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礎”課是一門適應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教學法是符合“基礎”特點和課程性質的一種實踐教學法。本文闡述了在“基礎”課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依據(jù),并結合本人在“基礎”課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具體闡述了學生講課法、情景模擬法和社會實踐法體驗式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最后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課中的應用實踐進行總結反思。
關鍵詞 “基礎”課 體驗式教學 教學法
“基礎”課是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線,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加強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到一門課程,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基礎”課的教學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又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體驗式教學在“基礎”課中運用的依據(jù)
體驗式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法具有主體參與性、情感體驗性和個體發(fā)展性的特點。
“基礎”課是一門適應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正確地認識人生理論和實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知和行的統(tǒng)一,在傳授法律知識和道德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實踐和行為,重視“規(guī)范”向實踐的轉化,具有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yǎng)性。這種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yǎng)性,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和主體參與,情感體驗和內心感悟才能得到詮釋與表達,喚醒、激發(fā)出學生的靈性和個性,促使學生把知識內化,最終讓知引導行。從這一點上來看,體驗式教學法是適合“基礎”課課程性質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2“基礎”課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實踐
體驗式教學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但要與學生的層次水平相適應。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及個人的教學實踐介紹以下幾種體驗式教學法:
2.1學生講課法
學生講課法是讓學生圍繞講課內容、查找資料,到講臺上講解部分教學內容,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的教學方法。
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講課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講課內容教師要提前布置,按小組完成,小組成員自行分配任務。講課時間為20分鐘,要求有PPT課件,講課過程脫稿。講課小組隨機選定,所有學生都要對講課內容進行準備。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既要看懂所講的內容的知識點,又要思考如何將知識點講明白。同時,上臺講課又鍛煉了學生組織與表達能力,能夠增強學生自信,提高個人素質。教師根據(jù)每組的講課情況進行點評、計分并計入到平時成績中。
2.2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體驗情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提升素質、提高能力的過程。
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請學生針對一周內發(fā)生的新聞進行播報,要求學生結合新聞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體驗感受、理解知識。在講到適合情景模擬的教學內容時,例如,第六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可以進行“模擬法庭”的活動。通過庭審過程的情景模擬,使學生感受法律的威嚴,提高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的意識,培養(yǎng)其法律思維。在體驗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情景模擬的總體過程與效果進行點評,進一步延伸學生對情景的有效體驗。
2.3社會實踐法
社會實踐法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體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
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每學期可以進行一次社會實踐,使學生親歷實踐。例如,在講到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第二節(jié)中的愛國主義內容時,可以布置實踐任務“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學生需要利用十一假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進行深入了解,在了解到過程中,會產生情感體驗,產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家國情懷。最后將這種對家鄉(xiāng)的認知與情感,聲情并茂的在課堂上交流展示。社會實踐法具有較強實踐性,強調學生主動和自主地學習,是最有效的一種體驗式教學法。
3體驗式教學 在“基礎”課中應用的反思
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課中的應用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道德素質、法律素養(yǎng)“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有效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還要注意以下方面問題。
3.1要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但“基礎”課中的體驗式教學只適合特定的教學內容,對于理論性較強、知識點較多的內容需要教師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清楚理論。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課中要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其作用,使學生在“知”的基礎上去體驗、感受,實現(xiàn)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最終真正理解教學內容?!盎A”課以“知”導“行”,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
3.2注重把握適度原則
教師在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時應把握適度原則。體驗式教學法具有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但作為“基礎”課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教師不能只顧課堂效果,使體驗過于形式化。在明確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關系的基礎上,體驗式教學法才能更好地輔助教學內容,實現(xiàn)“基礎”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服務。
作者簡介:賈威(1983.3—)女,漢族,遼寧省葫蘆島人,遼寧理工職業(yè)學院,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學,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 胡綠葉.體驗式教學法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運用研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1).
[2] 肖旻.《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性質與特點研究[J].湖南社院學報,2011(05).
[3] 段榮.基于體驗式教學的高校“基礎”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研究[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2(06).
[4] 范曉梅,李艷,楊會娟.體驗式教學在課堂上運用方式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