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是進行關節(jié)炎、股骨頭壞死治療非常重要的方式,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出現(xiàn)逆行性的損傷,髖關節(jié)置換術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該手術時間較長,患者因為年齡原因,對于麻醉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對麻醉方式進行更加科學的選擇,麻醉方式的選擇不僅需要充分考慮到麻醉效果,同時需充分考慮患者身體情況。對于麻醉后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老年患者因為自身年齡原因的影響,可能出現(xiàn)定向力、抽象思維等方面的影響,也是麻醉方式選擇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進行麻醉方式選擇的基礎[1-2]。本文研究主要圍繞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麻醉效果、鎮(zhèn)痛及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詳細結果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術的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雙號抽取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n=48)與觀察組(n=48)。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為(69.69±3.71)歲;觀察組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為(69.98±3.52)歲。實驗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同意后進行。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進行單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均在了解實驗基本內容后簽署手術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病史、神經系統(tǒng)疾??;術前較為嚴重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缓喜⒏文I功能異常;血液系統(tǒng)與凝血功能障礙。
患者在進入至手術室后進行全面生命體征監(jiān)控,確定患者的血壓、血氧各項指標。對照組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術前首先需要進行誘導麻醉,使用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5,2 mL∶2 mg)靜脈滴注,0.03~0.04 mg/kg,給予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79,20 mL∶0.2 g)靜脈滴注,劑量為2.5 mg/kg,給予患者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6,2 mg)靜脈注射,5μg/kg,同時給予維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172,4 mg)靜脈滴注治療,0.1 mg/kg。誘導麻醉結束后給予患者氣管插管麻醉,行機械通氣。在維持麻醉期間則進行氟烷吸入治療,期間間隔性追加丙泊酚,劑量為1~2 mg/kg,觀察整體麻醉效果[3-4]。
觀察組則應用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患者采用側臥位,在L1~L3的間隙進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在硬膜外腔給予患者0.5%羅哌卡因(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37,100 mg)麻醉,劑量為8~10 mL,之后調節(jié)麻醉平面上界。術中給予硬膜外追加麻醉,同樣使用0.5%羅哌卡因,劑量為3~5 mL,如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無不適反應,則進行氣管插管麻醉,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在麻醉實施60 min后通過硬膜外導管注入0.5%羅哌卡因6 mL以及嗎啡1 mg,直至手術結束[5-6]。
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麻醉質量對比指標包括:舒張壓(SBP)、心率(HR)、收縮壓(DBP)。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在術前SBP、HR、DBP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SBP、HR、DBP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屬于常見治療方法,患者因為自身臟器功能退化等問題,出現(xiàn)脊柱鈣化的情況,使得穿刺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在術后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7-8]。上文的研究數(shù)據(jù)可見,兩組在術前SBP、HR、DBP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SBP、HR、DBP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為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的方式是常見的麻醉方法,采用這兩種麻醉結合的方式,通過全身麻醉可以減少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精神損傷,可進一步穩(wěn)定循環(huán)和呼吸,而硬膜外麻醉則彌補可靜脈全身麻醉在麻醉效果方面的不足,麻醉藥物可直接作用于切口位置,平面的可控新較好,并且能縮短麻醉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時間,降低殘存藥物對患者中樞神經的損傷,同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壓力感受器反射能有效地防止隨時發(fā)生的突然的動脈血壓改變,切斷緩沖神經,防止血壓波動大,維持平均動脈正常。壓力感受器反射的主要功能是減少動脈血壓的波動,維持動脈血壓的相對穩(wěn)定,以保持頭部血壓和血流的恒定,防止血壓和心率大幅度波動,因此可防止麻醉藥物殘存對患者的傷害[9-10];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還可以降低手術對患者的刺激,阻斷藥物對神經系統(tǒng)的刺激,為患者提供一個更加穩(wěn)定的藥物作用環(huán)境,使得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更加穩(wěn)定,保證患者可以獲得更加完整的治療,為患者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創(chuàng)造更加理想的條件,防止患者在術后出現(xiàn)較大的不良反應,盡量降低麻醉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11-1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中SBP、HR、DBP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中SBP、HR、DBP指標比較(±s)
對照組(n=48) 122.56±11.31 136.59±19.29 73.64±7.32 98.89±7.87 71.12±6.19 78.89±7.94觀察組(n=48) 122.26±12.09 121.58±10.34 73.77±7.42 76.46±7.98 71.18±6.16 71.88±5.23 t值 0.126 4.751 0.086 13.865 0.048 5.108 P值 0.900 0.000 0.931 0.000 0.962 0.000
綜上所述,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采用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的方式,與單純進行全身麻醉進行比較,整體的麻醉效果更加理想,可全面提升麻醉鎮(zhèn)痛效果,保證術后患者認知功能,維持較為理想的麻醉效果,提升手術質量。