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琦
[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引導(dǎo)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通過推薦閱讀書目、師生共讀、閱讀鑒賞課和提供展示平臺等途徑,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dǎo)學生展開深入的課外閱讀,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閱讀興趣;展示平臺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7-0041-02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要想讓學生愛寫作文、會寫作文,就要讓學生多閱讀,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積累好詞佳句、片段篇章等素材,使他們學會寫作的基本技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常常只重視課內(nèi)閱讀,而忽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得不到應(yīng)有的提高。怎樣引導(dǎo)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呢?
一、定期推薦書目,掌握學生閱讀情況
小學生年齡小,沒有鑒別能力,需要家長、教師,特別是教師的正確引導(dǎo),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F(xiàn)在的讀物魚目混珠,容易誤導(dǎo)學生。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讀物,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的閱讀障礙,調(diào)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定期推薦書目給學生閱讀。低年級主要推薦繪本版、拼音版的圖書,如《 與鳥兒一起飛翔 》《安徒生童話》等;中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們主要推薦一些世界著名童話、優(yōu)秀神話故事、名人故事、寓言等課外讀物,并制訂閱讀目錄表供學生選擇。推薦的圖書一般學校在圖書室可以借閱。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進行閱讀,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結(jié)合學科教學,向?qū)W生推薦與課文內(nèi)容、作者密切相關(guān)的讀物。在教學童話時,我們向?qū)W生推薦《安徒生童話》等相關(guān)的童話讀物,并用下一節(jié)課“我讀書,我講故事”的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推薦書目一般安排在課堂的結(jié)尾。推薦時,教師一般通過懸疑、簡介故事梗概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運用影視資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引導(dǎo)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覺得文字枯燥無味,對文章的內(nèi)容也無法理解,加上不同時空等原因,影響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但是,學生對影視作品的興致很高,于是我們就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閱讀課中適時播放影視作品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時,我們先在閱讀課中播放一段《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皇后用蘋果毒死白雪公主一段視頻,激發(fā)學生了解白雪公主命運的欲望;然后,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頓時高漲起來。
三、師生共讀,引領(lǐng)學生走進閱讀的世界
在閱讀起步階段,我們除了介紹學生讀一些真正的好書外,還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和他們一起走進文本的世界,交流閱讀的感受,談?wù)勛约簩ξ谋镜睦斫?。這樣,不僅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師生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而且給學生以一種榜樣的力量,讓閱讀成為伴隨學生終身的良好習慣。
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自然、親近自然,一位教師利用三周的閱讀課和學生一起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第一周,教師先引導(dǎo)學生大膽跳讀,瀏覽內(nèi)容,掌握這本書的大概內(nèi)容;然后和學生在課堂上安靜地進行閱讀,要求學生在課堂的最后把自己瀏覽到的動物快速地陳述出來,如果有陳述不到的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最后,教師總結(jié)并要求大家要用一周時間把《昆蟲記》讀完,同時要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昆蟲來給大家介紹,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
第二周,教師先進行示范。教師先說了自己最喜歡的昆蟲——綠色蟈蟈,然后從綠色蟈蟈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食性等方面進行生動的介紹,并用優(yōu)美的詩歌來贊美綠色蟈蟈。在朗誦詩歌中,教師表達了自己對綠色蟈蟈這一大自然的歌唱家的喜愛之情。接著,教師讓學生自己上講臺介紹。在這一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爭先恐后上臺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昆蟲。有的學生夸贊了相貌丑陋的蜣螂,說它們的工作雖然讓人厭惡,但它們對工作極端負責、毫無怨言,是大自然偉大的奉獻者,因為它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有的學生則盛贊蟬,并結(jié)合葉圣陶的《蟬》來贊美蟬,活著的時間很短暫,但用有限的生命放聲歌唱……最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并布置大家繼續(xù)深入閱讀《昆蟲記》,品味《昆蟲記》的語言,收集一些介紹評價《昆蟲記》的材料,為下一節(jié)課做準備。
第三周,教師先給學生有聲有色地誦讀蟬向螞蟻乞討糧食時的一段文字:“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diào)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擺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闭b讀完后,教師給學生分析這一段文字描寫生動的原因——通過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蟬描寫得惟妙惟肖。最后,學生自由上臺品讀,把自己領(lǐng)悟到的語言的優(yōu)美的地方展示出來。
四、閱讀鑒賞課,引導(dǎo)學生進行閱讀
學生的深入閱讀,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引導(dǎo)、點撥、講解,使學生深入文本,并學會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閱讀。為了更好地指導(dǎo)學生,我們每學期都給學生開設(shè)閱讀鑒賞課,從推薦閱讀書目中選取其中的一本進行示范鑒賞,引導(dǎo)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促進了學生的有效閱讀。閱讀鑒賞課,分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三個階段進行設(shè)置。
低年級的鑒賞課以教師為主,由教師進行朗讀、美讀,向?qū)W生提出要求。在朗讀、美讀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對其中的人物或故事進行簡單的評價;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表演,師生共同進行分析評價。在朗讀過程中,低年級學生不僅體會了真、善、美,而且學會了朗讀。
中高年級的鑒賞課主要是教師選擇需要鑒賞的部分,師生共同進行鑒賞;或者是學生把自己認為最有鑒賞價值的內(nèi)容介紹給同伴,并具體談?wù)勛髌吩诹⒁?、?gòu)思、語言、選材等方面的特色。鑒賞的方式或朗讀、品讀,或通過文字描述想象畫面,或?qū)ψ髌返哪骋环矫娴奶攸c做出評析。這種鑒賞可以指導(dǎo)學生將所閱讀的作品分析得較為透徹。在朗讀、想象、評析的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能各抒己見,使閱讀思路變得清晰、明朗起來;同時,在鑒賞中,學生掌握作文的奧秘,不僅獲得鑒賞能力的提高,更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五、搭建平臺,引導(dǎo)學生展示成果
在指導(dǎo)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通過班級墻報、手抄報,讀書心得交流會、賽詩會等活動,盡可能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展示自己閱讀的收獲,張揚他們的個性。
講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之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我們讓學生講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為了讓學生真正參與閱讀,我們利用“故事情節(jié)巧猜”“巧鏈接”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講故事的活動中,或者讓學生表演一段情節(jié),以推動學生的課外閱讀向縱深發(fā)展,激發(fā)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另外,我們還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進行編演活動,使學生的閱讀興趣變得濃厚起來,語言表述能力也得到提高。
有效的教學策略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他們對閱讀的渴望之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培養(yǎng)學生目標的需要,正確選擇教學策略,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