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實施是對傳統(tǒng)單篇閱讀的補充和重建,它有利于增加學生課堂閱讀量,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些功能的前提是有一個有效的議題。議題的生成必須立足于課本,以教學目標為綱,要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照顧學生的文化差異;議題的生成要有開放性,而不是為找到唯一的答案,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議題生成后還要及時優(yōu)化,接受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隨時修正。
【關鍵詞】群文閱讀;議題;立足課本;認知特點;開放性;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群文閱讀教學是對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的補充和重建,它有效拓展了閱讀教學內容,提升了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三四篇甚至六七篇相關文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師生在課堂上根據議題展開閱讀教學內容,構建生成比較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群文閱讀可以切實增加學生的課堂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實現在課堂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它既是課程標準260萬字課外閱讀量的需要,也是課程改革“本色語文”的需要??梢赃@樣說,群文閱讀改變了閱讀教學的模式,它與教師的單篇閱讀教學功能互補,共同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閱讀教學體系。
“議題是每次閱讀的核心,決定著每次閱讀活動應重點關注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指向”。為群文閱讀教學確立一個好的議題,選文時教師的操作會更明確,選文的指向更清晰,選文的質量更高,閱讀教學的設計更順暢,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更易實現。
一、議題的生成立足課本
語文課本是群文閱讀議題生成的基礎,不論群文閱讀的出發(fā)點還是歸宿,必然是以教學目標為牽引,是為達成語文雙基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服務的。教師應深入挖掘課本,在解讀“單元導讀”內容基礎上,以本課教學目標為綱,從多個方面生成議題。“從理論上講,其中的每一個內容都可以作為學科教學的議題,但卻不一定適合設計者的特定教學環(huán)境”。教師必須對生成的多個議題進行過濾和提純,使之符合并服務于本課的教學目標,綜合考慮實際教學的需要,最后才能生成針對性強、目的明確、具備可操作性、能充分預見運用效果的議題,真正成為課本內容所蘊含的有價值的議題。如《白楊禮贊》一課,我們確定的議題有“托物言志的寫法”“不同植物的精神”“生命的贊歌”“散文的‘形與‘神”等,我們從本單元的教材目標和本科的教學目標的實際出發(fā)選擇的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進而選擇一組《白楊禮贊》《荔枝蜜》《紫藤蘿瀑布》《愛蓮說》來學習,很好地突出了本課的主題,學習了散文的寫法。
二、議題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
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差異性、區(qū)域間同齡學生的認知差異、城鄉(xiāng)孩子閱讀水平的高下等不同方面的區(qū)別決定了在面對同一篇課文時,中學生體驗到的情感、閱讀收獲的層次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學校的不同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教師在確定議題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站在學生認知基礎上來選擇確定議題。例如《美麗的顏色》一課,針對西部農村孩子對居里夫人缺乏了解,對鐳認識不足,我們確立了“認識居里夫人和鐳”的議題,分別選取了《美麗的顏色》《居里夫人和鐳》《鄧稼先》《中外名人傳記:諾貝爾》四篇課文。這些課文互為補充,讓農村初中的孩子全面認識了居里夫人偉大成績,體驗到了科學研究和發(fā)現的艱辛,并知道了鐳的發(fā)現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與偉大人格。
三、議題的生成要有開放性
語文教材的使用一方面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閱讀,閱讀課堂不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為目標,而是為了追求參考書所設定的固定答案。群文閱讀的實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篇課文,有了不同的“選擇”自由。這讓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憑借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確定風格各異的議題,生成了屬于自己的語文課堂,這無疑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對都德的《最后一課》,我們可以體裁為線索確定“認識小說三要素”的議題,讓學生學習認識小說;可以表達方式為線索確定“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的議題,讓學生體會表情達意的技巧;可以“文章主題”為線索確定“亡國與愛國”的議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作者為線索確定“走進都德”的議題等,讓學生了解都德不平凡的一生;可以“內容”為線索確定“成長”的議題,學習描寫人物成長變化的方法;可以“敘事視角”為線索確定“兒童視角”確定主題,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眼中的世界。當然,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確定議題,對于每一個議題,除了知識本身,對應的都不會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在其能力范圍之內多元理解。
四、議題要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細化到每一節(jié)閱讀課堂中,就包含了快速圈點勾畫、潛心質疑推敲、有效積累梳理的閱讀策略,細節(jié)比較賞析、自主存疑拓展、問題合作探究的思辨策略,經典美文賞析、名家經典解讀、自我模仿展示的審美策略,主題文化展示、傳統(tǒng)經典演繹、課堂遷移實踐的文化傳承策略。簡言之,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就是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所逐步形成的語文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多方面的要求就不僅僅是傳統(tǒng)應試教育能承擔的,淺閱讀、粗糙的閱讀提高不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培養(yǎng)不了學生的思維,更談不上理解與創(chuàng)造。這些目標的實現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確定議題,本節(jié)群文閱讀課是以提升閱讀能力為目標還是以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為目標,是以傳承經典為重還是以比較歸納為重,教師必須胸中有丘壑,這樣生成的目標才更有針對性,而不至于盲目。
五、修改與優(yōu)化
議題的修改與優(yōu)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師在議題生成并選擇文章后,還要回頭看看生成議題是否與選文完全相符,如有不適合,是要對選文做出取舍呢還是要對議題做出修正,正是在這種的沖突與反思中讓議題不斷優(yōu)化。二是群文議題與選文最終還要在教學實踐中接受師生閱讀的檢驗,議題是否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否在閱讀中產生了靈感的火花,另一方面,選文是否真正支撐了議題,是否要重新選文。通過對閱讀材料的組織與理解、教學構思的實踐與反思,重新修改生成更加符合教學實際的議題。
群文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閱讀觀念的改變,它更是閱讀課堂結構的改革,它對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進行了有益的補充與提高,使中學生的閱讀內容由封閉走向開放,使學生在繁忙的課業(yè)負擔中提升了閱讀興趣,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思維能力,它是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而群文議題,作為群文閱讀的魂,它的生成質量直接關乎群文閱讀質量的高下,作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1]許雙全.管窺“群文閱讀”的課型特征及操作肯綮[J].教育科學論壇,2014(8).
[2]王雁玲.群文閱讀之議題生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15).
作者簡介:宿永強,1976年生,甘肅武威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現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永昌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班主任工作和語文群文閱讀。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