需改變過去傳統(tǒng)意義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改變那種“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改變那種不敢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實踐的想法與做法,充分發(fā)揮其個性化教學的特色,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個性化教學模式,實現(xiàn)個性化的“教”,進而推進學生個性化的“學”。
二、教師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開展個性化教學的關鍵
我們知道,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也是教學改革的源泉,只有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的問題與困境。因此,需要針對不同個性和差異的學生進行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在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學創(chuàng)新是當前比較受到重視和關注的內容,教學創(chuàng)新是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中之重。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是個性化教學實踐的推進者,因此教師需要具備教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具備教學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呂型偉先生積其60年從教經驗,智慧地概括出了三句話:“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边@三句話也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他認為,要成為名師,這三句話一句也不能少。其中,第三句更為重要,一個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創(chuàng)新??梢姡嵘處熃虒W創(chuàng)新品質是促進教師個性化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教師開放的教學心態(tài)是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必備條件
在個性化教學推進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心態(tài),以新的教學改革勇氣迎接個性化教學。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個性化教學逐漸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所以,教師需要在個性化課堂教學中悅納學生的不同意見,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與個性化思考。同時,教師也需要認識到“靜悄悄的課堂革命”是歷史的必然。當語文教師的問題“雪融化了會變成什么”的回答為“春天來了”被判為錯,唯有“雪融化了會變成水”才是標準答案時,我們應認識到這是扼殺兒童想象力的語文教學,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思維方式,倡導一種個性化的教學。那種動不動就說學生“錯、錯、錯”的教學實際上是剝奪兒童“學習權”的教學,跟當前的時代格格不入。教師需要進一步認識到“基礎教育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教師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開展個性化教學的重要保障
教師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其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還是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差異以及思維習慣等進行觀察和研究,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學生的“學力”。因此,教師應該在研究學生“基礎學力”的前提下,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更好為學生學習提供適合的教學,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當然,還要關注學生的共性發(fā)展。
教學個性根源于教師對教學內容深層次的領悟,凝聚著教師的美學理想和教學藝術實踐的匠心,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較長時期努力的結果。我們應該帶著自己的思考、人生經驗與個人真情實感走進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真實的、富有啟迪的,才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