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榮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舌燦蓮花”的典故告訴我們,精妙的語言能產(chǎn)生非常強大的能量,對人和事的影響也很深遠。作為在一線工作的教師,長期處于教學的最前沿,課堂就是最主要的陣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語言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一、富有智慧的課堂語言
當藝術(shù)家的造詣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時,好作品往往是妙手偶得之,可謂渾然天成。好的美術(shù)課也該是如此,教師抓住課的骨干,“技干”根據(jù)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隨堂而生,教學過程就如評書般縱橫捭闔,音樂般的天外絕響……
在教學蘇少版四年級上冊《魚的紋樣》時,筆者抓住外形、紋樣、色彩等內(nèi)容進行講解。觀察魚紋盤時,筆者提出問題:“這條魚是按照相片畫成的嗎?區(qū)別在哪里?”從而引出“魚的外形變化了”“魚花紋變化了”的觀察結(jié)果,得出“人為的、主觀的”觀點,道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即裝飾。接下來,筆者追問:“我們該如何把真實的魚變成裝飾的魚呢?”隨著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不斷深入,筆者示范概括簡化魚形,引導學生欣賞了各種變化了的魚形,引出“夸張、變形”的設計要素。紋樣是課堂教學第二個重點,筆者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提問:“魚身上的花紋該如何來設計呢?”此時,教室里的聲音此起彼伏,各種爭論聲不絕于耳,“我覺得可以用大大小小的點來裝飾”“我覺得可以用細細的線畫出各種排列”“我可以把魚鱗變化一下來裝飾”“我可以畫菱形來裝飾”……筆者順勢引出用“點線面”來裝飾魚的紋樣。思想的火花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被點燃,學生的激情在這里被放飛。當下課的鈴聲響起,他們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
二、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美術(shù)教學評價重在改變以鑒定、甄別、選拔和評價的傾向,旨在通過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記得有一次,在教學蘇少版二年級上冊《瓜果的想象》時,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是如何進行瓜果的聯(lián)想呢?”筆者示范了一個南瓜變成人臉的過程:先把瓜蒂當鼻子,然后圍繞著這個鼻子來貼眼睛、挖嘴巴,接著提示學生依據(jù)瓜果現(xiàn)有的特點進行瓜果的想象。這時候,有的學生想到了用蘋果做人臉,有的學生用香瓜做人臉……筆者示范起到了局限學生思維的作用。就在這時,李蘊同學說:“我想到了如果把香蕉下面打開,去掉一小段,分開香蕉皮,挖個眼睛,放在假山石上,肯定象章魚?!惫P者立即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夸贊說:“李蘊同學的思維與眾不同,他能另辟蹊徑,根據(jù)香蕉的外形特點聯(lián)想到了章魚?!边m時恰當?shù)脑u價,效果立竿見影,不僅被夸贊的李蘊同學神采奕奕,其他學生也受到了啟發(fā)。很快,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用蘋果做成螃蟹,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利用苦瓜做鱷魚……
三、蘊含愛心的生活語言
學生喜歡上美術(shù)課,自然而然就會喜歡美術(shù)教師,有什么知心的話也愿意跟筆者分享。四年級二班有個小女孩很靦腆,一只腳有殘疾,平時不喜歡講話,但是每次上美術(shù)課時,她來得最早,下課后也不肯走,主動幫筆者擦桌子、掃地 、擺放物品等?!皬埗?,你真是一位勤快的學生?!惫P者立即夸贊她。她靦腆地笑了笑,開口說道:“老師,我喜歡你。”筆者問:“你在家里也做家務嗎?”“不做?!薄盀槭裁囱??”她頓了一會,想了想說:“我奶奶不讓我做?!薄澳悄棠虨槭裁床蛔屇阕瞿??”“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就走了,再也沒回來,爸爸有新家了,我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覺得我太苦了,腳又不好,不舍得我做。”“那老師要謝謝你哦,你經(jīng)常幫老師做?!薄袄蠋煟蚁霂湍阕??!薄澳憬衲?1歲了,要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奶奶的年齡越來越大,你要幫她分擔一些。”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澳_有問題也沒關(guān)系,你要當自己是正常人,努力學習,做好自己的事情,讓自己活得精彩。”“老師,我行嗎?”她用疑惑的眼神望著我?!拔矣X得你行?!甭犃斯P者的話后,她的眼里有了喜色。
教師的語言是一根紐帶,它拉近了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教師的語言是一把尺,度量著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的語言是一個溫暖的笑臉,激勵著學生在成長的路上無畏前行。筆者愿用自己真摯的語言,為學生鋪就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在遠處,靜靜地聽它們花開的聲音。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康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