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具應激性的一種生理過程,孕產婦是分娩唯一承受對象,從妊娠至分娩均存在系列情緒變化,例如,緊張、害怕、焦急、抑郁等,均不利于孕產婦分娩,易引起宮縮乏力、宮內窘迫等不良事件,造成不良妊娠結局[1]。另外,分娩劇烈疼痛可使孕產婦肌肉緊繃,抑制血管、子宮進行收縮,增加疼痛感,導致妊娠不良結局[2]。因此,臨床需要重視產婦分娩過程中相關管理,緩解其分娩疼痛度。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助產士主導的分娩疼痛管理臨床應用效果顯著,為此我院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108例孕產婦納入研究對象,以探究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干預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54例,13例經產婦,41例初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26.16±7.17)歲,孕周38~41周,平均(39.82±1.84)周;對照組54例,17例經產婦,37例初產婦,年齡22~40歲,平均(25.14±6.54)歲,孕周37~42周,平均(40.21±1.56)周。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簽署同意書,且研究取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準許。
對照組行常規(guī)干預:產婦入院后為其配備一名助產士,產前教育產婦分娩相關知識及母乳喂養(yǎng)指導,密切觀察產婦宮口開放狀態(tài),待全開時,陪同產婦入產房,全程陪同其分娩,禁家屬陪產,做分娩指導;產后密切監(jiān)測產婦體質,協(xié)助產婦喂養(yǎng);指導產婦飲食,說明注意事項。
觀察組在常規(guī)干預基礎上,展開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1)分娩前。助產士安排孕產婦在產檢后參加分娩疼痛講座,鼓勵丈夫或家屬陪同聽講,宣講內容包括疼痛機制、疼痛影響、如何準確表達疼痛程度、與助產士配合應用視覺模擬量表、非藥物鎮(zhèn)痛法等,囑孕產婦在孕期疼痛需及時告知助產士。為孕產婦發(fā)放健康分娩手冊,囑其認真閱讀,若有疑慮可于微信交流群提出,助產士及時答疑;助產士每日主動咨詢孕產婦狀況,動態(tài)掌握最新信息。(2)分娩中。孕產婦宮口開至2 cm以上,護士護送至產房待產,助產士在待產期間行產時常規(guī)干預,并采用VAS量表定時評估孕產婦疼痛度,潛伏期1次/3 h,活躍期1次/2 h,記錄評估結果。若VAS評分≤5分,助產士按孕產婦意愿使用1或2種非藥物鎮(zhèn)痛法鎮(zhèn)痛,若評分≥6分,助產士按產程、產婦意愿行藥物鎮(zhèn)痛。(3)分娩后:孕產婦分娩后2 h內留觀;定時評估孕產婦疼痛情況,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記錄陰道出血量,注意膀胱充盈、軟產道裂傷情況,鼓勵產婦母乳喂養(yǎng),按摩子宮。
參照Zung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評估兩組心理狀態(tài),SAS評分≥53分即焦慮情緒嚴重,SDS評分≥50分即抑郁情緒嚴重[3]。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評估兩組分娩時疼痛程度,無痛: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極重10分,評分與疼痛程度呈正比[4]。觀察兩組分娩結局(分娩方式、產后2 h出血、新生兒窒息)。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s)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s)
注:組間比較,aP<0.05
觀察組(n=54) 干預前 48.62±11.52 46.97±10.86干預后 25.36±7.21a 23.41±6.23a對照組(n=54) 干預前 47.56±10.67 45.67±11.21干預后 36.59±6.37 30.21±5.13 t(組間干預后)值 - 8.577 5 6.191 8 P(組間干預后)值 - <0.05 <0.05
經干預后,觀察組分娩時疼痛評分為(3.56±1.24)分低于對照組(7.51±0.34)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2.575 2,P<0.05)。
經干預后,觀察組自然分娩率(83.33%)比對照組(55.56%)高,剖宮產率(12.96%)比對照組(33.33%)低,且新生兒窒息率(3.70%)低于對照組(20.37%),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142.56±48.21)mL,比對照組(196.80±57.96)mL少,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87 0,P<0.05)。
表2 分娩結局比較 [例(%)]
心理、精神因素能影響分娩,分娩時所產生的疼痛感能引起產婦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加快體內分泌兒茶酚胺、腎上腺皮質激素,使得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荷量,繼而抑制宮縮,導致滯產[5]。另外,孕產婦由于疼痛而過分緊張,增加其分娩耗氧量,促使換氣過度,引發(fā)呼吸堿中毒,減少血紅蛋白釋氧量于母體中的產量,減少胎盤氧補給,促使宮內胎兒缺氧,導致胎兒窘迫[6-7]。本研究中,我院對孕產婦應用以助產士為主導的分娩疼痛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經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觀察組分娩時疼痛評分為低于對照組;這與張一梅等[8]研究結果顯示,提示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能改善孕產婦心理狀態(tài),并減輕分娩疼痛。原因分析可能為:在產前,助產士為孕產婦普及自然分娩指導、分娩疼痛教育,糾正孕產婦對分娩的錯誤認知,并利用微信群動態(tài)掌握孕產婦每日信息,為其解答疑慮,予以孕產婦心理需求,從而能減少孕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恐懼、顧慮,強化自然分娩意識,改善分娩期間不良情緒[9-10]。在分娩時,助產士定時評估患者疼痛,在孕產婦感受到輕、中度疼痛時,對其進行非藥物性鎮(zhèn)痛指導,如:助產士于宮縮間歇期撫觸產婦,撫觸非特定部位皮膚,可良好刺激皮膚觸覺感受器,將刺激信號輸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生理功能更加完善,以減輕疼痛[11-12]。指導孕產婦呼吸訓練,協(xié)助擺放體位,替采取坐、站、跪、蹲等體位,為其按摩或拳壓腰骶部,減少疼痛。同時,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自然分娩率(83.33%)比對照組(55.56%)高,且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20.37%),產后2 h出血量比對照組少;這與顧春怡等[13]研究結果相似,表明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能促進孕產婦良好分娩。這因助產全程陪同孕產婦分娩,并在不同階段進行分娩教育,促使孕產婦對分娩的良好認知,堅持自然分娩,在孕期規(guī)范待產,做好各項指導工作,確保機體處于良好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分娩的順利展開。
綜上所述,孕產婦通過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干預后,不僅心理狀態(tài)得以改善,還能減少分娩疼痛,促進良好分娩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